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界报道,2025年以来,美俄之间的氛围确实不一样了。在乌克兰问题的谈判桌上,双方不像以前那样剑拔弩张了;外交使团也慢慢恢复,高层之间的互动比之前频繁多了。虽然说之前的制裁还没完全解除,但这种缓和的趋势,确实给经济领域的合作带来了点可能性。俄罗斯这边,估计是想通过改善和美国的关系,减轻点西方制裁的压力,而且老是靠着和中国合作,心里可能也有点不踏实,想找点平衡。美国呢,大概是想让俄罗斯在欧亚这边稳当点,自己好腾出手来应对其他地方的事儿。
就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开始吆喝着让大众、丰田、现代这些西方车企回去。这背后的心思也不难猜,一方面可能还是离不开西方的技术,想借着外资把本土的汽车工业重新搞起来;另一方面,估计也是看着中国车在俄罗斯卖得太好,有点担心对中国汽车产业太依赖了,想通过引入西方车企来扩充一下。数据显示,2022年西方车企一走,俄罗斯汽车产量一下子就跌了40%,而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9%猛地涨到了57%,这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俄罗斯担心产业安全也正常。
不过西方车企想回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俄罗斯给他们设了不少门槛,说是“回归四重门槛”。第一条就是合资企业里俄方得控股,得和卡玛斯、嘎斯这些本土企业合作,而且俄方持股不能少于51%。第二条更狠,技术成果得全给俄方,知识产权、设计文档都得归人家,外方还不能留着核心技术。第三条是本土化生产要求严,零部件国产化率得达到60%以上,还不给税收优惠。第四条更绝,得让自己的国家先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不然免谈。这些条件,被西方学者吐槽说政治意味太重,不怎么可行,也能看出来俄罗斯在技术主权和市场开放之间挺纠结的。
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就更多了。俄罗斯汽车市场一年也就卖100万辆左右,还不到中国市场的二十分之一,这么点规模,很难让跨国车企大笔砸钱进去。而且制裁这事儿也没个准信,美国国会还冻着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呢,欧盟对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制裁也没松口,车企想重新建供应链,难上加难。更重要的是,中国品牌已经占了俄罗斯乘用车市场60%、重卡市场70%的份额,西方车企回来得从头开始,价格和渠道都不占优势。现在也就丰田、现代通过“平行进口”试试水,想真正恢复产能,还差得远呢。
这边西方车企还在犹豫,俄罗斯又放出个大招,宣布要禁售部分中国品牌的车型。2025年7月,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局说要禁止进口东风DFH4180、福田BJ4189、解放CA4250等12款中国重卡车型,理由是刹车系统能效不够、行驶噪音太大、还没装紧急呼救设备。还要求车企3个月内把已经卖出去的车召回,没整改好的就永远不让卖了。有意思的是,这些被禁的车型,2022-2023年卖得可火了,之前也都通过了俄罗斯的GOST认证,这次说是因为“技术标准更新”就被集中下架了,这里面的说道可不少。
为啥突然禁售呢?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有些中国重卡在俄罗斯的极寒天气里不太适应,西伯利亚零下40℃的时候,发动机启动不了,制动系统还结冰,确实暴露了不少问题。二是本土产业压力太大了,中国重卡价格大概700-800万卢布,也就本土品牌的60%,抢了不少市场份额,卡玛斯、嘎斯这些企业日子不好过,2025年上半年俄本土重卡的市场占有率都跌到23%了,肯定得想办法保护一下。三呢,说不定是为了给西方车企腾地方,这禁售政策和俄罗斯喊西方车企回去的时间凑得太巧了,让人觉得像是在帮卡玛斯和外资的合资项目清除低价的竞争对手。
俄罗斯卡车(资料图)
这事儿也能看出来,中俄汽车贸易这几年变化挺大的,从之前的“黄金期”慢慢进入了“调整期”,矛盾也开始显现了。2022-2024年那阵子,西方车企一走,中国品牌借着高性价比和快速交付,在俄罗斯卖得特别好。长城哈弗、奇瑞、吉利在乘用车销量前三里占得满满当当,陕汽、重汽在重卡市场占有率超过65%。但到了2025年,情况就变了,俄罗斯一会儿说回收税涨70%,一会儿又严查灰色清关,再加上这次的禁售令,上半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同比下降了16%,这也说明太依赖一个市场风险太大了。
俄罗斯这么搞产业政策,背后的逻辑也挺复杂。一方面,俄乌冲突后,俄罗斯重工业产能不足,确实靠中国汽车撑了一阵子,但现在本土军工产能慢慢恢复了,就开始想让民用工业也自主起来,想通过“限制进口-倒逼建厂-技术吸收”这几步,把产业生态重新弄一下。另一方面,也是想争夺规则的主导权,2024年起,俄罗斯开始强制用欧Ⅵ排放标准,还改了GOST安全认证体系,其实就是抬高了中国车企进入的门槛。这次被禁的车型里,60%都没通过2025年新增的“极端气候适应性测试”,这明显是想通过技术标准来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
那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车企该怎么办呢?首先得在技术本地化上下功夫,比如建个西伯利亚测试中心,专门解决制动系统、发动机保温这些问题,像一汽解放已经推出了能在-50℃用的车型,这就挺好。其次,得搞本地化生产,长城、吉利不是计划在图拉州投资建厂嘛,搞KD散件组装,这样能避开进口税和禁售的风险。还有就是市场别太单一,多开拓开拓中东、东南亚市场,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沙特、泰国的汽车出口分别增长了45%、32%,这就是个好苗头,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而俄罗斯呢,其实也挺矛盾的,想靠着西方车企的技术让卡玛斯这些品牌变强点,又怕外资回来后自己成了“技术殖民地”;既需要中国的低成本供应链来稳住市场,又怕中国企业垄断了市场,丢了产业主权。估计未来3-5年,俄罗斯会搞“中西方车企动态平衡”那一套,不会完全倒向哪一边。
俄罗斯工贸部部长阿里汉诺夫(资料图)
总的来说,美俄关系回暖,俄罗斯又搞这些政策调整,其实说明全球汽车产业越来越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了。对中国车企来说,这次禁售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能从单纯卖产品转向输出整个体系。而俄罗斯能不能在中西方技术的博弈中,真正实现产业自主,还得看市场说了算不算。这国际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还真是让人看不透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