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念,是因为读书是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里,朝廷选官的制度都是用科举的方式,而只有读书人才能参加科举,才能有希望实现那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阶级跨越。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起源什么年代尚有争议,第一届科举什么时候举行的更无从查起,但它结束什么时候还是非常确定的。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停止科考试。至此,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最终结束。 而在这前一年的甲辰科,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科举的收幕之年。在这次科举中,还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 其中有位成绩优异的考生本是状元,却因为名字被慈禧嫌弃的原因,而错失状元之位。 没想到这人不仅亲身参与推翻清王朝,后来更是当上了政府主席,这还真是“风水轮流转”呀! 此人就是近代著名的政zhi家、书法家、谭延闿。

谭延闿,字祖庵,号无畏,湖南茶陵县人,出生在浙江。因为他父亲谭钟麟是晚清大臣,1880年任浙江巡抚时谭廷闿出生。 谭家是书香世家,进士出生的父亲对自己孩子都管教比较严。加上谭延闿的母亲只是一位丫鬟出身的小妾,所以他虽说是少爷哥,却没有贵公子纨绔之风,从记事起,他就在学山书海中度过。 先天聪明伶俐加上后天刻苦努力的他,得以在家族众兄弟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父亲的重视。 为了培养他,父亲规定他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得要作一首诗,除此之位,每天都要练习书法。在他年纪稍大时还不惜重金聘请了曾在光绪帝身边任教的翁同龢为他授课。 严师出高徒,翁同龢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在翁同龢的悉心教导下,谭延闿的文学功底日益深厚,书法水平也达到了极高的境地。

13岁时谭延闿参加童子试时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轻而易举的考中秀才。人们都说,谭廷闿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家族为他的成就欢欣鼓舞,父亲为了他的学业更上一层楼,还特地让他拜在晚清著名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名下学习。 谭延闿也没有让众人失望,于是在1904年也就是清朝的最后一次科考中,他再次亮相,不负众望地考中了会元,也就是会试第一名。这也填补了湖南在清代二百余年无会元的空白。 谭延闿才学满腹,文章好,且字亦极为漂亮,家族背景又好,又有不少人给他背书,还是会试第一,按照这样的情况,只要接下来的殿试不出大的差错,那这个状元帽子肯定没的跑了。 谭延闿自己以及众人对这个结果都抱有极大的信心。

可就在大家翘首以待时,殿试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谭延闿不仅不是状元,而且连前三甲都不是,他甚至被排到了二等的第35名。 这种结局着实令人费解,就连他自己也摸不着头脑,还是事后费了很大精力多方打听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原来按照惯例,原本是由光绪帝接见这些考生再给考生定名次的,但当时的朝政大权都掌握在西太后慈禧手上,所以这批考生的成绩以及个人信息在最后关头都到了她的面前。 慈禧太后在圈点进士名字时赫然发现第一名谭延闿,既姓谭,而且还是湖南茶陵人!这也让她想起了几年前那名铮铮铁骨支持光绪变法的维新人谭嗣同。 那是个狠人,对别人狠还对自己狠,还想刺杀哀家,失败后用钝刀行刑硬是忍住不吭声。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给慈禧留下印象真是太大了,万一谭延闿这人要是和他沾亲带故着?那岂不是给自己找没趣。 就这样,谭延闿的状元之位被第二名的刘春霖顶上了,慈禧对此也找了一个好理由,今年为大旱之年,‘春霖’两字寓意水而有助于国运。 但知道又能怎么样呢,事情已经发生,根本没法更改,中了进士的谭廷闿只能走好自己的步子。 他先入了翰林做起了编修的活儿。后找个机会回到湖南,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家乡注入了新的活力。 武昌起义后,谭延闿积极响应立宪,并被推举为湖南省都督,走在了朝廷的对立面。

之后他一直为民族解放的革命事业而奔走,后又一直追随中山先生,成为了民国的要员。甚至在1928年2月,他还被推为国民政府主席。 慈禧怎么也想不到她轻描淡写的一笔,给自己失去了一位良臣的同时,也给自己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