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运会可是话题不断,女排赛场上,河南队虽然没能战胜老牌劲旅天津队,但能杀进八强,也算是近年来最好的成绩了。
可这比赛,大家伙儿的目光,都被场边一个熟悉的身影给吸走了,那不是咱们的朱婷嘛!

不过,她这次可不光是以球员身份上场,还摇身一变,成了河南队的“技术指导”。
看她那架势,布置战术时眼神像鹰一样锐利,暂停的时候,还手把手地纠正队员动作,活脱脱一个“幕后指挥官”。

这不,大家都在心里嘀咕,朱婷这是要转型教练了?还是说,这只是她重回赛场前的热身?
比赛结束,记者们自然不会放过朱婷。当有记者问她下届全运会还会不会参赛时,她笑着说:“没想那么远,先看眼前的进步。”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语气也是从容平和。可就在这时,某个记者冷不丁地提了一句“国家队”。
说时迟那时快,镜头里的朱婷瞬间收敛了笑容,二话不说,转身就往休息区走。

这下子,媒体可炸了锅,各种“朱婷态度傲慢”、“耍大牌”的标题就出来了。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后来流出的完整才揭露了真相。原来,朱婷转身的时候,清晰地听到了记者的不文明用词。

她回头瞥了一眼,然后才加快脚步离开。这段关键的“被说不文明话”的画面,在最初的报道里被剪掉了,这才导致了大家对朱婷的误解。
你说,这记者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这背后,又是什么情况?

这采访风波还没完,咱们的镜头再转向看台的贵宾席。眼尖的观众发现,中国女排协会的负责人全程都在场观赛。
好几次,镜头都扫到了她注视河南队赛场的画面。可奇怪的是,整场比赛下来,赖亚文和朱婷,愣是连个眼神交流都没有,更别提赛前握手寒暄,赛后当面交流了。

要知道,赖亚文在女排圈子里,那可是个核心人物。她向来很重视和功勋球员的沟通,就算东京奥运后队伍大换血,她也亲自去看望过不少退役的老将。
可面对朱婷,却如此反常地零互动。这不就明摆着告诉大家:这里面,有事儿!这沉默,可比任何声明都更能说明问题。

要真正看懂朱婷这事儿,咱们就得回溯到她那枚伤痕累累的手腕。
各位可能不知道,这位“世界第一主攻”的手腕伤病,早在2017年她去土耳其打联赛的时候就落下了。当时一次倒地救球,直接把手腕杵到了地上,落下了难以根治的旧伤。

到了2019年世俱杯,朱婷的手腕伤势彻底爆发。大家应该还记得吧,比赛暂停的时候,队医赶紧给她缠上胶布。
赛后发布会上,她特意用左手去够右手边的话筒,直言疼得不敢发力。就算疼成这样,她还是带着护具,帮天津队拿下了当年的排超联赛冠军。

半决赛她复出的时候,手腕上的绷带厚得都让球迷心疼。
可真正让这手腕伤成为“定时炸弹”的,是2020年东京奥运的突然延期。后来郎平教练透露说,国家队早在2020年就明确朱婷需要手术治疗。

可奥运一延期,手术计划就彻底泡汤了。你想啊,手术至少要半年恢复期,那不就错过了队伍磨合的关键阶段,没办法,只能选择保守治疗。
结果到了2021年东京赛场,朱婷的手腕缠着厚厚的防护装备登场。扣球的时候,她那狰狞的表情,根本藏不住疼痛。

可即便如此,她在第二场比赛还是拿下了全队最高分。但最终,女排小组赛出局,铺天盖地的指责就冲着她来了。
有人说她“占着主力位置不干活”,甚至还编造“耍大牌拒绝治疗”的谣言。

那段日子,被朱婷称为人生至暗时刻。在央视的《体坛零距离》访谈中,她亲口说当时卸载了所有社交软件,半个月没登,连恩师郎平的消息都没空回复。
更让她寒心的是,他们总结输球原因时含糊其辞,让她成了输球的“背锅侠”。

不过,就算经历了这些,到了2024年世俱杯夺冠后,她还是公开表示想再披国家队战袍,这份执念,足以说明她对国家队的情感。
可谁也没想到,这份执念最终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2024年巴黎奥运周期,朱婷的身体已经恢复到了巅峰状态,在意大利联赛中那可是多次斩获MVP,表现亮眼。可国家队名单里,始终没有她的名字。
更让人争议的是,那件陪伴她征战多年,象征着荣誉的2号球衣,在2024年5月世联赛澳门站的定妆照中,竟然穿在了其他队员身上。

排球赛场上,号码对功勋球员来说,早就超越了简单的标识意义,那是荣誉的象征!
尽管后来朱婷短暂回归并穿回了2号球衣,但最终还是无缘巴黎奥运名单,这让她的这次回归,更像是一场昙花一现。

回头看看朱婷的成长之路,更能体会到这份遗憾的重量。1995年,她出生在河南周口农村。
13岁的时候,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7,被老师推荐去体校。家里人一开始还担心练体育没出路,是教练三番五次上门劝说,才让家里点头同意。

在河南女排青训队的时候,她是队里最拼的一个。别人练100次扣球,她练200次,手上的老茧磨破了一层又一层。
2010年,16岁的她入选国少队,两年后进国青队,到了2013年,她就稳稳坐上了国家队主攻的位置。

这个“三级跳”的速度,在女排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简直就是天赋加努力的完美结合。
2015年,是朱婷的“封神元年”。世界杯决赛,她作为主攻手独得27分,带领中国女排击败日本队夺冠,成为继孙晋芳、郎平之后,第三位获得世界杯最佳运动员的中国选手。

2016年里约奥运,她在决赛中顶住压力,拿下了关键一分,帮助女排时隔12年重夺奥运金牌。
2019年世界杯,她又带领队伍以11战全胜的成绩卫冕,个人蝉联MVP,成为赛事历史上首位连续两届获此殊荣的球员。

截至2024年,她累计斩获19个国际赛事MVP,是排球史上MVP数量最多的球员之一。这战绩,那可是响当当的!
如今30岁的朱婷,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她对排球的热爱。

全运会上,她把多年的比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河南队的小将们,帮助这支曾经连资格赛都闯不过的队伍,一举闯进了八强。
意大利联赛的邀约,也还在不断发来。以她目前的状态,再打个三五年,完全不成问题。

当被问到“是否考虑退役”时,她的回答很坚定:只要还能站在赛场,就不会轻易离开。
现在回头再看郎平教练在访谈中的那句话,更显得先见之明:“我希望她更快乐,敞开胸怀,多打几年让我们欣赏。”

这位恩师,或许早就看清了,比起国家队的虚名,保持竞技状态和内心通透,才是对朱婷最好的结局。
而赖亚文在赛场上的沉默,可能也暗示着某种无奈,在队伍年轻化的浪潮中,功勋球员的回归,往往需要更复杂的权衡,绝不是单纯看实力就能决定的。

信息来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