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香港拥有全球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之一。当前,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科研资源集群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成型,香港的科创优势如何乘风而起?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介绍,平时他们利用环境中的一些动作捕捉设备进行无人机实验。这台无人机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进行手势识别的商品无人机,在2017年发布。经过论文发表之后,将这项技术交给了大疆公司,他们进行了商品化。

  深圳大疆的“无人机”、珠海云洲的“无人船”,这些近年来广受市场关注的创新技术和背后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摇篮——香港科技大学。一直以来,港科大致力于培育科创“土壤”,让创业者大展身手。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独角兽日”,为投资人与师生的创新项目架起桥梁。

  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福民介绍,他们有一个知识转移处、知识转移办公室,学校每年花很多的人力、物力培养学生,鼓励他们去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在科大的“基因”里。

  张福民说,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近年来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表现亮眼。无论是在基础研究、技术转化,还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香港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势能。

  以港科大为例,近30年来,培育了超过1700家的初创公司,包括10家“独角兽”企业和11家上市公司。据介绍,香港目前拥有5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且近期高校科研评审结果显示,香港高校院所中70%的科研实力属于国际卓越、世界领先水平。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介绍,他们在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创科体系的建设,比如强调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建造创科生态圈。

  数码港是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两大创科孵化摇篮之一。2023年,园区入驻企业已突破2000家,打造了一个多元、蓬勃的科技生态圈。这款“移动机器人分药器”就是香港数码港孵化的成果之一,这款设备的药柜内置数十种常见药物,患者通过电子处方即可在社区自助领药。

  这个名为“唤氧器”的产品也是由一家数码港孵化的初创公司研发的,用微藻吸收二氧化碳。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比普通植物高数百倍,但对培植环境要求较高,难以高效工业化。这家公司花费数年时间攻克了这一难题,大大提高了产量,并降低了成本。

  科研技术向前发展的同时,应用场景也不能落下。香港拥有众多高素质的科研人员、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但香港的科研项目要想真正落地,还需要把目光投向深圳河对岸。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与香港仅隔一条深圳河,在这个23万平方米的园区内,香港科研力量最强的前五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都落地在这里。  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院长秦岭介绍,他们在深港创新园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香港的这些前端的科技能真正地落地。粤港澳本身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再加上香港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现在发展势头很好。

  秦岭介绍,港中大的多项前沿科技已经在这里落地。截至目前,平台项目已研发出3种新型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其中一台已成功进行临床医学试验。

  这个合作园区只是港澳与内地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广东不断壮大的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不仅为港澳高校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家门口”搞科研的便利,更有数亿元科研经费跨境拨付、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还建设了数十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港澳创业项目超过5300个,正在孵化的项目中,港澳项目数量占比达40%以上。

  孙东介绍,香港最大的长处就是基础科研优势,但是因为香港毕竟地方有限,所以他们很多产技术成果产业落地,特别是大规模的制造等,很多要走到内地去。

(央视网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