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留言,必回!必回!必回!必回!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不少人坚信,稀土是中国制衡美国的关键筹码。

支撑这一观点的论据,其实并不扎实。

首先是出口量级并不大。

美国去年进口1.7亿美元稀土,其中约70%来自我国,按金额计算,仅1.2亿美元。

其次是美国对华稀土依赖度在降低。

西方正通过投资和多元化供应链降低对华稀土依赖。

2024-2025年,中国稀土出口大幅下降,但未见西方企业大规模停产的报道,甚至减产的新闻都不曾看到。

再次是我方在不少领域也依赖美国。

乙烷是种轻质烷烃,是塑料、橡胶、化纤等材料的核心原料,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号文章显示,202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乙烷总量达到553万吨,占全国乙烷进口总规模的98%。

2024年,美湾乙烷现货价格约140美元/吨,按金额测算,中国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乙烷约7.74亿美元。

这组反差数据揭示,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稀土的实际影响力不可高估,需寻找更多有效策略。

1

长久以来,一种观点在大众认知中根深蒂固: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存在着难以摆脱的依赖。

这种观点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看似坚实的数据支撑。

从储量上看,我国稀土储量在全球独占鳌头。

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数据,全球稀土氧化物储量约为1.15亿吨。

我国储量约4400万吨,占全球的38.3%,稳居首位。

相比之下,美国的稀土储量仅为230万吨,占比1.3%,在全球储量排名中并不突出。

从产量层面而言,我国同样处于主导地位。

2023年,全球稀土氧化物生产量约35万吨,我国产量24.15万吨,占全球69%。美国产量4.3万吨,占12.3%。

自2010年至2023年,尽管我国生产份额从97.7%降至69%,但依旧是全球稀土市场的最大供应方。

特别是在重稀土(镝、铽等)生产领域,我国凭借低劳动力成本、相对宽松的环保法规以及先进的技术优势,牢牢维持着生产主导地位。

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在全球稀土储量和产量上的优势。

2025年6月伦敦中美第二次贸易谈判聚焦稀土,让不少人强化了“美国离不开中国稀土”的认知。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谈判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

“当他们批准稀土许可证时,我们的出口管制实施也会减少。”

这一表态,被解读为对稀土供应的迫切诉求。

但回溯谈判背景可见,这一点并非源于稀土的不可替代性。

第一轮谈判主题是关税,双方曾达成取消非关税措施的共识。

第二轮谈判围绕稀土展开,本质是为了推进首轮共识的落地,而非承认稀土的“王牌”地位。

将其解读为美国依赖的证明,实则偏离了核心逻辑。

2

西方在降低稀土依赖方面已有实质性进展。

实际上,2024年至2025年,中国稀土出口曾大幅下降。但并未出现西方企业因此大规模停产的报道,连减产的新闻都不曾看到。

这与西方正在构建的稀土产业链有关。

2010年我国对日本实施稀土禁运,2025年对美欧的出口限制,西方就意识到稀土是重要的地缘政治筹码,一直通过投资与合作加速构建替代供应链。

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通过投资本土开采和精炼(如美国芒廷帕斯、澳大利亚Lynas、欧盟基律纳矿)试图降低依赖。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目标是2030年自产10%、加工40%,目前进展超过其政策目标。

从美国去年仅进口1.2亿美元我国稀土来看,美国的稀土供应链进展也不可低估。

我国在稀土生产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出口控制,使欧美短期内难以实现全面替代,但随着欧美通过投资、国际合作寻求多元化,依赖程度已逐步降低。

3

贸易博弈的本质,是相互依赖的较量。

虽然我国严格控制着许多对工业至关重要的稀土金属的精炼,但也从美国进口了在其他地方难以买到的利基化学品。

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乙烷等石化原料价值超47亿美元。

规模远超美国从中国进口稀土的1.2亿美元。

这种依赖差异已被美国用作博弈工具。

譬如就在2025年6月,美国两大石化出口商收到通知,拒绝发放对华乙烷出口许可证。

中国虽能寻找替代供应,但将推高成本。

举个例子,2024年美国乙烷离岸价是140美元/吨,加上50美元左右的海运成本,再算上港口装卸、保险、关税等费用,到岸价约320美元/吨。

相比之下,中东乙烷到岸价在400-450美元一吨,不仅价格高,纯度可能不如美国产品,企业进口后还得花每吨50美元左右进行深度脱杂。

这种阵痛,比美国的稀土短缺更具体。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乙烷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断供也不利于美国企业发展。

4

结语:跳出迷思的贸易博弈新思维

稀土的战略价值不容否认,尤其是中国在重稀土分离领域的技术优势仍难替代。

但将稀土视为制衡美国的终极武器,显然忽略了贸易博弈的复杂性。

47亿美元与1.2亿美元的依赖对比,出口下降与西方工业稳定的反差,都指向同一个结论: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被显著高估。

贸易战从来不是单一筹码的对决,而是产业链韧性的较量。

西方用十余年构建替代供应链,中国也在加速乙烷来源多元化。

跳出稀土依赖的认知误区,正视相互依赖的现实差异,或许才是制定有效贸易策略的关键。

真正的博弈优势,永远藏在供应链的深度与弹性之中。

一位力求专业的财经媒体人的自留地

观点未必全对,但都是独立原创

不偏不倚,以专业内容传递价值

立场始终如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