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 作者:丰羽
据《defencesecurityasia》7月4日报道,巴基斯坦前空军准将哈立德·奇什提爆料,在今年5月印巴冲突期间,巴基斯坦的HQ-9B远程防空系统,成功击落了一架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
奇什提是巴基斯坦空军系统内颇具声望的资深飞行员,拥有超过3000小时飞行记录,以及两枚国家级英勇奖章,以他的资历,没有必要故意博人眼球。
这正是耐人寻味的地方,因为他的说法与巴基斯坦国防部此前发布的官方口径明显不符。
巴方早前已明确表示,在5月初的大规模空战中,巴空军的歼-10CE战斗机使用PL-15E远程空空导弹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3架阵风战斗机,并未提及HQ-9B击落战机一事,更别提击落一架阵风了。
中国红旗-9防空系统
那么,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即HQ-9B在此次冲突中额外击落了一架阵风战机?
从现有信息来看,这种可能性较低。
首先,从公开战损数字看,印方并未承认损失超过5架战机。
印度驻扎在外国的一名武官,据说透露了印度的时间战损,也提到了5架战机被击落,与巴基斯坦方面的说法一致。
其次,巴基斯坦方面至今没有任何军方正式声明提到HQ-9B击落阵风战机,即便是媒体报道和国防分析机构也未出现“第四架阵风”的提法。
因此,奇什提所说的HQ-9B击落阵风,更可能是对现有五架被击落战机中其中一架的战果归属进行了不同解释。
在复杂的联合作战中,战机可能会先遭受空空导弹攻击,然后又被防空导弹击中,最终坠毁的归属就可能存在争议。
而最终的战果,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将击落归功于空军,以强调空优掌控能力。
因此,可能是战果理解方式不同所致。
疑似印度战机残骸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实际战果无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明显偏离官方口径的表述?
奇什提是退役将领,其讲话虽非官方立场,却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在多个国家的战略传播体系中,退役军官常扮演可控释放信息的角色,既有专业权威,又可以规避政府责任。那么他的话,目前来看,有三种可能性:
其一,代表巴方通过非官方渠道向外界传递的战略信号。
目的很简单,展示巴基斯坦空防系统的复杂性与整合能力,从而增加印方对巴基斯坦防空网的心理忌惮。
其二,为中国制造的HQ-9B提供实战软宣传,以退役将领身份释放信息,有利于推广HQ-9B的出口市场,而不必由中巴官方出面,避免政治敏感。
其三,在信息战层面模糊处理。
通过制造战果归属不清、打击手段不明的状态,让对手在下次行动时,难以判断哪些区域的防空能力更强,相当于“凭空”提升威慑力。
疑似印度战机残骸
当然,也不排除只是个人表达,退役军官有时会出于个人经验进行判断,尤其在涉及系统性联合作战的场景下,他们往往对地空与空空协同的理解更为立体,尤其是一名飞了3000小时的王牌飞行员。
因此,战果归属的不同说法,并非简单的阵风到底被谁击落的问题,其背后还涉及多重战术,以及战场外的宣传和战略考量。
而从更深层的角度看,巴基斯坦也是有“私心”的。
歼-10CE与HQ-9B虽然都是中国制造的先进装备,但在巴基斯坦军方体系中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歼-10CE作为巴空军的利剑,不仅承担攻防任务,也是巴基斯坦近年来引进的最先进作战平台,由本国飞行员直接驾驶,执行任务,其作战成果更能体现自主战斗力。
将阵风战机的击落归功于歼-10,就意味着巴基斯坦具备了与印度空军正面对抗并取胜的能力。
巴基斯坦战机
相比之下,HQ-9B虽然技术层面先进,但由于系统部署复杂,运维有门槛,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依赖中方技术人员提供支持。
因此,如果阵风真是被HQ-9B击落,印度方面可能会借机炒作“中国直接参与作战”的论调,反而会让巴基斯坦陷入外交被动,同时也让会让外界认为巴基斯坦空战打赢印度,是依靠中国,而不是自己的实力。
而从宣传效果来看,将全部击落归功于歼-10,不仅可以避免政治争议,更容易塑造空战取胜的英雄叙事。
为什么印度全世界宣传自己的“胜利”死活就是没多少人相信?就是因为印度无法从战果中塑造出巴基斯坦这样的叙事。
更能刺激大众情绪的,是大规模空战碾压对方,而要证明了对对方的碾压,最直观的就是我的战机把你的战机干下来了,而且一口气干下来五架。
所以巴基斯坦需要将这个优势拉满。
总的来说,巴基斯坦官方的宣传口径,既符合巴方的现实需求,也符合中巴两国的战略利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