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吃苦要趁早,如果孩子一帆风顺的长大,那他将来就会吃一个承受不住的亏。”我深以为然。而这个道理应用到现实之后,很多时候太过扎心,不少家庭在撞的头破血流之后才幡然醒悟。

最近偶然刷到一则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河南信阳的一个家庭里,一对夫妇在儿子出生后,对儿子极尽疼爱,想尽一切办法,竭尽所能地宠着孩子,并且为了能够留着这个孩子,给他起名为“杨锁”。

这个孩子也确实不负期望,留在了他们身边,最终自己“懒死了”。刚开始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感觉很不可思议,虽然我们总是“懒死了”,但不过是一句调侃的话,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人懒死了。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23岁河南“懒人”懒死家中,让人警醒:家庭最大悲哀是无底线纵容

因为杨锁是父母千辛万苦盼来的宝贝,因此他们一味纵容孩子,大事小事全包揽,甚至连走路、吃饭这种事情都尽可能帮助儿子完成。在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一度因为不舍得儿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而放弃让孩子读书,虽然最后在亲戚的劝说下让儿子上了学,但是儿子还是我行我素,不喜欢写作业就不写,被老师批评两句就找父母哭诉,最后因为不想上学而辍学了。

一开始,杨锁看父母很辛苦,也想分担一点,但是却被拒绝了,就这样杨锁长大了。父亲因为疾病早早离开了,母亲艰难维持生计,即使是这样还是不让杨锁干一点事情,一味娇养着。

在母亲离世之后,杨锁再也没有依靠的人了。刚开始亲戚想带他出去打工,但做了几天被他以“太累”而拒绝了,回到家中就开始吃百家饭。有人送饭就吃一顿,没人送就在家里睡大觉,他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一天比一天穷苦。在最后的时候,外出打工的亲戚回来看他,他已经在家中饿死了。

这件事在当地流传之后,被网友称为“河南第一懒人”。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在无底线的纵容中,养废了孩子,结出了苦果。

23岁河南“懒人”懒死家中,让人警醒:家庭最大悲哀是无底线纵容


这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在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的心中敲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本应是引路人,为他们指明方向、传授经验,可有些父母却在爱的名义下,选择了无底线的顺从和溺爱,亲手将孩子推向了深渊。

父母们要明白,孩子就像一颗幼苗,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如果因为心疼他们,就为其遮风挡雨,不让他们承受一丝一毫的苦难,那这颗幼苗永远无法长出坚实的枝干、发达的根系,一旦离开父母营造的温室,便会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不堪一击。

就像杨锁,父母的过度保护让他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当生活的重担突然降临,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承担,只能在懒惰和无助中走向死亡。

为人父母,要学会逼孩子一把。当孩子想要退缩时,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当孩子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引导他们坚持下去,努力克服。逼孩子学习新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逼孩子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的不易,懂得珍惜和感恩。

23岁河南“懒人”懒死家中,让人警醒:家庭最大悲哀是无底线纵容


比如,当孩子学习骑自行车时,可能会因为害怕摔倒而不敢尝试,这时父母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放弃让他们学习,而是要在旁边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摔倒中学会平衡和坚持。再比如,孩子在做家务时可能会觉得麻烦,但父母应该让他们明白,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通过做家务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一味的顺从和溺爱,看似是对孩子的爱,实则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这种爱就像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孩子的意志和能力,让他们逐渐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能力。而适当的逼迫,则是一种更深沉、更长远的爱,它能让孩子在磨砺中变得坚强,在挫折中学会成长,最终拥有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他们终究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所以,从现在开始,收起无底线的纵容,学会逼孩子一把,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负责,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头条创作挑战赛##聊聊孩子教育##家庭教育##溺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