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唠唠
家人们,韩国又双叒对中国美食下手了!最近美国专利局官网显示,韩国CJ公司把饺子外观设计成功注册了专利——重点是,他们定义的“正版饺子”得有 14到16个顺时针褶子,底部平、顶部鼓,长得跟咱们中国传统月牙饺几乎一模一样!消息一爆出来,在美华人圈直接炸锅:“合着以后卖饺子还得先数褶子?这不是明抢吗?”

韩国这波操作,到底多离谱?
先给大伙划个重点:
- 专利细节比包饺子还讲究:韩国人申请的专利里,连褶子的“螺旋方向”“顶部鼓起来的高度”(3.2毫米±0.5毫米)、底部弧度都精确到毫米,活脱脱把中国饺子的经典造型“量化成自家专利”。
- 专坑中餐馆?:按照美国法律,如果9个月内没人申请“专利无效”,以后在美中餐馆卖这种带褶子的饺子,轻则被起诉侵权,重则可能被迫改造型、交“专利费”。最气人的是,他们自家品牌“必品阁”在中国卖的饺子,跟咱们的传统款根本没啥区别!

从端午到饺子,韩国偷文化简直成“惯犯”
这事儿可不是第一次了,韩国这些年对中国文化的“惦记”,咱得好好捋一捋:
- 2005年抢端午:把“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虽说他们的活动是跳大神、办庙会,跟咱们纪念屈原、吃粽子的端午节完全两码事,但硬生生让世界以为“端午是韩国的”。
- 2025年抢元宵:刚把“燃灯会”弄成世界非遗,说是“韩国传统节日”,但日期定在4月8日(跟中国元宵节时间都对不上),明摆着蹭中国节日的热度。
- 连油泼辣子都不放过:去年有韩国厨师在美国抢注“Chili Crunch”商标,想把中国调料的名字据为己有,最后被骂到道歉。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 把中国的东西换个包装,说成韩国原创,再用专利和申遗“合法”抢走,这波操作太鸡贼了!

咱们该咋反击?3招实用建议请收好
别光生气,得行动起来!
1. 法律上硬刚:用证据砸穿“专利谎言”
- 翻老底找证据:咱们东汉古墓里的庖厨俑,早就有包饺子的浮雕;新疆出土的唐代饺子,跟现在的造型差不多。这些老祖宗的证据一摆,直接证明“饺子褶子不是韩国发明的”。
- 赶紧申请“专利无效”:中餐馆和华人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在9个月内提交材料,证明韩国的专利“缺乏原创性”,就是抄袭中国传统造型。
2. 文化上抢回话语权:把饺子“明明白白写进历史”
- 给饺子申遗!:咱们的饺子有2000多年历史,从三国时期的“月牙馄饨”到现在的各种做法,完全能打包成“中国饺子制作技艺”去申遗,让世界知道这是中国老祖宗的手艺。
- 用美食讲故事:多拍点纪录片、短视频,讲讲饺子背后的文化——比如北方过年包饺子必包硬币、南方冬至吃饺子防耳朵冻,让老外知道饺子不只是“带褶的面团”,而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3. 以后长个心眼:提前注册“文化专利”
这次被抢注,说白了也是咱们过去对“传统外观设计”保护不够。以后像包子、粽子、月饼这些有中国特色的造型,咱们自己先去海外注册专利,别给别人留空子钻。

最后唠点掏心窝的话
一个饺子褶子都能被抢,说白了还是咱们对传统文化的“国际包装”不够。韩国靠韩剧、K-pop把泡菜、拌饭传遍世界,咱们也得学会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饺子、粽子、中秋这些文化符号“卖”出去。
别觉得这是“小题大做”,文化就是靠一个个细节守住的。今天丢了饺子褶子,明天可能连包子、面条都有人抢。咱们既要用法律保护自己,更得让全世界知道: 中国美食的灵魂,永远藏在咱们老祖宗的手艺里,谁也偷不走!
#网友热评#
- “建议中国饺子按13/17个褶子包,就不让他们得逞!”
- “韩国这么爱抢,干脆把整个东亚文化都说是他们的得了?”
- “支持饺子申遗!咱们自己不重视,就别怪别人偷。”
(事儿是真事儿,气归气,该行动还得行动,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