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的海洋中,我偶然发现了一段既幽默又令人心酸的视频:一只活生生的蜘蛛被强行抽出其丝线。视频中,一位年轻人一手紧握着一只体型较大的蜘蛛,另一只手则操作着电钻,其上缠绕着蜘蛛的丝线,随着电钻的高速旋转,蜘蛛体内的丝线被源源不断地抽出。这位年轻人的初衷是想探究蜘蛛体内究竟蕴藏了多少丝线,因此采取了这种极端的方法。整个过程持续了20秒,最终将蜘蛛的丝线完全抽尽。网友们对此现象感到十分震惊,有人估算,电钻旋转20秒,蜘蛛丝的长度可能达到了七八米,对于一只体型微小的蜘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产量。然而,更多的网友对视频中的抽丝方式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认为这种方法太过残忍,对蜘蛛的生命缺乏尊重。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件国外的“黄金斗篷”,它是由蜘蛛丝手工编织而成,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蜘蛛丝织品。这件斗篷的金黄色泽是蛛丝的天然颜色,耗时四年才得以完成,其中仅刺绣就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其价值不言而喻。这件斗篷的制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它是用至少120万只黄金圆蛛的丝线制成的。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82名工人参与了捕捉和抽丝的工作。

人们对于蜘蛛丝的迷恋由来已久,总是希望能够将其纺织成类似蚕丝的工艺品。尽管历史上曾有蜘蛛丝纺织品的记录,但从未达到量产的规模。2004年,美国时装设计师尼古拉斯·戈德利与英国艺术史学家兼纺织专家西蒙·皮尔斯联手,决定制作一件前所未有的蜘蛛丝丝绸。他们选择在马达加斯加设立工厂,这里生活着大量的黄金圆蛛,其蛛网既大且复杂,蛛丝呈金黄色,极具观赏价值。

为了收集如此大量的蜘蛛丝,他们在当地雇佣了70人,专门负责野外捕捉雌性黄金圆蛛。工人们每天携带长杆在乡间搜寻,日均捕获量约为3000只,然后将捕获的蜘蛛带回抽丝工作间,那里有12名工人负责抽丝。抽丝过程使用的是一台小型手动装置,灵感来源于早期的抽丝机器。这台机器能够同时从24只蜘蛛身上抽取丝线,工人们首先轻轻挑出蜘蛛尾部的丝线,然后缠绕在轴上,通过转动收集丝线。通常情况下,一只蜘蛛可以提供30至80米的丝线,但在历史记录中,有蜘蛛被抽出长达366米的丝线,其产量之大令人惊叹。

抽丝完成后,蜘蛛会被放归自然。根据尼古拉斯·戈德利的说法,这些蜘蛛在一周后就能重新储备足够的丝线原料,可以进行第二次抽丝。这些丝线随后被24只蜘蛛同时抽出,24根丝线扭成一股,四股共96根成为纺织的基础线。这些线通过传统的织布机织成布料。经过四年的努力,到2009年,整个团队82人完成了一块3.4×1.2米的蜘蛛丝丝绸,上面带有当地特有的织布工艺,精美绝伦,并在美国自然博物馆展出。据团队介绍,这块布料使用了120万只蜘蛛的丝线。

经过近四年的时间,到2012年,该团队又制作了一件黄金斗篷,斗篷上绣有蜘蛛图案,尺寸比2009年的蜘蛛丝丝绸更大,意味着这一次使用的蜘蛛数量远超120万只。黄金斗篷的问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众所周知,蜘蛛丝是一种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材料:它细如发丝,轻盈,具有极佳的韧性和强度,甚至超过了钢铁,具有弹性,可以伸长两倍而不断裂,还能自然降解。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制作防弹衣等军用装备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的完美材料。

尽管蜘蛛丝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目前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主要问题在于蜘蛛丝难以量产。蜘蛛不具备大规模养殖的条件,抽丝成本高昂,过程繁琐且耗时。黄金斗篷的出现让人们感到震惊,有人能够制作出如此大的蜘蛛丝布料。然而,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被迫“贡献”的100多万只蜘蛛感到遗憾,不断的抽丝过程显得有些残忍。实际上,蜘蛛丝在蜘蛛体内是以丝浆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液态物质。当丝浆从蜘蛛尾部的纺器小孔喷射出来并接触到空气时,会迅速硬化,变成蛛丝。蜘蛛通常会在体内储存一定量的丝浆,因此将丝浆全部抽出对蜘蛛的健康影响不大。理论上,蜘蛛可以在喂食的同时抽丝,能量得到补充后,过一段时间就能再次抽丝。

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中仍有大量蜘蛛因人工抽丝而死亡。至于人工蛛丝能否制作衣物,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可以制作衣物,还能制作防弹衣,效果优于传统防弹衣。然而,蜘蛛丝的量产仍然是一个难题,因为蜘蛛养殖难度大,取丝过程也比较困难。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无需蜘蛛参与的蛛丝生产方式,即人造蜘蛛丝。蛛丝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原料丝浆,二是将丝浆变成丝线的装置。科学家已经成功将蜘蛛体内制造丝浆的基因移植到其他动物身上,甚至转移到细菌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中,以生产蜘蛛丝蛋白。尽管这些方法已经取得成功,但尚未全面推广。最难的是第二个阶段,但今年1月份,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微流体装置,能够模拟蜘蛛丝腺的自然过程,成功制造出蛛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能够不依赖蜘蛛体内抽丝,实现蛛丝的自由生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