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折腰》在腾讯视频站内的热度成功突破30000,德塔文数据显示,《折腰》近日最高景气指数为2.509,成为了腾讯视频又一爆款作品。与此同时,《折腰》同名短剧开拍的消息也迅速冲上了热搜。

公开资料显示,《折腰》短剧预计6月底开拍,共有100集。无独有偶,长剧《成何体统》《我叫赵甲第》等剧接连官宣同名短剧消息,经典剧集《还珠格格》的短剧《还珠》也早已备案,评级为S+,预计今年上映,长短剧共享同一IP正在成为主流趋势。

图源:网络

在精品化之路的探索中,短剧一方面抢夺长视频平台的优质IP,以短平快优势放大IP潜能;另一方面开始探索“长短联动”的流量复用模式,借助长剧热度挖掘潜在存量用户。但问题在于,同名的长剧、短剧大概率并非同一制作班底,演员阵容更是难以维持,观众是否愿意在品尝完一顿美味佳肴后,选择为配方完全不同的外卖平替付费?

图源:AI创作生成

01

短剧盯上长剧优质IP

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IP改编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对于短剧而言,越来越多的制作方倾向于按照长剧配置制作短剧,而优质IP凭借其与生俱来的受众认知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成熟的叙事基底,已然成为了内容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短剧被吐槽的内容悬浮、叙事套路化等创作症结也可通过优质IP改编剧本缓解,比如阅文IP改编的短剧《万道龙皇》上线72个小时后,流水破千万,番茄小说改编的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单日流水超2000万,累计上亿元。

图源:网络

此外,优质长剧IP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制作周期短的同类题材短剧迅速入局,比如《小巷人家》热播后,题材相似的《家里家外》同样备受好评。某种意义上讲,长剧成为了短剧摸索爆款之路的试金石。

恰因如此,自从降本增效时代来临后,短剧不断抢夺长剧优质IP,筛选范围同样日益扩大。晋江网站显示,头部作者priest的《无污染、无公害》、墨西柯的《魔尊她为什么不开心》、任凭舟的《以你为名的夏天》等多部作品同时售出了长剧、短剧的改编版权,从源头上,短剧已经攻占了长剧IP腹地。

除了传统的晋江、起点等大IP网文平台以外,豆瓣阅读、知乎盐言故事等平台也在最近几年崛起,《半熟男女》《九义人》《好事成双》等剧集就改编自豆瓣阅读的原创小说。

图源:《半熟男女》官微

为了持续为影视产业贡献优质IP,豆瓣阅读还在2019年举办了长篇拉力赛,并邀请芒果TV、优酷、柠萌影视、华策影视等担任影视观察团评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产业链路,柳翠虎的作品《装腔启示录》就是第二届长篇拉力赛的冠军。而这些小而美IP的特点同样适合短剧的改编体质,轻体量优质IP正在被越来越多制作方青睐。

不过,尽管各大平台的IP富矿充足,但长短视频的内容特性有所不同。对于短剧而言,筛选优质IP仍然犹如大浪淘沙,成本难以控制,爆款情况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与长剧共享优质IP,此举既可为短剧的轻量化创作提供背书保障,又能实现长短联动,争取达到流量复用的目的。典型如《庆余年》改编短剧《庆余年之帝王业》、《九重紫》改编短剧《昭示录》、《唐朝诡事录》衍生剧《大唐来的苏无名》、《去有风的地方》衍生剧《我的归途有风》等。

图源:豆瓣

但德塔文在豆瓣查询时发现,仅有《大唐来的苏无名》豆瓣开分为6.3分,而《唐朝诡事录》两部长剧皆在8分以上,其余剧集点评甚至寥寥无几,基本没什么水花,可以看出,主食的附属品小零食目前仍然不太符合观众的口味。这恰恰说明,质量不高的短剧其实难以蹭到长剧热度,二者也起不到互相助力的作用,更遑论争夺市场。

除此之外,短剧为了挖掘IP最大价值,还存在同一IP反复拍摄的情况,比如《过分野》共有8种版本,《完蛋!我招惹的是京圈太子爷》有10种版本,《好一个乖乖女》有3种版本。

但本质上讲,优质IP、爆款长剧IP源源不断的情况只是表象,短剧改编优质IP、开拍同名长剧IP的作品若想持续抓住观众眼球,取决于改编作品质量的稳定性。即便越来越多长剧班底的制作方涌入短剧,也难以改变大量同质化作品扑街的命运。相比之下,一些反套路的小而美IP反而更有机会出圈。毕竟,故事很重要,讲好故事的能力更重要。

02

同名短剧,长剧的新型售后

《折腰》长剧刚上映不久,《成何体统》长剧还遥遥无期,同名短剧便已经提上日程,可以看出内容制作方早已迫不及待“一鱼多吃”

图源:爱奇艺官微

众所周知,对于长剧而言,剧集拍摄周期长达几年,可同名短剧的制作周期最长不过几个月而已,恰因如此,为了释放IP的最大潜能,制作方大概率同时做两手准备。一方面,长剧上映期间,同名短剧同步跟进可以借助短平快的优势在社交媒体发酵传播,并带动长剧热度,另一方面,同名短剧作为长剧的衍生品,可以为粉丝持续撒糖。

在商业模式层面,长视频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营业务的盈利方式主要靠会员和广告,而爆款拉新会员又堪称玄学。比如《狂飙》播出后,爱奇艺的2023年Q1会员新增1700多万,但后来没有一部爆剧达到这个效果,爆款的不确定性也限制了用户持续付费的意愿。

为了最大限度吃到剧集红利,坐拥爆款剧集的平台往往会卷各式各样的首映礼、收官礼。以《与凤行》为例,该剧由腾讯视频与芒果TV拼播,为了瓜分流量,两家上演了一幕幕的神仙打架名场面,#腾讯芒果要打起来了#话题还冲上了热搜。举办发布会期间,腾讯视频官宣“接凤宴”,芒果TV随后推出“迎凤礼”,抢独家的火药味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图源:网络

而短剧开拍同名长剧,无疑是一种放大长剧流量的新型售后。而且与长剧相比,短剧的盈利模式相对多元,包括付费解锁续集、植入定制广告、站外直播带货等。从商业化的角度考量,押中爆款长剧后,同名短剧无疑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叠加商业变现,达到品销合一的效果。

至于二者之间的付费性价比,观众早已不局限于时长之间的考量,而是取决于内容是否能戳中观众情绪,在观众爽点蹦迪的直给内容不缺人买单。

不过,毕竟长剧制作周期过长,从官宣信息来看,很多短剧不乏抢先长剧上映的可能,比如同样由烽火戏诸侯的IP《老子是癞蛤蟆》改编,腾讯视频播出的短剧《我叫赵甲第之锋芒》就比优酷的分账长剧《我叫赵甲第2》先收官。观众又能否做到在熟悉剧情套路后,依然选择继续追长剧?

图源:德塔文科技

从分账结果来看,《我叫赵甲第》第一季收官时,分账已突破7000万,而《我叫赵甲第之锋芒》起到的作用似乎只是帮助观众重温《我叫赵甲第》的部分爽感情节,热度毕竟远不及长剧。目前,《我叫赵甲第2》的分账突破4000万,没什么水花的短剧助力甚微。只能说,市场仍在期待与长剧热度并驾齐驱的同名精品短剧。

柠萌影视创始人苏晓在曾在“2024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直指长视频长期以来面临的痛点,她表示:“对视频网站来说,70%播出的剧都是严重亏损的!所以业内人士没有什么动力去投资拍摄”。而倘若长短剧共用同一IP,且短剧先行的情况下,只怕短剧会进一步挤占长视频的生存空间,并给长视频平台造成难以想象的冲击。

03

改编之路,胜算几何?

IP从改编长剧,到改编短剧,并非简单的进行内容压缩,而是创造新的审美,争取让同名短剧从流量工具进化为内容精品,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关可想而知。

首先,长剧与短剧制作周期不同,资金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恰因如此,短剧势必难以维系制作板底与演员阵容,当观众嗑生嗑死的CP换成了完全不同的演员,不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观众更愿意默认短剧是长剧的低配版,但这又与短剧的精品化定位冲突。

图源:《折腰》官微

其次,长剧与短剧的叙事逻辑不同,长剧侧重于缓慢推进剧情,短剧则必须将爽感剧情前置,从而抓住观众眼球,同一IP改编成两种版本,面临着叙事节奏、改编是否符合原著等挑战,未必能同时适用于长剧和短剧这两种场景。

最后,从商业角度来看,两个版本的长剧、短剧考验着用户的钱包,用户是否愿意为高度重合的内容进行双倍付费存疑。而长剧的同名短剧究竟采用付费模式还是免费模式同样有待商榷。爱奇艺CEO龚宇曾经炮轰红果短剧的“排他协议”,但这代表了两种内容价值观的冲突,红果靠免费短剧一骑绝尘,说明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免费但值得看的内容,而其它平台也不乏充斥着大量付费却不值得看的内容。

图源:AI创作生成

归根结底,付费短剧与免费短剧是内容与流量的竞争。免费短剧主要依靠广告获取收入,更容易出现创作者为了博取流量刻意迎合观众的情况。付费短剧则通过内容变现,争取凭借优质内容留住用户,从而在付费模式下获得更高收益。

无论长剧的同名短剧是否采取付费模式,都取决于观众的接受程度。当短剧与长剧共用同一IP后,观众作为裁判员,自然而然会做出内容筛选。无论何时,内容都是核心和源动力,大浪淘沙之下,最终留下来的一定是内容精品。

撰稿:雨过炊烟

责编:胡胡

德塔文科技诚聘兼职记者:须擅长影视行业数据分析稿件,请携简历及过往作品,发送至zhangqing@datawinteam.com。

近期市场盘点与精品文章

德塔文科技

舆情数据监测|赛道竞争扫描

项目评估服务|宣传策略咨询

官方微博@德塔文影视观察

版权声明:德塔文影视观察媒体号致力于发布原创影视数据解读与影视市场观察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与作者,公众号申请转载请在文末留言。德塔文榜单算法设计、版面设计及公众号原创内容版权皆属德塔文科技所有,请勿盗版,盗版必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