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体验太极拳后合影留念。图/新华社
新京报社论
国家移民管理局日前发布公告,7月15日起,河南郑州及云南省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再扩大。至此,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增至37个。下一步,国家移民管理局将不断改进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深入推进移民管理制度型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外籍人员来华,全力服务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再扩容,对于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旅游、商贸,以及促进中外交流合作,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一个更真实、立体的中国,都是直接利好。
从前者看,这有望给眼下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热再添一把火。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游市场人气明显看涨。2024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8%,同比增长190.1%。此外,一些社交平台上,外国人“打卡中国”的各类有趣视频和相关话题,也引发了海量关注。
“City不City”成潮流,背后离不开一系列的政策助攻。如2023年以来,我国先后对法国、德国等15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新增与新加坡、泰国等7个国家互免签证。同时,还针对性地优化了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可以说是服务再升级,也是助力更好接住入境游“泼天富贵”的政策加码。
从后者看,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增加后,外籍来华人员可以更便利地打卡中国,实际也是让其有更多机会更立体、全面地体验中国、了解中国。毕竟,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旅游场景等差异都较大。事实上,除了代表性的一二线城市,如今像张家界、运城、榕江等一些更小众的城市也受到了外籍游客的青睐。这显然是一种积极势头。
这种多层面、多角度的“中外”互动接触,实际也是一个增进彼此交往理解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外籍游客还通过镜头和社交媒体将在中国不同地方的体验,分享到网络上,这不啻为助力中国旅游市场的国际化营销,利于为中国旅游市场在全球“涨粉”。
更重要的是,这种“第三方”视角呈现的真实、立体中国,还有助于消除偏见、增进互信。这有望对中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强化与各国的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发挥不可低估的“柔性”作用,堪称情感上的“润滑剂”。
而在此开放之势下,中国经济已经打开新空间。比如,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3.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5%,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开放政策继续加力,相信将进一步挖潜经济增长点。
当然,从现实看,随着入境外籍游客不断增多,与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相配套的服务体系,或也还有继续提升、优化的空间。
如有报道指出,尤其是不少初次来华的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地理认知有限,不清楚景点分布状况,甚至分不清许多城市的差别,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对此,各方不妨给予更周到、人性化的服务。这也未尝不是提升中国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
从根本上说,无论免签“朋友圈”扩容,还是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增加,都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的有力注脚。现实表明,这样的“开放中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外籍游客的欢迎。
在这般“双向奔赴”中,中国收获的也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回报,更强化了一种开放的气度与自信。这种开放气度和自信,反过来也有助于为中国改革和经济社会活力、全球经贸合作等,拓宽新天地。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杨许丽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