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问你一个问题,一个没有航母的大国,还能称之为大国吗?

就在山东舰刚结束香港之行的几天后,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将无限期暂停,“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维修项目,翻译一下就是,俄罗斯将成为五常中,唯一一个没有现役航母的国家

美国地缘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曾经说过,“失去了乌克兰的俄罗斯,将彻底丧失重现往日辉煌的可能 ”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以前觉得这句话太过于抽象,而如今俄罗斯放弃修复“库兹涅佐夫”号背后的种种原因,让布热津斯基的结论显得那么现实和具体。

如今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舰体已是锈迹斑斑,船舱积水1.2米,甲板上被砸穿的大洞尚未修复

犹如被反复撕开,又潦草包扎的伤口,这艘承载着前苏联工业最后荣光的海上钢铁巨兽,早已凝固在摩尔曼斯克港口的寒风中。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海权利器

作为海面上最强战力的存在,航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是任何想要成为或保持大国地位,不可或缺的象征,全球拥有航母的国家举止可数

美国海军上将阿利·伯克曾说过“出动一艘航母,胜过千言万语的外交辞令”。1953年,他被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从少将提拔到海军上将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1955年出任海军作战部部长,阿利·伯克认为美苏之间爆发全面核战争的可能性极低,但是局部常规战争的概率很大

航母既可以应对常规战争,也可以通过巡航来形成必要的威慑,只要出去溜达一圈周围就安静了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威胁到了英国和法国在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利益,以色列趁机挑起战事,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而此时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为连任做准备,为了防止苏联乘虚而入,阿利·伯克立即命令第六舰队航母战斗群紧急前往地中海,最终成功干预了这场战争

阿利·伯克认为美国的航母只能在大洋深处耀武扬威,但千万不能靠近敌方海岸线,否则就会失去战略意义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也正是在他提出的这个套框架之下,美国海军升级了航母战斗群的护航体系,这就是后来“宙斯盾”系统的起源

时至今日美国靠着全球11艘航母,依旧在海洋上兴风作浪,而被北约视为劲敌的俄罗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放弃了唯一的航空母舰?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生不逢时

首先,这艘航母对俄罗斯来说,到底有没有维修的必要?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服役近三十年来,只有七次远洋航行的任务,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执行作战任务

是在2016年,奔赴地中海介入叙利亚内战,舰载机一共出动了400多架次,可是整个过程只能用“船在囧途”来形容,因为管路破裂、动力系统老化等“老年病”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所以一路上浓烟滚滚,像一个巨无霸版本的“移动烟雾弹”,当经过挪威海岸的时候,浓烟在数十公里外都清晰可见

西方媒体带着讽刺的口吻称其为“烧煤船”,好不容易抵达战区准备投入战斗的时候,又因为拦阻索故障导致两架舰载机报废,本来俄罗斯海军是准备去秀肌肉的,没想到适得其反。

因为这艘航母在设计的时候就存在“硬伤”,它的诞生可以用“生不逢时”来形容,本来按照设计构想,其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载排水量近7万吨,最高航速30节,可以搭载30多架舰载机,1991年,库兹涅佐夫号正式服役的这一年,苏联宣布解体,长达46年的美苏冷战落下帷幕。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这艘航母的设计思路和今天的航母发展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今天航母的战斗力来源于航母战斗群的作战体系,攻击能力主要依赖舰载机

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把更多的舰载机投入战场,成了衡量航母进攻能力的核心,所以我国航母的电磁弹射技术就成为了“杀手锏”

驱逐舰装备了防空、反潜、对海等多种武器,既能为航母保驾护航,承担巡逻、警戒、侦察等多种任务,又可以担任火力输出。

而苏联当年的设计思路,是将航母和巡洋舰的功能融为一体,这就导致库兹涅佐夫号过分强调“单挑”能力,而不是“群殴”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所以前甲板安装了12 枚反舰导弹发射井,占据太多空间,结果就是严重限制了舰载机数量,整体作战能力还不到美国航母的三分之一,完全没法适应现代海战的需要。

而且其主力载机苏-33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30年,生产线、核心零件的供应链已经断了,现役的数量也只有12架

而替补的米格-29K作战半径只有600公里,没法挂载连电子吊舱和重型反舰导弹,一度被称为全球最弱舰载机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再加上库兹涅佐夫号常年处于维修状态,飞行员年均飞行不足50小时,如今到了一种“有舰无机、有机无人”的尴尬境地。


祸不单行

为了俄罗斯海军最后的“体面”,2017 年俄国防部痛下决心,计划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大规模维修,预计耗资600亿卢布,耗时4 年,但整个过程异常坎坷。

2018年,负责维修工程的PD-50浮动船坞,在维修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船坞沉没,超过70吨的塔吊直接砸到了航母的甲板上,留下了20平方米大小的窟窿,导致整个舰体严重受损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这场事故让俄罗斯失去了唯一可以用来维修航母的干船坞,项目被迫中断14个月,只能先转移到摩尔曼斯克港的35号修船厂,可是船坞不够大,没法维修动力系统这类核心部件,只能拆掉原来的两个小船坞,勉强拼凑出一个临时维修场地

可是祸不单行,2019年,在维修过程中由于焊接作业出现事故,引燃了油气管道,一场火灾直接给1000平方米的舱室镀了一层炭,直接损失3.5亿卢布,还导致2人死亡,14人重伤

2021年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发现,这个维修项目存在巨大贪污腐败问题,上到船厂厂长、财务负责人下至工程师,因为挪用项目资金锒铛入狱

最后调查发现,70%的维修预算最后都流入了私人腰包,这场反贪风暴过后,整个维修项目团队直接就原地解散了

能有本事贪污的都是懂核心技术的,现在全部在牢里踩缝纫机,剩下的都是“项目牛马”和工具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维修项目就此停摆

2023年因为电路老化再度起火,舰体甲板出现了严重腐蚀,强行下水极可能出现侧翻,经过8年的反复拉扯,这艘航母的维修以失败告终。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2025年,俄罗斯国防预算占到了国家总预算的41%,大约17万亿卢布,其中85% 以上都优先分配给了战略核力量

比如“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相比之下水面舰艇的维修经费占比还不到 5%,而且还要维持几支老旧舰队,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中损失惨重的黑海舰队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在俄乌冲突中,已经损失至少30艘舰艇,占到了战前总吨位的1/3,其中排水量1.2万吨的“莫斯科”号巡洋舰

在2022年4月,被乌克兰的“海王星”导弹击沉,成了二战以来全球被击沉的最大战舰,况且维修航母实在是太烧钱了

每年的费用可以建造2艘新型护卫舰,或者是一艘核潜艇,俄罗斯的财政已经无力承担第二次大规模维修了,而且即便是资金充足,维修航母对今天的俄罗斯来说,也绝非易事。


地缘裂痕

布热津斯基因为成功预言了苏联的解体而声名鹊起,他在自己的著作《大棋局》中写到,“失去乌克兰,意味着俄罗斯无法成为横跨欧亚的帝国”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第一次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虚,太抽象,但在制作这期节目的时候,发现布热津斯基的结论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的

苏联时期几乎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是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制造的,俄罗斯主要负责潜艇和驱逐舰以下级别的水面舰艇的制造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苏联一共建造了9艘航空母舰,背后是60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大部分位于乌克兰,所以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下子就失去了大型水面战舰的制造能力

到21世纪初普京上台以后,苏联遗留下的造船企业,2/3都倒闭了,只剩下五六家苟延残喘,经过二十多年的恢复,现在也只有72家相关造船企业,而且高端技术和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截至2024 年底,俄罗斯现役的舰艇数量,从苏联刚解体时的1380多艘,锐减到220艘,大量战舰的平均舰龄超过32年,一些辅助舰船甚至超过50年以上,可以说俄罗斯的海面战舰已经严重老龄化了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西方国家全面制裁俄罗斯,导致很多关键部件直接断供,自从苏联解体的34年以来,俄罗斯没有一艘5000吨以上的战舰下水,新服役的都是小吨位护卫舰。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因为苏联解体还导致了人才断层,70%的航母工程师留在了乌克兰,唯一可以建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厂”,也因为财政压力,让乌克兰无力承担,最后破产倒闭,导致人才大量流失

俄罗斯的相关专家,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8岁,年轻技工流失率高达90%,其中核心工种高级焊工的缺口高达75%,对今天的俄罗斯来说,已经是航母的“人才荒漠”了。

相比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它的孪生兄弟“辽宁舰”,在中国实现了 “逆天改命”,从半成品“瓦良格”号,蜕变成如今威风凛凛“海上巨无霸”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航母的现代化改造绝非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一项涉及涵盖动力、航电、武器、舰体结构等系统的的超级工程,这对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完整性、系统集成能力,都是一项终极考验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正如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无法继续建造“瓦良格”号航母,黑海造船厂的厂长马卡罗夫感叹道,“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航母,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

评论员:航母并不是越多越好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再到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北约压缩的不仅仅是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也是对俄罗斯海军力量的蚕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