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年(1670年),正当盛年的准噶尔汗国大汗僧格在宫廷政变中遇害,僧格之子策妄阿喇布坦年幼,无法担起统治准噶尔汗国的大任,准噶尔汗国遂陷入内讧之中,各派势力为争夺大汗之位,爆发持续的内战。僧格遇刺的消息也传到正在拉萨学习佛法的噶尔丹(僧格的亲弟弟)耳中,噶尔丹火速回到伊犁,并率领僧格的旧部平定内乱,成为准噶尔汗国新的大汗。 噶尔丹上位后,积极发展军力,通过与沙俄的贸易,噶尔丹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彪悍的火枪骑兵和驼马炮队,这也成为了他日后争雄天下的资本。噶尔丹还积极对外扩张,在西面,打服了中亚传统大国哈萨克汗国,使得哈萨克汗国向准噶尔汗国称臣纳贡;在南面,介入和硕特汗国(西藏)的事务使得和硕特汗国变相成为了准噶尔汗国的盟友;在北面,多次打败沙俄的入侵。至此,准噶尔汗国的实力达到了极盛,所谓幅员万里,控弦之士十余万是也。

噶尔丹看着蒸蒸日上的准噶尔汗国,便做起了恢复当年成吉思汗的美梦,他发誓要重新蒙古帝国荣光,他要做成吉思汗第二。当年蒙古帝国灭亡后,蒙古本部一分为三,一为漠西蒙古,即准噶尔汗国的基本盘;一为漠南蒙古,满清入关前就被皇太极收入囊中,是大清帝国的直属领地;一为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此地因远离中原腹地,大清在此只是羁縻统治,是大清帝国名义上的藩属。 噶尔丹深知,要想恢复成吉思汗伟业,必先统一蒙古三部,而要统一蒙古三部,漠北蒙古则是最好的突破口,于是噶尔丹开始了对漠北蒙古的扩张,一场长达70年的清准战争拉开序幕,这场战争最终彻底改变了亚洲的地缘格局,也彻底毁灭了准噶尔汗国,而这场战争的“起点”,便是知名度不甚高的乌尔会河之战。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3万精骑东征喀尔喀蒙古。喀尔喀首领土谢图汗和漠北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战败,为避免成为噶尔丹的俘虏,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商议后,一致决定内附大清帝国(即放弃独立地位,由大清的外藩成为内属),康熙面对送上门的土地没有拒绝的道理,遂欣然接受。噶尔丹发飙了,自己辛辛苦苦又出兵又出力,不成想给大清做嫁衣,于是他决定干脆武力征服漠北蒙古,并大举南下,试图跟大清掰一掰手腕。 听闻噶尔丹在漠北烧杀抢掠并南下入侵的消息,康熙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管的,于是征发内蒙古各旗军队和八旗兵计2万余人北上御敌。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二十一日,清军与准噶尔军在乌尔会河遭遇,清军主将阿尔尼,准噶尔军则由噶尔丹亲自率领;清军兵力2万左右,准噶尔军3万余人;清军主要装备弓箭和马刀,火炮和火枪鲜有,准噶尔军则普遍装备了从沙俄进口的火绳枪,火炮的射程、性能、数量都胜于清军。

因为是双方的第一次交手,噶尔丹对清军的实力也不是很清楚,噶尔丹非常谨慎,他命令军队沿河列阵,并拣选精骑绕袭清军侧后,一来疲惫清军,二来刺探虚实。相较于噶尔丹的小心谨慎,阿尔尼就显得“没脑子”了,阿尔尼在没有丝毫情报加持的情况下,就带着2万清军向准噶尔军大阵冲锋,结果在准噶尔军的火绳枪和大炮的射击下,清军一片片的倒在了草原上,战至傍晚,清军已是伤亡过半。阿尔尼的冲锋也让噶尔丹知道了清军主帅的能力不足为虑,于是在第二天向残存的清军发起总攻,清军迅速崩溃,阿尔尼仅率千余人逃回察哈尔,是为乌尔会河之战。 乌尔会河之战是大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的第一次交手,也是70年清准战争中,清军少有的惨败,此战使得噶尔丹的野心膨胀,之后加快了向东扩张的步伐,也使得康熙对准噶尔汗国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之后遂集中更多的力量与准噶尔决战,准噶尔汗国也在与清军的一次次战争中被削弱直至毁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