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六年(800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去世,朝廷派苏州刺史韦夏卿继任,但徐州军叛乱,支持张建封之子张愔继任,朝廷讨伐未果,只能各退一步。憋了一肚子气的唐德宗又接到濠州刺史杜兼的奏报,说从事李藩是叛军背后的主使者,便下令淮南节度使杜佑处决李藩。 如果杜佑是个忠实执行领导意图的下属,那么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杜佑一向器重李藩,不想杀他,还先和他谈论佛经,说:“佛教说的果报有吗?”李藩说:“有。”杜佑说:“这样的话,接下来的事你也不要吃惊。”便向他出示了敕令。李藩果然不怕死,神色不变,说,如果应该有报应,那也该轮到杜兼而不是我。
杜佑上表为李藩辩护。德宗态度软化,允许李藩活着进京接受他的御审。结果一见面,德宗竟然因为觉得李藩仪态自然优雅,就觉得他不可能会是谋反罪人,不仅不判罪,还任为秘书郎。虽然德宗也没有因此把告状人杜兼怎么样。 那么李藩到底是道貌岸然的罪人,还是遭人陷害的良臣呢? 李藩是官二代,是湖南观察使李承之子。李藩少年时恬静淡泊,不仅仪表文雅,还好学。建中四年(783年)李承去世,留给李藩一笔巨额家产。亲戚来奔丧,李藩任由他们任取财物,还广为布施,于是几年间耗尽家产,陷入贫困。李藩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当官,在扬州读书,无力应付家用,妻子因此埋怨,他也处之泰然。 东都洛阳留守杜亚因为是李承的朋友,上任后征辟李藩为从事。李藩到任后,洛阳发生了一起大劫案。有人诬陷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信以为真,刑讯逼供迫其认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无辜,为他辩护,但他的说辞不被接受,于是辞职。后来真正的劫犯宋瞿昙被捕,李藩更知名了(然而令狐运没有被赦免,最终戴罪而死)。 然后,李藩又被张建封征辟为从事,与冯宿、韩愈为同僚。他平时谦让,但大事不马虎。张建封病危时,杜兼擅自赶到治所徐州想夺权,被探病的李藩大哭怒斥,还说要上报朝廷。 这就是杜兼诬告李藩的原因。然而,杜兼万万没想到,他这一举动,竟让李藩做了京官,一路青云直上,直到位极人臣。
当时户部尚书王纯当权,想会见李藩,表示只要李藩顺从他就会予以提拔,但李藩拒绝会见。当时王仲舒、韦成季、吕洞等郎官广交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喝酒。他们知道李藩有名声,就请他也来共饮。李藩拗不过他们,去了,却厌恶他们轻浮的言行和席间的杂戏,再也没有加入他们。这些人后来也果然获罪下台。
李藩后又历任主客员外郎、右司员外郎。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崩,子唐顺宗继位,立皇长子李淳为太子。王纯并非太子属官,却改名王绍以避其讳,时人觉得他是在拍马屁。李藩说:“自古以来,总有不识大体的大臣坏事,王绍的所为不足为奇。” 顺宗登基后很快病重,传位李淳,即唐宪宗。不久,李藩被任为吏部员外郎,又晋为吏部郎中。他负责任命低阶官员,但一次因使者误导而作出了不当任命,因此被降为著作郎,后又历任国子从业、给事中。他负责复查起草的诏书,发现自认为不妥之处,就在草诏用的黄纸上写下意见。有管事的官员说:“应该写在白纸上再粘上去。”李藩说:“那么我就是上表,而不是更正诏书了。” 宰相裴垍经常推荐李藩是当宰相的材料。元和四年(809年),宪宗认为宰相郑絪太过沉寂,罢为太子宾客,升时任朝散大夫、守给事中、上柱国李藩为朝议大夫,守门下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赐紫金鱼袋,也就是真正让李藩做了宰相,后来还兼弘文馆大学士。 李藩知无不言,宪宗很器重他。试太常寺协律郎路随因父路泌在平凉劫盟的时候被吐蕃扣留,屡次上表请求与吐蕃修好,希望路泌生还;裴垍和李藩都为他说话。在李藩、裴垍建议下,宪宗与吐蕃和谈。不过老路已经客死了。
同年,给事中吕元膺被出为同州刺史,面辞宪宗时论及时政得失,宪宗很赞赏,想留他在左右。裴垍、李藩庆贺宪宗得到人才,促成了吕元膺留任。 元和五年(810年)有一次,宪宗和宰相们谈论神仙,问:“真的有神仙吗?”李藩猜测宪宗想依方士所言服药以求长生,便说:“先前秦始皇、汉武帝寻求长生失败、唐太宗也因服药而染病,陛下应该立志于建立太平盛世,拒绝方士之说,这样自然就能获得尧、舜的寿命。”同时,李藩还倡议节俭。
同年,新任河东节度使王锷贿赂宪宗左右,想获得一个名誉宰相的荣衔。宪宗密敕李藩和另一宰相权德舆施行。李藩却在草诏时划掉授其宰相荣衔的文字,并在其左边写“不可”以示反对。权德舆虽然也反对,却变了脸色,没想到自己的同僚那么敢做:“你就算反对,也应该另外上奏,在诏书上划掉字句合适吗?” 李藩答:“事出紧急。一旦敕书发出,就不能收回了。太阳正在落下,我们哪有足够的时间反对它呢?”宪宗得知两位宰相都反对,就搁置了此事。
当时前后,李藩的伯乐裴垍因病辞相;元和六年(811年),宪宗御含元殿受朝贺,李藩等人行事失仪,宪宗下诏免其罪。
然而李藩的仕途还是走了下坡路,具体说,是因为反对另一人拜相,在对方顶着反对拜相后,他就被罢相了。这个记仇的新宰相叫李吉甫。他趁自己新宰相上任,对宪宗吹风,说淮西彰义节度使吴少诚死后,结拜兄弟吴少阳擅自继任,李藩身为宰相不能制止,难道没有责任吗?
宪宗竟然觉得有道理,罢李藩为守太子詹事。
几个月后,宪宗又开始怀念李藩,召他于殿中议事;又外放李藩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兼御史大夫,但未及离京,李藩就去世了,赠户部尚书,谥贞简。
时人认为,李藩能力不及裴垍,严肃不及韦贯之,但为人清正循规,和裴、韦也是一流人物。
《旧唐书》赞李藩“修身慎行,力学承家”“轻财散施”,有敢于对皇帝御笔御旨动手的勇气,最后用三个字概括:俊而纯。
《新唐书》的评价则相对笼统地说他“鲠挺”,也就是耿直。
——当然,如果当初审理李藩案的皇帝不是个颜控,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