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市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军备竞赛”正如火如荼。

当腾讯与长信传媒联手打造的首部投资过亿短剧《狮城山海》横空出世,竖屏时代或许将迎来“电影级”的大制作。与此同时,爱奇艺、百度等各大互联网平台持续加码,布局动辄数亿级的资金投入,迅速抢占流量高地。

然而,在流量红利渐渐触顶的下半场,用户的关注力变得稀缺而昂贵,平台们开始探索新的模式:IP精品化、电商融合、海外输出齐头并进。

短剧军备赛,胜负将由谁决定?它不仅关乎资本,更取决于内容能否真正征服观众。

平台越来越大手笔

当一部短剧敢烧掉上亿元,竖屏或许也将拥有“大片时刻”。

4月24日,北京“2025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产业发展论坛上,长信传媒董事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在演讲中宣布,腾讯视频与长信传媒联合打造的南洋系列衍生短剧《狮城山海》,成为市场首部投资过亿的精品短剧。

备受瞩目的短剧《狮城山海》,宣布总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每集长度定格在19分钟,总集数达到49集。

这部剧以上世纪初的南洋地区为故事背景,讲述两代华人在艰难时局中自强不息、肝胆相照的热血传奇故事,取景横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剧本早在2024年3月就已经在海外开机拍摄。

据悉, 该剧将同步登陆央视总台与腾讯视频双平台,以 "高投入、高品质、高规格"制作标准提升短剧产业价值维度。

剧集尚未播出,便已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网络剧发行许可,并列入2025年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的重点推荐剧目。

这一消息瞬间在行业内掀起巨浪,并传递出一个信号:短剧,或许即将迈入了“电影级”制作时代。

高规格短剧承载的不仅是内容上的突破,还有行业模式转型的重任。资金的加码、长剧团队的入局、制作水准的升级,这些因素叠加,形成了短剧市场质变的强大推力。

正如郭靖宇在会上所言,“随着产量越来越大、产值越来越高,精品短剧的出现概率也会大幅提升。如果能诞生像《哪吒2》那样的票房奇迹,短剧市场将迎来资本的再次青睐和制作业的真正春天。”

投资规模的迅猛攀升,并非行业一时冲动的产物,而是积累多年后的一次质变。

大厂动作频频

不做短剧,在2025年等于关掉自己的“流量水龙头”。

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6.62亿人,用户使用率高达59.7%。

对于短剧市场的投资信心与日俱增,短剧的“精品化叙事”时代,似乎正是被这种强大的资本推动力所驱动。

DataEye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亿元,同比增长34.9%;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680亿元。

短剧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各大平台纷纷抢占先机,以求在流量争夺战中占据主动。

2025年4月23日至24日,北京,“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正式召开,爱奇艺一口气官宣400余部长短剧片单,明确了未来的战略重心:“短是唯一关键词”。会上,爱奇艺极速版正式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同步上线AI“跳看”功能,试图将用户观看效率提升至极致。

对于许多传统视频平台来说,长剧的失误是主观忽视观众,微剧的崛起则是客观仰视观众。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在会上直言,“短”已经成为内容市场唯一重要的趋势。为实现这一战略,爱奇艺不仅大量缩减单剧集数和单集时长,同时扩大了项目数量和总预算,彻底打破传统长视频平台的固有模式。

与爱奇艺大举进军短剧同步,百度也在其2025年百度创作者大会上高调启动“百度短剧首发联盟”。

百度明确提出将短剧作为百度APP的第一大视频品类,计划在2025年投入超亿级现金预算和超百亿级流量资源,用以支持短剧内容的深度布局与广泛传播。

尽管此前在免费与付费模式之间多次摇摆,但此次大规模投入背后,是其品台月活跃用户达到6.79亿、同时微短剧用户同比增长452%的强劲表现。同时,“百家军”链条也在大会生态协同作用,比如百度、七猫免费小说、YY直播。

另一边,就连传统媒体澎湃新闻也在迅速跟进。

继2024年9月上线短剧频道后,2025年3月又宣布启动“百剧共创”品牌项目,设立首期6000万元资金池以及价值1亿元的宣发资源,计划在三年内孵化100部精品短剧。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黄杨表示,这次投入不仅旨在丰富平台内容生态,更希望通过精品短剧的创作与传播,建立澎湃新闻在文化消费领域的新品牌形象。

短剧行业的“内容—流量—商业化”闭环已经成为大厂的标准配置。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各大平台不缺资金投入,而真正稀缺的,是如何跑赢行业窗口期的确定性。

无论是爱奇艺的全面布局、百度的大手笔投入,还是澎湃新闻的精品战略,这场短剧的“军备竞赛”中,胜负并非由资金多少决定,而在于谁能真正读懂用户,精准实现内容与流量的高效匹配。

下半场争什么?

流量抢完,留量为王;下半场拼的是“用户时长 × 内容含金量”。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全网月播放量10万次以上的短剧数量达到1113部,同比增长79.8%。

然而,用户的人均使用时长却仅从2023年1月的160.2小时上升到2025年1月的171.4小时。小幅爬升预示着“时间红利”的见顶,行业距离存量竞争时代也就不远

短剧行业的资深人士汪洋在接受Tech星球采访时指出,现在短剧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其中红果免费短剧凭借月活1.66亿的断层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霸主。

然而,爱奇艺、百度、拼多多多多视频以及B站等平台的积极布局,形成了激烈的市场角逐。流量争夺逐渐转向用户深度运营,短剧平台的下半场,是一场围绕用户注意力和忠诚度的精细化竞争。

与此同时,随着广电总局对于微短剧的监管日趋严格,以及对盗版内容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强,原有以投流为核心的盈利模式遭遇瓶颈,毛利空间急剧压缩。

平台开始调整策略,主动降低对数量的追求,转而提升内容的精品度与IP化价值。

阅文集团在3月底宣布,将开放超过2000部网文IP,与全行业制作方合作开发优质短剧内容。腾讯视频旗下的火星短剧社、起点系南洋宇宙等也纷纷展开系列化运营,着眼于长线的内容生态建设。

在此基础上,模式创新成为下半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过去以免费IAA(应用内广告)为主导的短剧商业模式逐渐向多元化演变,会员制、电商化甚至线下乐园联动的尝试逐渐兴起。

爱奇艺CEO龚宇在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上明确表示,爱奇艺正在积极试水内容电商,通过“内容IP+直播/短视频+电商”的模式探索流量变现的新路径。从每周短剧热播榜单来看,抖音、快手则有继续深耕品牌定制短剧市场趋势,将平台流量与品牌需求高度融合,以剧集内容实现精准商业投放。

另外,短剧市场的出海与监管并行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字节跳动、腾讯等头部平台纷纷将“海外短剧+本土化小程序”写进了2025年的战略KPI,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下半场的短剧竞争,是一次精细化和深度化的较量。

这一阶段留给行业和观众的思考还有许多:高投入是否一定意味着必然的爆款?大厂们纷纷卷入,中小玩家如何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平台、内容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新平衡又将如何建立?

这些问题,将成为未来几年短剧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