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及其盟友长期认知中“东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常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必然会引发美国在行动和想法上的强硬反弹。

正如某些互联网评论者所说,作为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应对,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升级其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行为,展示其肌肉与武力”。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从“秀肌肉”到“擦枪走火”,继而陷入双方开始“海上对决”的蝴蝶效应中。

【秀肌肉和擦枪走火可以说在一线之隔】

中美关系的现状

但谈及所谓“极大的挑战”,就会有些所谓“军事爱好者”试图将责任推卸到我国身上——说什么“我国撼动了美国在东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管理与既定秩序”。

颇为遗憾的是,这种论调恐怕仅能说明我国部分所谓“军事爱好者”的地理水平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作为北美洲国家代表之一的美国为什么会在亚洲地区制定规则?对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实行“长臂管辖”并规定各种秩序规则?而且它又凭什么大言不惭地在东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要求当地正常执行公务的船只“停止危险行为”?

【美国舰队“自由航行”霸道又无理】

而这种基于冷战时代思维的行为极容易发生“擦枪走火”的问题,且在现如今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很难保证美国白宫与五角大楼中的投机商与机会主义者们会做出什么。

尤其是这些人是否会借由展示“廉价的肌肉”时故意扩大事端,从中美关系的冲突中“火中取栗”。

假设基于以上观点,中美之间爆发海上的对决恐怕并不是什么“杞人忧天”,而是颇为客观与现实的威胁——同时也可能变成随时会发生的未来。

【中美确实有可能爆发海上大战】

拒止的能力核心

在研究中美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时,关于我国的“拒止能力”与美国的“反拒止能力”都是长期以来研究与讨论的中心地带。

毕竟,中美在东亚地区与南亚地区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对峙事件本身也是我国的“拒止能力”与美国的“反拒止能力”的交锋。

在美国某些民间智库的分析中,长期将我国在东亚与南亚地区的“拒止能力”的提升仅归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在远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略空军、战术空军的建设”上。

【中国导弹被认为是中国“拒止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中国空军及轰6等军机被认为是中国“拒止能力”提升的又一大因素】

作为长期以来躺在前人遗产上的“后冷战世代”,美国现在智库的主流分析家们仅将战斗力的提升认为是“远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略空军、战术空军”之类的打击力量,却从未思考过“打击力量的最核心组成部分”。

也就是侦察能力、搜索能力等“感知力”的存在。

【人造卫星被广泛应用在军事搜查等任务中】

诚然,拥有数量更多、性能更强的远程导弹、远程轰炸机是一件极为有利于提高拒止能力的事情,但正如在“打击学说”的军事理论中的核心——“不能被感知,便是无意义”。

这一点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中美海上对决”中一样存在——毕竟,只有“看得见”,才能讨论“打得到”与“怎么打”这两个后续的问题。

中国的“感知力”到底如何?

从现有的公开资料中,不论是怎样的军事爱好者,在讨论到如何“看得到”这个问题时往往也会陷入一种“迷茫”中——“感知力”是个抽象的名词,好像可以囊括所有,又好像根本是个形而上学的东西。

其实并非如此——只要从近些年来的新闻中就能看到:

我国海军一直在进行“数字化海战场”建设。

即创建覆盖整个海洋作战空间的一整条侦察、通讯网络,将数据由通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情报传输系统、计算机与海战场数据库以及各种海上用户终端汇总,并能实时或近实时地向使用者提供大量信息的军事互联网络系统。

该系统的创建目的在于——能让在海战中的使用者能更加实时地获取讯息、相应部门人员进行讯息交互和记录数字化信息,及时满足海上作战中战斗单位、作战保障部门对敌情信息、友方状态等需求需要。

从以上的字段不难看出,所谓“感知力”,就像是一张遍布可能发生冲突区域的一张巨大蛛网。

只要美军舰队进入,就会被用于监视该区域的设备发现,进而将其进行完全的跟踪,甚至在网络完全搭建完成的情况下,美军民间智库最为害怕的“打击力量”也将依托这样的“侦察网络”,发挥自己百分之百的战斗力。

总结:

毫无疑问,“战场是信息的集合”的经验是一条从古典时代贯彻至今数千年战争经验,并且一直适用。

不论打击的武器发生怎样的改变,对敌人信息的侦搜能力都是获得优势的重点,而这对于未来的中美双方海上对决中,坐拥东亚地区与南亚地区主场优势的中国而言是怎样的优势?美军在该地区的“感知力劣势”又需要多久才能抹平?

从某种意义上,中美双方海上对决,美国最害怕的不是东风导弹,而是“感知力”已经出现差异——这对于美军的军事神话无疑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毕竟,“神话中,神可以被杀死,但神绝对不能流血”,对于某些所谓“军事爱好者”心目中的“军事神国”也是一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