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政策就成了全球经济的大话题。他那套“美国优先”的思路,直接就把关税当成了武器,对各国出口品开刀。这不光是针对中国,盟友和新兴市场国家也挨个儿挨批。结果呢,日本和欧盟这些老伙伴,先是硬扛一阵子,最后还是让步了。日本砸钱投资美国,欧盟调低关税,换取点喘息空间。现在,压力转到印度和越南身上了,这俩国家出口依赖美国市场大,谁先顶不住,谁就得先低头。话说回来,这场贸易拉锯战,表面上看是关税数字的较量,骨子里是全球供应链的重组,美国想把制造业拉回家,其他国家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底牌。
先说日本吧。特朗普一上任,就盯着日本的贸易顺差不放。日本对美国的出口额每年好几百亿,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产品。2025年2月7日,特朗普在白宫见了日本首相石破茂,两人谈了日美同盟,顺带就把贸易问题摆上台面。日本那边,石破茂本来想在中美间走钢丝,但形势逼人,特朗普直接点名钓鱼岛纳入安保条约范围,作为交换,日本得掏腰包。结果,7月22日,美日签了框架协议,日本承诺投5500亿美元到美国,用于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笔钱不是白给的,特朗普指定项目,日本审完就得放款。特朗普在玫瑰园发布会上吹嘘这是“签约奖金”,日本企业得在美国建厂,转移生产线。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跟着波动,企业代表盯着屏幕算账。石破茂在议会解释,说这能保住日美同盟,还能降低美国对日本汽车的关税到15%。但这事儿对日本经济来说,是个大出血,工业转移出去,本土就业压力增大。特朗普这边,收了钱,贸易逆差短期内能缓解点,但长远看,日本的让步只是开了头,其他国家得跟上。
欧盟的情况也差不多。欧盟本来嘴巴硬,2025年初还设了个新部门,专门对付特朗普的贸易战威胁。加拿大和墨西哥先服软,签了协议降关税,日本跟进后,欧盟扛不住了。8月21日,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提出,把美国汽车进口税从10%降到2.5%,接近美国本土水平。文件堆在桌上,委员们翻数据,算计得失。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回话说,这只是起点,不够意思。接着,8月2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议,移除对美国工业品的关税,美国相应把欧盟汽车关税上限设为15%。布鲁塞尔总部忙活起来,成员国交换意见,空气里一股咖啡味儿。
特朗普的团队强调互惠贸易,欧盟得买更多美国能源和农产品。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推动这事儿,说是为了避免全面贸易战,但内部有声音不满,觉得这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德国经济顾问警告说,得和中国脱钩,但欧盟整体上还是向美国倾斜了。结果,欧洲车企松口气,美国车进欧盟容易了,但欧盟出口美国的产品关税没全免,钢铝之类的还卡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像链条,从盟友拉到新兴市场,欧盟的让步让全球贸易格局晃荡起来。
印度这边,特朗普的目光早盯上了。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不小,出口纺织品、药品和软件服务。2025年1月27日,特朗普给印度总理莫迪打电话,强调“公平贸易”,莫迪回应说会增加买美国石油,但特朗普不满意,坚持要印度资产转移到美国。通话后,印度代表团飞华盛顿,谈判桌上摊开图表,逐条谈关税。8月7日,特朗普对印度加了25%惩罚关税,加上25%互惠关税,总共50%,印度出口品价格竞争力直线下降。莫迪政府急了,9月2日,特朗普公开说印度贸易关系是“一面倒的灾难”。印度工厂加班赶货,担心关税冲击供应链。
谈判重启,莫迪和特朗普互发帖,说是自然伙伴,但实际压力山大。印度想守住工业化成果,但特朗普要的是资产迁移,不是买点石油那么简单。印度经济第五大,制造业梦正起飞,但贸易战一打,增长放缓在所难免。官员复盘谈判,说政治误判和信号错失导致协议破裂,但现在得重谈。印度可能得大幅让步,避免全面冲突,否则出口到美国的99亿美元货物就麻烦了。
越南的处境更尴尬。越南出口到美国的东西多,鞋类、电子和服装,顺差大。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越南出口品税率升到46%,越南政府紧急开会,官员围桌讨论,决定跟美国政策,拒绝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小包裹邮政服务,想示好。但特朗普8月28日又取消低价值包裹免关税豁免,转而对越南货物征20%关税。越南官员意识到,先前举动没讨好,还得罪了北方邻国。河内市场摊贩议论贸易变化,出口企业调整供应链,仓库工人贴新标签。全球供应链中断,港口集装箱堆积。
越南问美国重审海鲜出口禁令,担心更多品类受影响。特朗普指责越南是中国转运枢纽,三分之一出口品涉嫌规避关税。越南出口到美国的前八个月涨了26.4%,到99亿美元,但关税一加,进口从中国那边也降了。越南想签“零零”关税协议,挡中国转运,但特朗普的团队说,罚款40%给不合规货物。越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转移生产线,工业化进程受阻。
这事儿逻辑上说,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结构性问题,光靠关税治标不治本。特朗普的策略是从盟友入手,日本和欧盟让步后,新兴国家成了焦点。印度和越南出口依赖美国,印度有战略伙伴地位,越南有地缘优势,但都得面对资产转移和关税压力。全球贸易重塑,美国保护主义抬头,新兴市场挑战大。印度可能先谈,因为莫迪和特朗普关系还行,越南小国,灵活性强,但谁先让步,看谈判进度。话说,这场贸易战,表面上赢家是美国企业,实际全球消费者买单,价格上涨。各国得想办法供应链多元化,少靠单一市场。印度和越南的抉择,决定新兴经济体怎么应对大国压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