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古代探案那么面对追查凶手究竟该如何解决,相信这个问题不少人都曾幻想过,古代社会的侦查条件并不优秀,甚至第一案发现场还有可能在遭遇破坏。 同时信息传播速度缓慢更是致命弱点,而当种种不利因素堆砌在一起之后,对于查案这等需要精准证据的事情而言,根本就是致命打击。

由于古代整体社会条件无法与现代相比,所以在查案的过程中自然是古人们更艰难,不过即便如此历史中出现的神探也不少,相信对于包公这个人物很多人已是耳熟能详。 今时今日关于宣扬包公形象的影视剧也不多,特别是本身对于探案元素很是好奇的孩子,童年时光中也必定有着包公的身影。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包公都是一身正气,以清晰缜密的头脑一次次抓捕犯人,而这份头脑也是观众敬仰包公的根源。

在任职生涯中,包拯就曾以主动杀牛卖肉的方式,让小偷自首,断案过程也堪称一绝。 不过这种方式虽说听上去有些诡异,但细细想来与现代流行的钓鱼执法有些相像。 毕竟会有这种小偷小摸行为的人,要么就是已经是常年惯犯,要么就是因为生活拮据无法维持温饱。

总而言之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偷窃,按照常理分析偷窃者应该都不会主动自首,所以包拯的这种想法在当时人们看来可行性并不高。 其实包拯的人生履历十分精彩,同时也能够算得上坎坷。 包拯自幼极度重视亲情与家庭,可惜世间安得双全法,在包拯致力于在仕途上成就伟业之际,家中母亲的身体情况也迎来了滑铁卢阶段,导致后来的包拯整日寝食难安。

对于意气风发之年的包拯而言为国为民便是所求,然而人到中年后包拯愈发不放心母亲安危,但终究是天不遂人愿,在包拯迎来人生中第38个年头后,他的母亲却与永远离开了他。 这令万般孝顺的包拯悲痛欲绝,半年后包拯才从悲伤阴影中走出来,不过也正是在这时包拯遇见了一桩奇案,案件起因是源自于一户农家的牛被割去了舌头。 由于彼时的包拯并没有收获优秀的名声,所以有不少人当初并不看好包拯的断案能力,一来是因为这桩案子的受害者地位很高,这里所指的受害者是被割去舌头的牛。

农耕时代中牛的地位不言而喻,作为辅佐人力的关键劳动力,农家中若有一头牛必定能省去不少力气,那么牛被割掉舌头当然绝非小事。 所以此事一出那户农家便急匆匆地报了官,可是提供出来的线索却不多,这也使得案件在追查方面受到极多阻力。 一时间情况竟是陷入了僵局,也正是在这时包拯脑海中闪过妙计,毕竟在北宋有一则条令,那便是凡无事杀牛者皆判刑。

这则条令不仅针对的是他人,就算是饲养牛的人也不能随意杀牛,这也足以见得牛在北宋时期的地位。 承担起大多数的生产力,所以也理应被人们善待,会容许此等思想大肆传播,想必也是官府为了尽量保证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互相配合才能提高生产速度,不过法律却并不能阻挡那些阴险之人的行为。

一头牛在失去舌头之后,根本无法维持日常进食,久而久之牛的身体机能也会迅速变弱,失去性命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随后农家得到了包拯的准许将牛杀掉,同时包拯也特地强调了要农夫将肉卖掉,而后时间快速过去包拯却似乎将此事忘记。 直到集市上农夫开始售卖牛肉,一般情况下敢公然售卖牛肉的情况仅有一种,那便是已经得到了官府的批准。

这种情况的售卖并无问题,但是令人玩味的一幕来了,当农夫开始售卖牛肉之后,包拯居然又接到了一桩报案。 来者自称是发现了有人私自杀牛进行买卖,起初除去包拯所有人都认为,来者是为举报悬赏奖励而来。 唯有包拯对着这位举报者厉声质问,包拯问对方为何要割去人家牛的舌头,闻言举报者身上瞬间冷汗遍布,却还在咬牙苦苦坚持说没有。

可惜当包拯将想法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后,众人才惊觉原来举报者才是幕后黑手,其实用逆向思维去推导举报者的言论,就会发现举报的动机与实际情况无法形成逻辑闭环。 既然是举报那么代表此人必然不认识农夫,而不认识农夫的情况下在集市上看到农夫兜售牛肉,必定不会直接联想到农夫是私自杀牛买卖。 真正做了亏心事的人根本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就算是此人没有对农夫的牛下毒手,难道在看到农夫卖牛肉之际心中不会生疑么。

如果不是获得了官府的容许,在北宋严苛的法律条令下,又有谁真的敢顶风作案呢。 并且让此人能这般农夫杀了牛的原因还有一个,此人肯定早早算好了农夫会选择杀掉牛贩卖,否则断然不会如此凑巧站出来举报,不过此人为了做亏心事也算是机关算尽了。 毕竟北宋是真的有嘉奖举报者的条令,如此一来此人不纯的动机也能很好地藏匿于条令下,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包拯不但是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官,同样因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对人心的解读也极为精准。 这位自作聪明的举报者也只能是得不偿失,另外通过包拯这一次的断案经历,也能带给人们另一种结论。 人心往往才是经不起推敲的事物,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包拯之所以如此笃定举报者行为存疑,也正是因为对人心太过了解。

只要做过的事情包拯坚信必定会留下痕迹,而血淋淋的事实也证明包拯眼光的确毒辣。 只是那位自诩做得天衣无缝的举报者,并不清楚有些小便宜在得到的那瞬间,其实在背后已经早早地明码标价了。 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如果此人不曾做这种心虚之事,那么也根本不会卡在这么巧合的时间点举报农夫,可惜就是因为他才是那个凶手,才会着急地自投罗网。

盼着早日能够达到目的,却不知反而因此暴露了险恶的目的,由此可见包拯真乃一代明官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