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轰炸基辅后,泽连斯基请求中国出手,另一边,默茨直接给特朗普泼了盆冷水。那么,这次泽连斯基的举动有何用意?默茨的表态又传递出什么信号?
当地时间8月28日凌晨,俄罗斯对基辅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的大规模空袭。根据乌克兰方面的统计,这次袭击已经造成至少22人死亡,超过60人受伤。乌总统泽连斯基在事发后立即发表声明称,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对乌克兰发动的规模第二大的袭击。
他强调,袭击不仅打击了乌克兰的城市和居民区,还波及了土耳其在乌企业、阿塞拜疆驻乌大使馆、欧盟驻乌代表团和英国文化机构。泽连斯基把这次袭击解读为莫斯科对停火呼吁的直接回应,并要求西方国家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
与乌克兰和欧洲的愤怒相比,美国的反应则显得格外冷淡。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回应称,总统对事件“不高兴,但并不意外”,并暗示这是乌克兰此前打击俄罗斯炼油厂的“合理回应”。这种态度引发了欧洲国家的担忧,因为他们希望美国能够在关键时刻带头表态和对俄施压,但特朗普选择了模棱两可的立场。
在这种背景下,泽连斯基罕见地把目光转向中国。他公开喊话称,期待中国在这次袭击后作出回应。这一表态与此前他拒绝中国作为调停方、甚至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的立场截然不同。从泽连斯基的态度变化来看,乌克兰在外交上的处境确实越来越艰难。
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基本依赖西方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但三年多过去,西方的支持力度明显下降。美国在特朗普上台后,削减了对乌军援预算,欧洲国家因为经济衰退和通胀问题,也无法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乌克兰在战场上的进展停滞,东部四州仍被俄军掌控,国内经济萎缩超过三分之一,民众生活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而中国在这一时刻被点名,则是因为中方的地位独特。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与俄罗斯保持着全面战略协作关系。更重要的是,在乌克兰危机上,中国一直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强调通过谈判解决危机。从调停沙特与伊朗的矛盾,到推动缅甸、柬埔寨和其他地区的和解,中国在国际斡旋上积累了经验。对乌克兰来说,如果能够争取中国的介入,就有可能在未来的谈判中多一个支点。
然而,泽连斯基的这一呼吁也暴露了他的矛盾心态。今年8月初,乌克兰政府还宣布制裁多家中国企业和个人,理由是所谓的“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不久前,当普京提出让中国共同担保乌克兰战后安全时,泽连斯基还直接拒绝。如今,泽连斯基态度急转弯,显然是希望把中国拉向西方阵营。这样的反复无常,也让外界怀疑他的真正意图。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德国总理默茨也给特朗普泼了冷水,他在法国与马克龙会晤时表示,尽管此前特朗普宣称普京和泽连斯基将举行会晤,但现实情况表明这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一言论无疑是对特朗普斡旋俄乌冲突的否定,也让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分歧再次显现。
事实上,欧洲之所以这样表态,是因为他们对特朗普的外交风格缺乏信任。特朗普更看重外交场合的形式,而不是实际成果。他在阿拉斯加峰会中与普京互动频繁,但俄罗斯并未在战场或谈判中作出实质性让步。欧洲国家担心,如果完全跟随特朗普的节奏,最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更重要的是,欧洲正在承受俄乌冲突带来的最大代价。能源价格高企、难民潮不断、经济增长停滞,这些现实问题让欧洲急于推动俄乌停火,但特朗普的模糊立场让他们看不到希望。
深层次来讲,默茨的表态也反映了欧洲的焦虑。德法领导人希望通过公开否定特朗普的说法,向外界展示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独立性。但局势的复杂之处在于,俄乌都没有准备好真正停火。俄罗斯要拿下乌东四州,乌克兰要收复失地,美国要避免过度消耗,欧洲要减轻自身压力,正是这些交织的目标,让战争在短期内难以结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