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的冲突,让全世界都开了眼界,特别是5月7日的空战,颠覆了全世界对中国装备的认知。
虽然全世界过去都承认,中国的装备在近些年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而且实力技术产能都快速的提升,但是一般都要附加一句,这些装备没有得到过实战检验,具体的效能只是看纸面的数据。
5月7日之后,这些评价就要改写,其中最具看点就是,印度空军装备的法国性能和颜值的当家花旦“阵风”,被中国战机发射的导弹击落。
击落“阵风”的很有可能就是中国的歼-10CE和霹雳15E,而且外界还有猜测,中国的霹雳-15E有可能是在最远的射程上发射,然后采用了中继制导,加上末段锁定的作战方式,根本就不需要载机的雷达直接锁定目标。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可以想见,导弹真的有可能是从百公里之外过来,至少这个射程会拉得很远。
再考虑到中国的双脉冲空空导弹,在前面几十公里加速的时候发动机开机,中间几十公里赶路的时候发动机关机,再到最后几十公里接近目标时,发动机再次开机,实现一个不可逃逸的杀伤区。
印度人如果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搜索几十公里内会开火的平台,他们完全可能会错过150公里开外那些隐蔽待机的潜藏发射平台。等到印度的战斗机,比如“阵风”得到告警时,那么这个告警的来源可能就是导弹的导引头,此时基本大势已去。
这是我们假想的一种作战模式,未经证实,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现有的作战体系,完全有可能,实现这样一次杀伤的概念创新。
当然这种杀伤作战的过程细节,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昨天跟我们杂志的一位老作者,老朋友,一位资深的军事专家通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的两端我们都非常感慨,感慨来自几点:
第一点就是中国的战机击落的“阵风”,包括“阵风”的前辈幻影2000战斗机,都曾经是我们羡慕模仿甚至希望购买的对象。
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曾希望购买西方的先进的战机,其中就包括法国的幻影2000。我们的试飞员,甚至在法国还试驾过这种战机,给出的结论是它非常的优秀。
作为三代机的代表,幻影2000对我们当时现役的主力二代机,形成了压倒性的技术优势。
当时我们希望购买幻影2000,然而一看价目表,以当时中国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承受。
(80年代在法国试飞幻影2000B的中国试飞员葛文墉)
当年美国也曾慷慨向中国提供先进的战斗机,一直有传闻说,F-16也出现在美国向中国出售的战机列表中,当然,是动力、火控简配版,这是美国出口的老套路。
即便如此,价格仍然是中国经济无法承受之重,中国曾经希望购买他们,甚至考虑到经济的可承受性,我们希望能够采购西方的电子、火控雷达系统,来改造我们国产的战机,由此也有一系列的合作计划。
结果在80年代末,这条路被西方彻底地断绝了,中国陷入了一个被西方全面封锁的艰难时代,那个时候中国极为困难。
中国的航空主战装备向哪里去?中国的航空工业向哪里去?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无人能够立刻回答。
(当年计划出口中国的F-16/79)
那个困难的局面,其实大家只要到沈飞看一看,当年生产的电冰箱,还有中国那些军工企业生产的各色超乎想象的民用生活器具,你就能够知道,当时中国的军工有多么艰难。
路往哪里走是没人知道,那个困难的局面难以想象。如果那个年代我们标定在90年代,那么再看35年后的中国,完全不可想象当时的困难跟今天的成绩。
由此我想到了《别了司徒雷登》里曾经说过: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封锁个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这句话在今天真的是应验的刻骨铭心,当年那个困难我们不知道向哪里去,实际上,采购合作所有的道路都被封死之后,只剩下一条路,就是靠自己。
(1998年歼-10首飞成功)
独立自主,苦心钻研,从零开始,该补课补课,该打强基础打强基础,该创新创新,一次次的尝试,失败挫折,再开始再次重来,最后中国真的是走到了今天。
记得1998年歼-10首飞的时候,有多少人仍然抱着怀疑的目光,这样一款融入如此多风险性的,创新技术的飞机,到底能不能飞,当年的雷强,当年的宋文骢,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种疑问。
几十年过去,中国能有今天非常不容易。
第一,我们超越了曾经期望渴求甚至膜拜的偶像,我们今天胜过他们了。
第二,中国三十几年,整整一代人的奋斗没有白费,我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过去这个成绩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在我们自己的眼中,而今天这个成绩被全世界真真实实板上钉钉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第三,也许这次冲突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牛刀小试,或者说证明自身的机会。看到巴基斯坦军方,使用中国的装备,在战场上取得的这种战果,那么大家也就自然能够联想到,比这些装备更具系统性,更具规模化,更具技术实力的中国装备,掌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手中,它所表现出的作战能力应该如何。
那些对中国怀有各种各样的企图期望,或者念想的各种势力,可能从今天开始,要重新考虑一下,他们的行事逻辑和行事方法。
如果未来这种证明的机会越来越多,我想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所面临的艰难险阻会少一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