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铠甲数量虽仅13副,但在当时却堪称一笔巨大的财富。许多人误以为这不过是小数目,然而事实远非如此。这13副铠甲不仅在辽东和草原地区价值连城,甚至在满清的鼎盛时期,许多努尔哈赤的后代也难以拥有如此丰厚的家产。

在明末的蒙古草原,铠甲是极为昂贵的军事物资,其价值足以换取90头牛羊,这几乎等同于一个中等家庭的全部财产。根据卫拉特法典的规定,20户游牧民每年需共同出资准备一副铠甲。而在辽东,铠甲同样价格不菲,即便是顶级部落如乌拉部,也仅有7000副铠甲。

努尔哈赤在起家时,这13副铠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经常带领数十至数百人进行攻城战。例如,在攻击界凡城时,他的主力部队仅有25名披甲兵和50名士兵;在追击尼堪外兰时,他最初也只有40名甲士。在努尔哈赤早期的战斗中,铠甲士兵往往只是辅助力量,真正的战斗核心是他自己、弟弟舒尔哈齐、安费扬古以及费英东等人。这13副铠甲,对于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努尔哈赤凭借这13副铠甲和30道敕书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开始频繁对外征战。在这些战斗中,能够一次性夺取大量铠甲的情况并不多见。例如,在著名的九部联军之战中,努尔哈赤仅抢回了30副铠甲。在消灭了数以万计的明军后,努尔哈赤和其子嗣也只获得了4万副铠甲,依靠这些铠甲,他们得以进入中原。

由于这些战斗经历,满清皇室在分家产时,铠甲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大多数宗室成员只能分到两三副铠甲,有时甚至因为铠甲的分配问题而发生纠纷。清朝同治年间,宗室内部就发生了一起官司,贝勒尼湛的后裔玉洁与亲戚们发生了争执,最终以被告赔偿80两地租和两副蓝甲胄告终。这个宗室后裔,即使家中发生了官司,也仅有两副铠甲,与努尔哈赤相比,差距甚远。

 

在道光年间,还有一位宗室的遗孀向家族长辈提起诉讼,声称家族共有30副蓝甲,但长辈却拒绝给予她侄子们应得的三副铠甲。由此可见,宗室成员家中通常只有两三副铠甲。即便是地位较高的宗室成员,如努尔哈赤的长子诸英,生前也只分到了200多副铠甲,这些铠甲在他的后裔中流传。在雍正时期,亲王一次能分到60副蓝甲,郡王50副,贝勒40副,这已成为一种惯例。无论这些王爷属于哪个旗,他们都渴望获得蓝甲,因为蓝甲是他们领取补助的依据。

根据满清的规定,分到红色铠甲意味着需要出征作战,分到白色铠甲则需守门守城,而只有分到蓝甲,每月才能领取3两银子的补助。一个王爷依靠分到的蓝甲,一年可以领取2160两银子。在清朝晚期,亲王的俸禄降低到每年5000两时,这笔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普通宗室家庭拥有三副蓝甲,每年可以分到108两银子,与八旗军的正规军职相比,这笔收入同样具有吸引力,因此关于铠甲的官司频繁发生。

 

努尔哈赤不仅用铠甲作战,还将它们分发给手下,并根据是否拥有铠甲来给予补贴。到了晚清时期,许多宗室家族在回顾老祖宗依靠13副铠甲打下江山的历史时,他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老祖宗的英勇,而是老祖宗起家时的财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