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被誉为““白面书生”战士的刘竹溪,45岁就离休了,一直休养了45年,活到90岁。

战争中的英勇与健康的磨难,形成鲜明对比。

1955年,获得上校军衔的他,本可以继续晋升,却因病错失机会。

为何他选择,在年纪轻轻时离休?他的离休生活又是怎样的?又为何错过了晋升?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从“白面书生”到英雄指挥官

刘竹溪出生于1920年,早年随父亲回到山东老家,少年时期,日军的暴行,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这成为他日后投身革命的动力。

1938年,年仅18岁的刘竹溪加入了冀鲁边纵队,随后部队编入八路军。

次年,刘竹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年轻的战士,他凭出色的战斗力,迅速获得了上级的认可。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刘竹溪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勇猛,让他迅速从一个普通战士,升职为营教导员。

21岁时,他便以“白面书生带兵”的传奇形象,在部队中广为流传

他的指挥能力,和领导风格,都让战友们钦佩。

尽管外表斯文,他却以坚定的战斗意志,赢得了许多战斗的胜利,战友们称他为“白面书生”,这个称号,是对他外貌的描述,更象征了他在军中地位与威望。

在冀鲁边纵队的战斗中,刘竹溪多次承担重要任务,参与了太岳战役、上党战役等多场战斗。

敢于冲锋,带领队伍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立下了战功。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他的表现得到了组织的高度认可,在1941年他便被提拔为营教导员,成为一名军队中较为年轻的指挥官。

刘竹溪的英雄事迹,并非只有表面上的光鲜,承受了战斗中的巨大压力,战场上的伤痛早在战争期间便开始侵蚀他的身体

可他从未因伤病请求过休养,始终坚守在部队,继续带领战士们奋勇作战。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重伤与身体隐患的不断侵袭

1940年,魏家堡伏击战,成为刘竹溪一生中最为刻骨铭心的战役之一。

在这场战斗中,刘竹溪身陷重围,右臂中弹,然而他坚持继续指挥战斗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在当时的战场条件下,医疗设备和条件非常有限,伤员多需要自己克服困难。

刘竹溪居然自行动手,用镊子取出了弹头,并迅速继续组织指挥。

这场战斗对他的身体,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虽说伤口愈合,但从此,刘竹溪的身体便出现了隐患,伤后的日子,他的右臂,总是时不时地,感到疼痛,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这样的病情下,他也没有因此而放慢脚步,依然勇往直前地,投入到随后的战斗中。

就像许多战士一样,刘竹溪对伤痛,早已习以为常,他始终没有让伤痛,影响自己对战斗的热情和责任感

1948年,济南战役,成为刘竹溪军事生涯的又一大挑战。

那时的刘竹溪,已经是敢死队的指挥官。

战争中,他带领部队,强攻敌军阵地时,遭遇三颗手榴弹的炸伤,右下颌被炸毁,7颗牙齿随之脱落,体内嵌入30余块弹片

医生表示他的伤势,极为严重,甚至断言他难以存活。

经过多日昏迷,刘竹溪却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但他的身体,已经承受了极大的创伤。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战后的恢复期极为漫长,刘竹溪要承受手术后残留的剧痛,更要忍受由弹片引起的肺部、脊椎等部位的慢性疼痛

身体的痛楚,未曾让他选择休养,反而让他更加坚韧,无论是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还是后期的身体折磨,刘竹溪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他坚信只有带领战士们,赢得最终的胜利,才是自己存在的意义。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军衔晋升的遗憾与历史背景

刘竹溪在军事上的突出表现,令许多战友都认为,他理应获得更高的军衔。

现实却让他在晋升的道路上屡屡受阻。

1955年,刘竹溪作为副师长被授予上校军衔,其战友认为,他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的指挥表现,以及身为师级干部的资历,完全可以获得更高的军衔——大校。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由于参军时间晚于红军干部(1938年才参军),加上职务评定依据解放前的职级(解放前他还只是营级干部),刘竹溪未能如愿晋升。

刘竹溪对此显得异常淡然,他从未对晋升心存过多渴望,谦逊的他常常表示:“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满足了。”

对于他来说,晋升不意味着荣耀,而是更沉重的责任。

尽管外界纷纷认为,他因战功显赫应当晋升,但他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认为自己已经在革命事业中完成了使命。

1959年和1960年,刘竹溪原本有机会,通过军委的晋升考核,获得更高的职级。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1959年,中央军委启动了,校级军官的晋升工作,但刘竹溪因旧伤复发住院,错过了这个机会。

弹片移位导致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战后多年未能得到彻底康复,时常因疼痛,而无法正常活动

不久后的1960年,刘竹溪因病情加重,错过了晋升的第二次机会。

这些错失的晋升机会,并未让刘竹溪感到遗憾,他的职责是,为战友和人民服务,而不是追求个人荣誉。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周围许多人都为他的付出,和战功感到不解,刘竹溪的选择,忠于自己的初心,没有让任何外界的评价影响自己的决心。

1965年军衔制度的取消,刘竹溪的军衔固定为上校,这一职级也成为了他,军旅生涯的终点。

此时,他已经45岁,身体的多次伤痛和病情的加重,决定了他必须离休。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离休生活与历史印记

离休后的刘竹溪,被组织安排在一个较为安静的地方休养,开始了他漫长的45年休养生活。

身体的疼痛日益加剧,每一分、每一秒的慢性疼痛,都仿佛在考验着他的坚韧

由于战时的伤痕,他的脊椎、肺部等部位时常感到剧烈的不适,必须用钢制护腰来缓解压迫。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身体处于极度困扰之中,刘竹溪却依然没有向组织,额外索取什么待遇。

他的离休金不高,但还是坚持不因个人健康问题,向社会索取过多支持他坚信,革命的成果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自己所获得的一切,不应因为健康原因而求得更多。

在长期的身体折磨中,他没有抱怨,默默承受着。

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年迈的老兵,每天都要承受着无尽的疼痛和不便,而他依然选择活得坚强。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45年整,活到了90岁

2010年,刘竹溪去世。去世后,他的骨灰中竟发现了28块弹片,大的如指甲盖,小的如米粒。

这些弹片成为了他“带伤冲锋”的铁证,成为他一生坚持战斗、不畏牺牲的象征。

在他去世后,殡仪馆建议将这些弹片封存,并将其做成玻璃罩展示,以供后人瞻仰,作为这位伟大老兵的不朽见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