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盐别盲目,盐袋藏 “密码”,三行字助你挑到优质健康盐
在超市的货架前,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盐,你是不是也曾挑花了眼?竹盐、钙盐、玫瑰盐,海盐、井盐、日晒盐…… 各种名称让人眼花缭乱,价格更是从几块钱到几百块不等,令人摸不着头脑。就拿那售价 30 元一袋的 “喜马拉雅粉盐” 和仅需 3 元一袋的精制盐来说,它们在营养价值上究竟有没有本质区别呢?对于咱普通消费者而言,买食盐时,除了看价格,还能依据什么来挑选呢?其实,奥秘就藏在盐袋上,只要认准这关键的 3 行字,就能花最少的钱,买到健康又优质的食盐,这可是只有内行人才知晓的选盐小窍门哦,赶紧收藏起来,也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大家都能学会正确选盐。
第一行字:【质量等级】:在挑选食盐时,可别小瞧了盐袋背面那毫不起眼的 “质量等级” 4 个小字,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国家将食用盐细致地划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个级别。优级盐的氯化钠含量那可是相当高,达到了≥99.1%,这意味着什么呢?它所含的杂质比二级盐足足少了 47%。想象一下,这些杂质里包含着沙土、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脏东西,优级盐就像是经过层层精细过滤,把这些 “不速之客” 都拒之门外。根据 GB/T 5461 - 2016 这份权威标准的数据,我们就能清晰地了解到不同等级盐的差异。
对于中老年朋友和正处于特殊时期的孕产妇来说,身体相对较为敏感,对食盐的品质要求更高。这个时候,优先选择优级盐是个明智之举,杂质少,食用起来自然更加安全放心。而对于普通家庭,日常用盐量较大,一级盐则是性价比的不二之选。它在保证一定品质的同时,价格更为亲民,既能满足家庭烹饪的需求,又不会给钱包造成太大压力。至于二级盐,由于其杂质相对较多,在高温爆炒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焦糊物,所以比较适合用来腌咸菜。在腌制咸菜时,其杂质对口感和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还能充分发挥盐的腌制作用。
2. 第二行字:【生产许可编号】:生产许可编号堪称食盐的 “身份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生产许可编号的食盐,很可能就是伪劣产品,可千万不能购买。以 “SC1013 5334010056” 这个编号为例,前四位 “1013” 代表的就是食盐生产许可号,它就像是食盐的 “准入凭证”,表明该产品是经过正规许可生产的。中间的 “5334” 是云南盐业代码,每一个地区的盐业都有其独特的代码,就如同每个城市都有专属的区号一样,通过这个代码可以追溯到食盐的生产地区。后六位 “010056” 则是生产线编号,它能精准定位到食盐具体是在哪条生产线上诞生的。这一串数字就像查快递单号一样,能让我们清晰地了解食盐的 “身世”,从源头到生产过程都一目了然。三无产品根本无法编造出这样完整且真实的编号,所以在购买食盐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这个编号。
除了生产许可编号,还要重点关注第二行的 “产品标准号”。GB 2721 代表的是加碘盐,对于一些碘缺乏地区的人们来说,食用加碘盐是补充碘元素的重要途径,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GB/T 5461 表示无碘盐,适合那些不需要额外补碘,甚至需要控制碘摄入的特殊人群,比如患有某些甲状腺疾病的患者。QB/T 2019 则是低钠盐的标志,低钠盐在保证一定咸味的同时,降低了钠的含量,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另外,GB 和 GB/T 虽然表述略有不同,但都能放心食用。GB 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所有相关产品都必须严格遵守,这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底线。GB/T 指的是在满足国家强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推荐使用,
这类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往往更具优势。
3. 第三行字:【配料表】:优质盐的配料表通常简洁明了,一般只有 “精制盐、碘酸钾、亚铁氰化钾” 这几样成分。其中,碘酸钾对甲状腺健康十分友好,尤其是对于内陆地区的人们来说,由于当地食物和水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食用加碘盐,也就是添加了碘酸钾的盐,是补充碘元素的刚需。碘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甲状腺的正常运作起着关键作用,能有效预防甲状腺疾病,如大脖子病等。
亚铁氰化钾作为一种抗结剂,它的作用是防止食盐板结,让我们在使用食盐时更加方便。按照国标规定,每千克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含量不得超过 10mg。我们日常食用盐的量一般为 6 克左右,这样算下来,仅摄入 0.06mg 的亚铁氰化钾,与中毒量相比,还差着足足 200 倍呢,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然而,在生活中,关于食盐的谣言可不少。
就拿 “含亚铁氰化钾的盐有毒” 这一说法来讲,其实亚铁氰化钾要分解产生有毒物质,需要遇到高达 400℃的高温,而我们日常炒菜时,油温通常只在 200℃左右,远远达不到其分解的条件,所以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还有那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 “玫瑰盐含 84 种矿物质”,但西藏质检院的检测结果显示,玫瑰盐中所谓的 “微量元素” 总量实际上不到 0.03%。换算一下,吃半斤菠菜所获取的微量元素,就抵得上 3 袋玫瑰盐了,可见其营养价值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夸张。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记住这些选盐要点,我给大家简单归纳一下:如果是日常家用,选择 “优级 + GB 2721 + 亚铁氰化钾” 这样的黄金组合准没错,既能保证品质,又能满足大多数家庭的健康需求;对于某些有特殊健康需求的人群,比如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要控制钠摄入的,那就认准 “QB/T 2019” 低钠盐,并且搭配限盐勺使用,能更好地控制盐的摄入量,呵护健康;而对于那些特殊人群,像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等,需要严格控制碘摄入,这时就要紧盯 “未加碘” 标识,同时在饮食中避开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以维持身体内碘含量的平衡。
下次再去超市买盐时,不妨掏出手机,对照这三行字仔细检查一番。相信你会惊奇地发现,货架上那些价格悬殊的食盐,像 30 元一袋的 “喜马拉雅粉盐” 和 3 元一袋的优级精制盐,在营养价值上或许根本没有本质区别。赶紧把这个选盐小妙招转发到家族群里吧,可别再让爸妈被那些打着 “高端盐” 旗号的产品收割智商税啦 。
下次买盐,别再稀里糊涂,就看这三行字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