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初,中央直属新闻机构-人民日报社,管办发刊了一份名为《文史参考》的杂志类刊物,并向社会发出了:“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的口号。
毕竟是中共中央的自家单位,其资源优势、事件采访优势是其他同类杂志无法比拟的,故《文史参考》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待和极强的学术性,极高的专业性在杂志类刊物中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而今天要为大家讲述的,便是在《文史参考》其刊物中,曾重点塑造的一个大板块——镇国秘宝。 《文史参考》在发刊的首年里,就曾倾力邀请来九位在古文物领域,有着极高权威的专家人员,而经过着九位专家的讨论。
在文物物品本身的性质、文物的历史意义、文物的文化价值这三个角度的综合推敲下,最终确定了我国千百件古代历史文物的九大最,并将其称之为,中国历史文物的九大镇国宝物。 他们分别是“金银器商周太阳神鸟金器饰品”、“青铜器西周檀公冶”、“石刻秦代石鼓文”、“书简孙子兵法竹简”、“书法《平复帖》”、“画作《五牛图》”、“宗教文物宋代真珠舍利宝幢”、“陶瓷定窑孩儿枕”; 以及我们今天要重点讲述的,镇国九宝玉器之首——渎山大玉海。
这9件宝物也许相比于同类的其他古文物来说,其价值不是最顶尖,其历史影响也不是最深重,但这九件宝物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却是无物能出其之右。 以《平复帖》为例,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每朝每代也都有着各自最灿烂、流行的书法文化和作品,且各不相同的字体之间,也难进行艺术性和文化性的比较。 但《平复帖》与一般的书法作品并不相同,首先《平复帖》是神秘的,是世仅唯一的孤本,而且作为西晋时期的书法作品,《平复帖》问世的时机正好佐证了,汉字由隶转楷的重要演变过程,而这也就成为其上榜的理由。
其他的宝物也都是如此,都有各有着难以辩驳的上榜理由,但渎山大玉海却与其他八个宝物不同,渎山大玉海从入围提名到当选落座。 一直都是十分顺利的,没有引起过多的讨论的。 因为无论其宝物本身的质量,其所具备的文物价值以及历史故事,在玉石、玉器界,渎山大玉海称第二那便无物能妄称第一。 渎山大玉海是一块天然的巨大玉石,成型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土于我国四大名玉-独玉的发源地-独山,因我国甘肃至四川的岷山山脉在古代时也被称为“渎山”,所以也有人们误会渎山大玉海是出自岷山。 但此渎山非彼渎山,渎字自是源于独山的谐音,取了个渎字的河川之意,渎山便是江山河海的意味,而玉海则象征着此物体积规模的庞大,渎山大玉海高70公分,一圈周长将近5米,有15000斤。
独山独玉本身就是玉石中的极品,其质地细腻且坚硬,而且通常具有着2种以上的明显天然色彩,而渎山大玉海便是一块极为巨大的,同时具有白、黑、绿、紫四种明显色彩的罕见玉石。 而渎山大玉海是元代的产物,是忽必烈下令定制的,制作耗时超过一年时间,原始玉料足有3.5吨,是集结了当代全部杰出玉匠而打造出的,无疑是凝聚了彼时玉器技艺的结晶制作,同时也象征着玉器作品的最高品质。 传言,忽必烈下令定制渎山大玉海,是为在战后盛置美酒以犒赏全军,而后渎山大玉海也因其磅礴恢弘的气势逐渐成为了元朝兵马强盛的象征。
通过专家的介绍和解读,渎山大玉海的外壁刻画有浪涛激流的图案,在海浪之中,还能清晰看到包括龙、鹿、犀等多种动物的艺术形象,因玉体品质极高,在注入酒水后仍能显透光亮,煞有一副海底龙宫的雄伟景象。 而也就是这么一件宝贝,其身世经历却是异常的波折辗转,甚至我们中华民族还险些失去了这一尊国宝。
最早时,渎山大玉海于1265年制成并安放于太液池琼华岛广寒殿之中,也就是当今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 之后元朝覆灭,明朝建立政权,渎山大玉海便被进行了一次移位。 但在清兵入关后,渎山大玉海竟是不翼而飞,其原因是战乱还是偷窃,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又后至清朝乾隆时,渎山大玉海终于重现踪迹,但曾经象征一朝荣耀的国宝,却成为了寺庙中腌制咸菜的器皿。 渎山大玉海失踪了三百年有余,没人知道它究竟经历了什么。
在乾隆发现此物之后,渎山大玉海也才终于恢复身份,乾隆卖着皇帝面子,又花费重金才将渎山大玉海易回。 乾隆将其安置在当今的北京团城承光殿,为其配以汉白玉底座,建立小亭庇其风吹雨淋,小亭立柱刻有当朝学士的赞颂诗文。 往后8年之中,又对渎山大玉海四次加工,更加精致壮丽。 至近代,十八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我国,连同团城承光殿在内的一众府邸均遭到外寇敌匪的洗劫和破坏,团城处自也是损失惨重,珍贵文物全部被入侵者掠夺或是损毁。
但万幸在贼寇鼠目短浅,不识大贵,仅是将渎山大玉海视作成一般石料,同时也碍于其体积和重量颇大,八国联军并没有将其掠夺离境,也没有将其炸毁破坏,镇国玉器也就此幸免于战火牵连。
渎山大玉海是现存的体型最大的玉器,而除去那段鲜为人知的“300年咸菜缸”的经历外,渎山大玉海身上的历史脉络也是极为清晰的。
从元朝到明朝清朝,再一直到近代现代,渎山大玉海经历了太多也见证了太多,它既能反映出古代震世烁今的玉石加工技艺,又能间接的体现出北京的历史变化,当之无愧是镇国国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