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温·隆美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这群将星中,埃尔温·隆美尔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屡战屡胜,甚至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然而,这位杰出的德军将领却在二战结束的前一年神秘死去。纳粹德国当局给出的原因是突发脑出血死亡,而实际上却是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下令其服毒自尽。为何会这样?隆美尔是希特勒的心腹爱将,他到底做了什么导致必须服毒自杀?
一、厄运
1944年7月17日下午,一辆汽车在诺曼底附近弯曲的道路上快速行驶。这时,突然有两架盟军飞机出现在天空,并对汽车进行猛烈扫射。车内的正是二战名将隆美尔。由于猝不及防,司机受伤,汽车撞到大树上,并且翻进沟中。
(隆美尔受伤现场)
当隆美尔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正躺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隆美尔伤势很重,尤其头部有碎裂,能活下来已经让医生感到十分惊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只能躺在病床上打苍蝇。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还只是灾难的开始。在他受伤的第三天,德军内部发生了企图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在纳粹德国内部,有许多反对希特勒的人,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团体。随着德军节节失利,他们迫切感到需要将希特勒赶下台,以使德国免受灭顶之灾。施陶芬贝格上校就是这些反希特勒成员中的一位。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带着炸弹来到东普鲁士拉斯登堡的狼穴,这是希特勒的秘密大本营。行动异常顺利,炸弹就放在希特勒腿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另一位军官为了更方便地看到军事地图,将炸弹移开了。
就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救了希特勒。炸弹准时爆炸,当场炸死数人,而希特勒却仅受了点轻伤。这就是震惊德国的“7.20刺杀希特勒事件”。
(刺杀希特勒现场)
当隆美尔在病床上得知这个消息后,表示出厌恶和愤怒的情绪。“疯狂!……竟然对元首下毒手!谁也不会同意这样干。”他对来看望他的朋友这样说道。
隆美尔伤势稍微好点后,他离开军营回到自己的家乡德国符腾堡邦赫尔林根村。在那里他有自己的庄园。这次能回家休养,也是经希特勒同意的。
二、最后的几日
1944年10月7日,在家休养的隆美尔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柏林的电报,署名是凯特尔。电报的内容是让他去柏林参加10月10号的军事会议,并且承诺派车来接他去。看完电报,一股不祥之感涌上隆美尔的心头。
最近这段时间,他发现有些异常,他家附近似乎总有不少秘密警察出现。现在突然通知他去柏林开会,想到自己也与反希特勒成员有牵涉,此去恐怕凶多吉少。于是,隆美尔赶紧让他的主治医师开具了一张“不适于外出”的证明,准备将这事搪塞过去。
(隆美尔及其家人)
为表诚实,隆美尔又向凯特尔办公室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他曾经的老战友布格道夫。他用粗哑的声音告诉隆美尔:“元首让凯特尔元帅和你讨论一下你的未来。”听到这句话,隆美尔更是惶恐不安。
没办法,隆美尔只得以预约到10号那天要见自己的医生为由拒绝去柏林。10月11号那天,隆美尔的好友卢格海军上将来家中看望他。隆美尔曾向他抱怨凯特尔办公室要调走他的大轿车,却换了一辆煤气推动的小型轿车。
10月12日,隆美尔亲自开车和卢格一起去50英里以外的奥格斯堡。然而,他的这一行踪立即引起了秘密警察的注意。他们将隆美尔的这次外出与前面以身体欠佳为由不能去柏林的托词一同报告给了希特勒。
10月13日,隆美尔与妻子以及副官艾丁格上尉驾车一起去看望老友奥斯卡尔·法尔尼。这个法尔尼与希特勒及纳粹关系一向不好。他倒挺乐观,认为希特勒不敢动隆美尔,因为隆美尔是全德国人心中的大英雄。
(希特勒与隆美尔)
然而,隆美尔却抑郁地说道:“你错了,希特勒是绝对会铲除我的,他不会留下我这个祸根。”隆美尔的直觉很准,就在他们与朋友聚餐的时候,家中接到了来自柏林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一位男仆。布格道夫在电话中让这位男仆转告隆美尔,明天中午至1点之间,会有两位将军来拜访隆美尔,并探讨他的未来职务问题。
三、服毒自尽
10月14日这天,隆美尔起得很早。清晨,他还同儿子一起散步。他心情很沉重,已经预感到今天会有什么事发生。他对儿子说:“今天要么什么事都没有,要么晚上我就不在这了。”
11点多,隆美尔回到自己的房间,将外衣脱掉,换上他在非洲时最喜欢的开领制服。
德国人一向守时。中午将近12时许,隆美尔家的门铃被按响。进来的是布格道夫和迈赛尔将军。他们不像是来抓人的,反而彬彬有礼。
(布格道夫)
隆美尔的妻子露茜邀请两人共进午餐,但被婉拒了:“这是公事。”然后两人要求和隆美尔单独谈谈。
在书房里,布格道夫神色严峻,他对隆美尔说:“你被指控谋害元首。”然后他把凯特尔的信件递了过去。接着,他又对隆美尔宣读了霍法克、斯派达尔以及施图尔纳格等人的书面供词。这些供词足以证明隆美尔就是他们的同谋。
隆美尔的表情极为痛苦,他现在实在有口难辩,无法澄清了。这时,布格道夫让迈赛尔先出去一会儿,然后向隆美尔口述了希特勒的处理方案。他要么选择自杀,要么面对审判,反正都得死。
不过,希特勒许诺,如果他选择自杀,希特勒将保守秘密,并以国葬之礼隆重安葬,并且保证不对他的家人亲属采取任何行动,他的妻子露茜还将获得全部抚恤金。
几分钟后,隆美尔走出书房。他面如死灰,甚至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才对妻子和儿子说:“我很快就要死了。遵照元首的命令,我必须在服毒和审判之间作出抉择……”
(隆美尔服毒自杀)
儿子问:“我们不能反抗吗?”
隆美尔说:“那样大家都得死,而且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弹药。”
隆美尔只有10分钟的告别时间。他痛苦地离开家人和副官后,坐进一辆为他准备的汽车,和那两位将军一起疾驰而去。
隆美尔的家中,儿子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的母亲,副官艾丁格一个人守在电话机旁。大约20分钟后,一个电话打过来,告知他们隆美尔突发中风去世。
四、自杀原因
隆美尔的自杀十分突然。从7月20号的刺杀事件,到10月14号被迫自杀,中间间隔2个多月的时间。问题在于,隆美尔是否真的参与了刺杀行动。根据战后逐渐开放的资料,人们并未发现有证据表明隆美尔直接参与了“7.20事件”。
而且,他也不赞成杀掉希特勒,在他看来,“死希特勒比活希特勒更可怕”。
但是,却有材料表明,二战后期隆美尔的思想确实很接近反抗,他与希特勒的分歧和矛盾越来越大。
最早出现裂痕的时间还是在非洲时期。1941年2月,隆美尔仅率领两个师抵达北非。在人员和装备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率军多次击败英军,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
(非洲战场)
可希特勒并不十分重视非洲战场。当盟军将地中海上的德国运输舰一艘艘击沉后,隆美尔的后勤补给线即被掐断。然而,在没有增援和补给的情况下,柏林仍命令非洲军团战至最后一人。得知消息后,隆美尔愤怒至极,大骂希特勒是个疯子。
两人的矛盾终于演变为一场冲突。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当着众人的面愤怒地顶撞希特勒:“唯一能做的是撤出非洲!”最终,他违命撤军。
(军事会议)
另外,隆美尔虽然为纳粹政权卖命,但他本人并不是纳粹分子。他没有虐杀俘虏的恶行。德国外逃的政治犯,他抓住后也未执行处决的命令。更为难得的是,有一次他的军队俘虏了一队犹太裔士兵,上面的命令是就地枪决,而他却将电报偷偷销毁,最后谁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对于希特勒来说,隆美尔的这些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抗命不遵。因此,当他从北非回来后就逐渐失宠。不过,此时的他也开始了解到更多的纳粹暴行。尤其在屠杀战俘这件事上,隆美尔极为厌恶纳粹党的所作所为。
当他得知儿子曼弗里德想参加党卫军时,怒不可遏地喊道:“绝对不行!希姆莱的集体屠杀正在断送德国!”
1943年12月,隆美尔调任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并主持“大西洋壁垒”防御工程。那时,隆美尔已经看出德国必然会失败。盟军诺曼底登陆后,隆美尔曾计划开放西部战线,与盟军和谈。可以说,这是一个危险而又大胆的想法。
并且,有证据表明他曾将这个计划透漏给多人,甚至还获得了党卫队军官的赞同和支持。他在军事会议上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但希特勒咆哮道:“有我在,任何人也别想和谈。”并把他赶了出去。
(诺曼底登陆)
这件事与后来隆美尔被迫服毒自杀有着直接的关系。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甚至萌生了将希特勒赶下台并进行审判的想法。
7.20刺杀事件后,希特勒进行疯狂的报复,数千官兵被清洗。在被抓的军官中,有不少是隆美尔的战友和下级,如他的参谋长斯派德尔,还有直接实施爆炸的施陶芬贝格。隆美尔得知后竟然写信替他们求情,这更加深了希特勒对他的猜忌。
因此,隆美尔虽然没有参与7.20刺杀事件,但他对希特勒确实存在强烈的不满和抵触心理,也确实想将其赶下台,越到二战后期这种情绪就越明显。
文史君说
对于隆美尔,也许英国人最有发言权,这是一位可怕却又值得尊敬的敌人。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论隆美尔:“我们遇到了一位非常勇敢善战的对手。如果撇开战争造成的破坏不谈,他是一位伟大的将领。”隆美尔作为纳粹德国的高级将领,在侵略他国时助纣为孽,当然有一定罪责。然而,隆美尔身上也有许多可贵之处。他从不滥杀俘虏和犹太人,也未在所征服地区劫掠、杀戮百姓。隆美尔未参加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但是也逐渐反对这个战争狂人。更重要的是,隆美尔极其厌恶纳粹。这些可能就是导致他最终服毒自杀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徐秉君:《"沙漠之狐"与希特勒的恩怨》,《环球军事》2004年第10期。
金志浩:《“狐狸”的踪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的档案》,《上海档案》1995年第6期。
毛剑杰:《“沙漠之狐”隆美尔之死》,《同舟共进》2013年第4期。
金永华:《隆美尔末路》,《领导文萃》2004年第2期。
任海平:《隆美尔生命的最后一星期》,《百科知识》1996年第12期。
张潇中:《隆美尔之死》,《文史月刊》2005年第7期。
晓龙:《隆美尔之死谜团》,《科学大观园》2016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石头)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