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部由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电影《投名状》在内地上映。这部恢弘巨作讲述了三位结拜兄弟共纳投名状,参军谋取功名的一路恩怨纠葛。在权力地位的诱惑下,功成名就的大哥庞青云逐渐迷失了心性,算计谋害结义兄弟,最后在自己的就职大典上,遇刺身亡,死在了投名状中那句“杀我兄弟者必杀之”的誓言之下。

如果说《投名状》中演员戏剧化的演绎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人心的险于山川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真实的历史又往往比电影更加的精彩。《投名状》的原型,就是发生在清朝末年,那件震动天下的大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一案。 同治九年(1870年)7月26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校场检阅完军士操练后,在随从的跟随下步行回官署。可当马新贻刚到门口的时候,路边突然冲出一人,跪地喊冤。马新贻以为是有百姓当街拦官告状,便上前想要询问。哪知那跪地的那人待马新贻近身,突然从袖口中抽出一把利刃,猛地刺入了马新贻的腋下,惊愕的马新贻来不及反应,应声倒地。刺客得手之后,也不逃走,只是高喊“刺客是我张汶祥!”,随后便被马新贻随从捉拿。

被抢救回官署的马新贻因为伤势过重,第二天就不治而亡。两江总督是封疆大吏,官居一品,马新贻遇刺让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一时间人心惶惶。慈禧太后紧急召见曾国藩,令他火速前往查案,务必给朝野内外一个满意的答复。

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并提审张汶祥。奈何张汶祥的供词次次反复,前后不一。为了尽早给慈禧一个交代,负责具体审理此案的官员便直接给张汶祥定了太平天国余党的帽子,因马新贻剿灭太平军有功,便携怨刺杀。慈禧太后在接到奏报后,便以此定案,判张汶祥凌迟,以此祭奠马新贻。

虽然朝廷方面着急草草结案,但并没有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明眼人都看得出,马新贻遇刺,不仅仅是太平军报复那么简单。当时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说马新贻出生土匪,与窦一虎,张汶祥义结金兰。但是后来马新贻为了谋求官位,便卖友求荣,诱杀窦一虎,并霸占了他的妻子,从而得以平步青云。而侥幸逃脱的张汶祥发誓报仇,便有了之后的“刺马案”。

虽说民间流传的版本更为传奇,但是所谓局中有局,真正的幕后黑手,可能另有其人。根据清代史料记载,两江地区原本是曾国藩湘军经营多年的地盘,两江总督一职更是一直掌握在湘系手中。慈禧太后为了防止湘军做大,同时害怕曾国藩篡位自立,便派马新贻接任两江总督,并暗中探查湘军是不是在攻陷天京后,私藏了大部分太平天国的财宝,没有上交给朝廷。

马新贻孤身来到了两江这个龙虎窝,奉命打压湘军势力,自然成为了很多人的眼中钉。而真正对马新贻下手的幕后主使,就可能是曾国藩的弟弟,当时的湘军总督曾国荃。所以在马新贻遇刺后,无论是负责审理的地方官员,还是曾国藩,甚至是慈禧太后,都有意掩饰案情,速速结案,因为这牵扯了太多的利益集团,谁也不愿意捅破这层足以震动天下的窗户纸。

“刺马案”这一桩悬案也成为了一根导火索,不论是不是湘军主谋,慈禧太后对湘军的忌讳只能是有增无减。割据东南的湘军和清廷的矛盾彻底激化,裁撤和打压湘军也成为了自太平天国覆灭后,朝廷的首要任务。曾国藩明哲保身,退居幕后,湘军作为晚晴最后一支善战的部队,也逐渐走向衰落。这也导致了清王朝军事实力的下降,为之后被帝国列强侵略而毫无还手之力埋下了伏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