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的呼声可以叠加,
压迫的暴击不能交叉。
这世上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用尽全力了。
——高月香

赵丽颖主演的电影《向阳·花》聚焦了“高月香们”的生存困境与抗争,有的观众从其中看到了刑满释放人员受到的社会歧视,有的看到了部分女性群体的不公平待遇,有的看到了个别底层人的艰辛求生……那么,到底是哪一个给了高月香最致命的一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此,女性主义学者们早已进行过专门研究,并完成了相应的理论构建。先说结论:以上提到的,每一把都是刺向高月香软肋的尖刀!因为社会歧视从来都是多个维度的“组合拳”!


1989年,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法学家金伯利·克伦肖(Kimberlé Crenshaw)发现一个魔幻现象——三起黑人女性诉公司歧视案均失败。原因是美国《民权法案》第七条规定禁止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性别和国籍”进行雇佣歧视,然而法官却说:“公司有黑人员工(说明没种族歧视),也有女员工(说明没性别歧视),所以诉讼不成立。”
金伯利·克伦肖认为法律框架分别以肤色和性别的经验为准,忽略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交织性”压迫。由此提出了交叉性理论:种族、性别、阶级等社会分类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在权力结构中动态交织,形成独特的压迫或特权模式。败诉的黑人女性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受害人,被“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辆车同时撞到,法官认为两处“创伤”均不致死,两个肇事者因此逃脱罪责。

恶意者对弱势群体的霸凌从不单一的,而是一套“组合拳”,比如高月香,她拿到的是“母职绑架+贫困陷阱+性别歧视+前科污名”的交叉性“死亡剧本”。守旧舆论默认母亲必须为孩子牺牲一切,否则就是“失职”,然而贫困剥夺了她合法获取医疗资源的资格,为此她不得不铤而走险,致使身陷囹圄,前科让她带上“女罪犯”的标签,直接宣判其“不配做正经工作”,从而困于社会底层,无法翻身。这是怎样一个充满绝望的“无底洞”!更可怕的是: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施暴者都自认为无罪。凭什么别的母亲不犯罪啊?她穷又不是我造成的!因为前科不雇佣她也很正常啊!
当分配利益时,每个环节都自认相当重要,而当判定责任时,所有人又将其归结其他的命运“标签”。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女性经济犯罪中62%与抚养责任直接相关,但她们获得社会谅解的比例仅为男性同类案件的1/3。男性罪犯的“重新做人”是浪子回头,而女性却总是被压在“牌坊”之下,交叉性歧视更是悄悄地抽走了她们脚下的板凳。

不只是高月香,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身份条形码”,从没有人顶着唯一标签生存。不同的身份标识,互相作用,奇妙关联,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人。
交叉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身份矩阵(Identity Matrix):个体在多重社会坐标中的位置(如黑人女性+工人阶级+残障者),决定了其遭受压迫的复合性(Compound Oppression),而非单一维度的简单叠加。社会早已给每个人贴上隐形标签:性别、阶级、种族、学历……这些标签交叉成矩阵,像超市扫码机一样,“滴”一声,为你的人生定价。

《东京女子图鉴》中,齐藤绫说:“一边嫌弃我的出身,一边利用我的漂亮,这就是东京的游戏规则。”秋田县出身是地域维度,漂亮是外貌维度但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打折,希望出人头地在男性来说是雄心壮志,而对女性来说则是不符合性别的野心。(美貌÷年龄)×(野心-出身)=东京性价比,这就是齐藤绫身份矩阵的计算公式。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个公式,运行着不同的人生变量,比如《寄生虫》中的“学历真伪系数”,《隐藏人物》中的“人才稀缺指数”,《月光男孩》中更为直接——霸凌者直接问Chiron:“你是黑鬼?还是基佬?选个标签挨打!”

身份矩阵证明每个人都是复杂而多面,无法管中窥豹。如果仅仅强调矩阵中的某一个身份标签,就会造成以偏概全的极端主义。例如阻止基础设施建设的极端环保主义、反向制约社会公平的性少数群体平权,以及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黑命贵'运动等。为何我们明知这些现象存在问题,却难以反驳,甚至陷入所谓的“政治正确”困境?因为它们都是极具功利性的在“身份矩阵”中截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一个“元素”,过度宣扬,从而掩盖了其他元素的互动作用。我们无法否定选中的“元素”,就像我们无法否定未被选中的“元素”,这就是身份矩阵中的选择BUG。BUG不是问题,恶意运用BUG的人才是。

无论是评价高月香,还是其他所有社会群体,我们都常常缺乏“验证交叉身份”的主动性,无论是有意忽略还是经验盲区,都容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偏见的帮凶。所以,千万不要忽略阅读而直接点击“用户协议”,请完整识别他人的“身份条形码”,勿将压迫者的逻辑当作武器,沦为邪恶的帮凶。

基于身份矩阵,某些社会群体(比如高月香们)会遭受到系统性暴力(Systemic Violence)——针对特定身份组合的结构性排斥。但若替换掉矩阵中的某一个“身份标签”,现实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某男性抢劫犯,在法制节目中以“我浑身难受”“真是太失败了”等审讯回答造就了网络经典鬼畜视频,被称为“大力哥”。出狱后,他被MCN公司争抢签约,成为直播网红。网友们在视频下留言:浪子回头金不换,大力哥是我的偶像,入狱是他的“龙场悟道”……不同于影视作品的演绎,这是一个现实案例,一个比魔幻更魔幻的现实情节。

对比之下,高月香出狱后去酒店打工,被诬陷偷钱,经理冷笑:“坐过牢的,手脚能干净?”,只能脱衣以证清白,而换来的也只是施暴者们些微羞愧之色。在“高月香”的身份矩阵里,连“悲情牌”都打不动,这是一场现实版的“猎巫行动”!当“好母亲”的道德人设撞上“没钱治病”的生存现实,她无论选择哪边,都是地狱,并因此添加“犯罪前科”标签,交叉性暴击让她最终无处可逃。

综合疾病不能靠一款药医治,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靠单一处方解决。“高月香”很贫困,社区发放低保补助;“高月香”是女性,公益组织提供卫生用品;“高月香”就业困难,市场部门扶持开店…… 也许几天之后,“高月香”再次流离失所,因为前科记录被房东发现,这就是单一维度思维导致的系统性溃败。如同不能将车祸的发生自动归为“女司机”是唯一原因,单一视角将思维拉入盲区,狭隘会让世界萎缩。

改善社会不公平现象,必须用“交叉性理论”进行全面性考量。比如家暴现象,对施暴的丈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用吗?只能换来“下次一定”的敷衍保证。打开“交叉视角”:妻子是否经济无法独立?家里是否有病患等造成矛盾?是否因为语言、职业、信仰等原因不敢报警?处理投诉时自动关联身份矩阵标签,才真正配得上“理智”二字。


当我们停止用探照灯寻找单一元凶,学会用全光谱扫描社会病灶,正义才能真正照亮所有阴影。只有每个变量都被看见,权利和义务才有平衡的可能。
高月香的悲剧,可以用来歌颂个体的抗争,但不能替代集体的正视,公平的呼声可以叠加,压迫的暴击不能交叉。希望每一个交叉路口,都开满自由、平等、公平的鲜花,朵朵向阳!

编辑:Yuri
撰文:鱼龙曼衍
排版:Julia
设计:姜黑勒久
图源:豆瓣、Ic photo、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