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君王总结会,第一次总结了丹药给皇帝造成的伤害,今天,我们来汇总一下唐朝有哪些皇帝曾经逃离过京城,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逃亡的呢? 唐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但却曾经有五位皇帝逃离过京城,京城曾先后八次遭遇沦陷,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僖宗李儇(二次)、唐昭宗李晔(三次)。
下面分别介绍他们的逃亡经历与原因。 一。前明后暗的皇帝,因安史之乱逃亡 首开逃亡历程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在位的前半个阶段,倒是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臣良将,从而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美好局面。让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然而,到了后半个阶段,这位皇帝被自己的功绩迷惑了心眼,从而开始沉迷于酒色之中,还宠信奸佞之人,当然最令世人反感的是宠爱杨贵妃,从而使得杨家在朝中为虎作伥。
更为严重的是,唐玄宗后期的唐朝,内部禁军由宦官把持,外部地方上的军队则由藩镇把持,由此引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对此没有任何的防范,只能仓皇出逃。“安史之乱”最终以杨贵妃的死亡作为了结局,唐朝虽然没有就此灭亡,但是却也伤了唐朝的根本。让唐朝由盛转衰。 二。虽平定“安史之乱”,却因吐蕃入侵而出逃 唐代宗李豫是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的,他即位后平定了祸害多年的安史之乱。但是,广德元年(763年),内乱刚息,外敌吐蕃却攻占了长安,李豫仓皇出逃陕州。 好在随后李豫起用名将郭子仪击败了吐蕃,夺回长安后又平定了仆固怀恩之乱。在位后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任用杨绾为相,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还算是一个合格皇帝。
三。因兵变出逃,后亲信宦官、致使藩镇势力增强 唐德宗李适即位后的第四年,“泾原兵变”爆发,叛军并且占据了长安,李适只能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后依靠大将李晟、浑瑊等平乱,得以收复长安。 经历数次的变乱之后,李适开始委任亲信宦官为禁军统帅,他还姑息藩镇,晚年对淮西镇用兵失利,致使藩镇的势力日渐增强。但他曾根据宰相李泌的建议,北和回纥、南和南诏、西结大食、天竺,打击了吐蕃,从而成功扭转了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年少执政由宦官把权,因黄巢起义和内乱两次逃离 唐僖宗李儇因年少(仅12岁)即位,由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致使政局日益混乱,引发了黄巢起义。长安失落后,唐僖宗逃往蜀地达四年之久。后来通过调动各镇节度使,平定黄巢起义后返回了长安。 但是到中和五年(885)三月,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与太原李克用,二人联手反叛并进逼长安。神策军溃散,田令孜无奈,只有再次带领僖宗,于光启元年十二月逃亡到凤翔(今陕西宝鸡)。
五.受制于宦官、权臣,创纪录三次出逃 唐朝皇帝的出逃纪录,被唐昭宗李晔打破了,分别于895年,因节度使叛变,唐昭宗逃往莎城;901年,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凤翔城;904年,唐昭宗被梁王朱温挟持到洛阳,随后被杀。 虽然起初即位的唐昭宗,面对帝国在农民起义打击下、日趋分崩离析的局面,曾经尊礼朝臣,励精图治,希望恢复大唐盛世,他号令天下,制订出了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还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河东李克用的战争,最终消灭了田令孜,重挫了晋王李克用。
但是,唐昭宗的后期一直受制于宦官、李茂贞与朱温。加之经平叛后的中央禁军折损大半,使得有效兵员不足。让宣武节度使朱温实力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原霸主,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六。分析各位皇帝出逃原因 综上所述,小结唐朝五位皇帝、八次出逃京城的事件,除了唐代宗李豫是因为外敌吐蕃入侵,逃离京城而外,其余七次都是因为内部叛乱而引发的,这充分说明唐朝的中后期,其中央政权已对藩镇失去了控制,坐视他们的势力增大,造成不断发生内部叛乱,直至冲击与占领京城、逼迫皇帝外逃。 因此说,这些逃离京城的唐朝皇帝们,虽然发生的时间与人物不同,但其原因则非常相似,都是宠信宦官、权臣,并纵容藩镇势力造成的恶果。这证明了自从“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就由盛转衰,到达中后期,虽然开创有“元和中兴”及“大中之治”,但只能是昙花一现,逃脱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
总之,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曾经有五位皇帝逃离过京城,京城曾先后八次遭遇沦陷,最终导致其灭亡。这些历史教训值得好好总结。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