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坦克15日轰鸣着驶入加沙城中心,数以万计的巴勒斯坦民众沿着海岸线仓皇南逃。这座被称为“哈马斯最后主要据点”的城市,正成为巴以两年冲突的决战舞台。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加沙正在燃烧,”“在完成使命之前,我们绝不后退。”就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晤数小时后,以军于9月15日晚间发动了代号为“基甸战车2”的大规模地面行动。
两个师的兵力在数万名士兵支援下攻入加沙城,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扎米尔亲临前线指挥。随着第三个师即将加入战斗,这场攻势可能持续数月,将决定哈马斯命运和加沙未来权力格局。
哈马斯困境:军事外交双线溃败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称,加沙城是哈马斯军事和政治力量的“中心枢纽”。以军计划摧毁哈马斯的指挥中心、武器库和地下隧道网络。
军事分析师指出,哈马斯仅剩的最后一张牌正在急速失效。以军系统性地摧毁地道网络和物资储备点,导致哈马斯防线零散,组织力和情报结构出现混乱。
外交孤立进一步加剧了哈马斯的困境。9月12日的联合国大会以142票赞成通过决议,要求哈马斯无条件释放全部人质。
中国和俄罗斯共同投下了赞成票,这个动作为整个中东局势投下了深远的外交阴影。传统调解方如卡塔尔和埃及已私下传达警告:若不主动释放人质并接受联合治理,调解机制将全面终止。
地面攻势:人道代价与军事行动
以军估计已有35万人逃离加沙城,但仍有超过50万人留在城内。所有逃难者都被要求向南逃往加沙地带沿海地区的“人道主义区”。
空袭持续而猛烈,加沙居民将当晚的情景描述为“地狱”:炸弹四处飞,许多建筑物遭袭,医院里挤满伤员。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大批巴勒斯坦人乘坐驴车、人力车、装载着物品的车辆以及步行向南涌去。
以军发言人德弗林称,“哈马斯在加沙城设置了历史上最大的人盾”。根据以方说法,他们已根据国际法为离开加沙城的巴勒斯坦人“调整了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报告显示,战争已造成40余万伤亡,近90%的人口需要紧急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加沙正面临灾难性的粮食短缺,半数以上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症状。
加沙未来:权力真空与重建挑战
《纽约宣言》草案提出设立过渡性行政委员会,在停火生效后立即开始运作,负责监督权力交接过程。草案还建议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组建临时国际稳定部队。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开始积极接管工作,其官员频繁出现在国际场合,讨论重建加沙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具体方案。真正的挑战在于安全领域的交接。
哈马斯在加沙经营多年,拥有完善的武装体系和地下网络。宣言提出的解除武装、复员与重返社会(DDR)计划,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国际资源。
国际捐助者虽然承诺了200亿美元的重建资金,但要求必须与治理改革挂钩。若转型成功,将实现2007年以来的首次权力统一;若失败,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分裂与冲突。
人质困境:军事行动下的生存危机
目前仍有48名以色列人质在加沙,其中20人据信还活着。人质家属彻夜在耶路撒冷总理官邸外举行抗议活动,谴责政府对加沙的行动。
“我们在加沙的亲人正遭受以色列国防军按照总理命令进行的轰炸。我们害怕这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晚,”人质家属团体表示。
美国退役空军上校塞德里克·莱顿分析称,如果以色列人质能在加沙城地面攻势中幸存下来,那将是一个“奇迹”。他指出:“看看即将部署在加沙城阵地上的部队,你会发现,这确实将人质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以色列国防军预计加沙城地面攻势可能持续数月。即便军事行动成功,加沙的未来依然迷雾重重。
联合国报告的种族灭绝指控、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声浪、以及内塔尼亚胡承认的以色列孤立处境,都在暗示这场冲突可能没有真正的赢家。
随着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准备接管加沙,200亿美元重建资金等待到位,一个没有哈马斯的加沙能否实现持久和平,仍然是个未知数。
加沙地带90%人口需要援助,半数儿童营养不良,这片土地需要的不仅是重建,更是和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