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5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自今年以来,央行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择机、适时实施降准降息。那么,降准降息究竟为何意?为何引发广泛关注?又为何强调择机与适时?以下将进行深入剖析。

01

降准降息均属于央行推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政策工具。

首先解释降准的概念,当储户向银行存入100元时,银行并不能将这笔资金全部用于放贷或投资,而是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向央行缴存现金,这笔缴存的现金即为存款准备金,缴存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这一制度的设立具有双重目的:

一方面,为银行体系提供风险缓冲,当银行出现经营危机时,央行可利用存款准备金实施救助;

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其过度扩张信贷规模。

例如,若存款准备金率为15%,银行需向央行缴存15元,自身可支配资金为85元;若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10%,银行可支配资金则增加至90元,这将直接增加银行可用于放贷和投资的资金量,进而提升市场的货币流动性。鉴于当前庞大的存款准备金规模,央行即便进行小幅降准操作,也可能为市场释放出万亿级别的流动性。

降息降准为何要择机或适时

降息的概念相对更为直观,即央行下调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的下调将直接降低居民购房、企业经营等各领域的贷款利率。与此同时,还可能带动存款、国债等低风险投资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款收益降低,市场主体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投资、消费或购置房产,从而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02

既然降准降息具有如此显著的积极效应,为何仍需择机或适时推进?央行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因素考量:

一是国际市场因素。

2025年的经济环境与十年前的2015年存在本质差异。2015年8月11日,我国启动汇率改革,放宽了汇率交易的波动区间,这一举措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导致部分资金外流,当时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

而在2025年,美国对全球实施极限关税施压,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国金融市场陷入动荡。美国国债价格下跌,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平均汇率走低,国际资本开始从美国市场流出。然而,资本流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美元汇率指数随时可能反弹,这种波动的复杂性和剧烈程度远超以往。

在美元汇率波动频繁且不可预测的背景下,央行采取谨慎态度,密切观察国际市场动态,避免贸然实施降准降息政策。尽管目前我国具备实施降准降息的政策空间,短期内政策调整不会导致大规模资金外流,但考虑到国际资本流动的潜在风险,央行仍保持审慎,以防资本回流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国内因素。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良好态势,消费领域的“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也取得初步成果。这些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不过,财政政策的发力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央行选择优先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存在实施边界,难以长期维持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水平。

此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的调整,无论是降息、降准,还是加息、加准,都会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其属于标准化的政策操作,易于被市场理解和解读;而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较为灵活,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政策传播和解读的难度较大。

当前,我国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持续加大力度,货币政策则保持相对谨慎,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政策调整引发外部过度解读或不当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将货币政策作为政策储备,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在财政政策效果不足或需要协同发力时,适时发挥作用。

03

至于何时可能出现央行降息降准的信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第一,若人民币兑美元在境外市场出现大幅升值,这表明人民币贬值压力消除,甚至面临升值压力;

第二,股市持续处于低迷状态,市场活力不足;

第三,整体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回暖态势不明显。

当上述三个条件中满足两个或全部满足时,降准降息的条件基本成熟。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提出见解,共同探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