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情绪一时失控,说到气头上突然当众“爆粗口”。

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久前在一场讲话中谈及对俄制裁的话题,中间没控制住自己“爆粗口”。

普京为何称制裁俄的人是“蠢货”

【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久前在一场讲话中谈及对俄制裁的话题】

他是这么说的:“那些制裁我们的人,他们自认为不会做损害本国利益的事情,但他们还是这么做了……真是蠢货,请原谅我这么说。”

或许有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就这?这也算“粗口”?

诚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算不上粗口。但我们不能拿普通人的标准来看待总统,更何况是一个大国的总统。“蠢货”这个词就不应该在公开场合,从俄罗斯总统的嘴里说出。

当然,美国总统特朗普或许可以除外。

这也是为什么普京赶紧在后面补上一句“请原谅我这么说”——礼节很重要。

言归正传。善于控制情绪的普京,这次突然没忍住爆粗口,当然不是因为替西方国家瞎操心,而是事关俄罗斯自身的利益。

普京为何称制裁俄的人是“蠢货”

【普京:那些制裁我们的人……真是蠢货,请原谅我这么说】

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以来,普京就一直将西方制裁形容为“愚蠢的”,这次“真情流露”不过是一以贯之的态度。

早在2016年接受德国媒体《图片报》采访时,普京就表示,西方对俄罗斯展开的制裁“十分愚蠢”,伤害的是双方的利益,这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俄乌冲突爆发后,普京更加频繁地使用“愚蠢”一词来批评西方制裁。2022年6月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他指责西方试图通过愚蠢的制裁对俄罗斯发起“经济闪电战”。

他强调,俄罗斯是“强大的民族”,可以应对任何挑战,解决任何问题,包括“愚蠢的西方制裁”。

普京为何称制裁俄的人是“蠢货”

【俄乌冲突爆发后,普京更加频繁地使用“愚蠢”一词来批评西方制裁】

去年5月,普京在谈及美国对俄罗斯金融制裁时强调,美元是美国强盛的基础,而美国政府却将其作为制裁的工具。他说:

“用俄罗斯的一句俗语来讲,美国人正在锯断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蠢得可怕。”

但与过去几次不同,这次普京“爆粗口”怒斥西方制裁,是因为的确马上有新一轮制裁要来了。

本周三,欧盟初步通过了第17轮对俄制裁措施,聚焦打击俄规避石油出口管制的“影子油轮舰队”,约200艘油轮被列入黑名单。此外,部分协助俄军采购物资的外国企业也被制裁,包括越南、土耳其、塞尔维亚等国的企业。

欧盟方面还特别警告称,如果俄罗斯拒绝30天的停火倡议,那么他们将面临更大规模的惩罚性制裁。

上周六,乌克兰、法国、英国、德国、波兰五国领导人在基辅举行会晤,特朗普则以视频形式参加。会后,与会各方向俄罗斯提出了30天全面停火的提议。

普京为何称制裁俄的人是“蠢货”

【欧盟初步通过了第17轮对俄制裁措施,聚焦打击“影子油轮舰队”】

普京没有回应停火提议,而是在次日提出,可以于本周四(15日)在土耳其同乌克兰进行直接谈判。随后,泽连斯基主动提出与普京在土耳其见面,但普京依然不回应。

就目前来看,普京既不会停火,也不会去土耳其与泽连斯基见面,而欧盟的第17轮制裁则将在下周二(20日)正式通过。

普京真正生气的点,其实是欧盟。

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普京就已经为“愚蠢的西方制裁”做好了准备——2021年6月,即冲突爆发前的8个月,俄罗斯彻底清空了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美元储备,并大幅增加了欧元、人民币和黄金的储备。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明显的信号。以马后炮的视角来看,克里姆林宫至少2021年就在为开战作准备了。

之所以抛售美元,增加欧元储备,则是因为在普京设想中,欧盟的政治精英“不会那么蠢”,放弃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供应,牺牲本国的经济利益,转而支持一个在当时看起来“必败”的乌克兰。

2014年的时候,欧盟其实就是这么干的,默克尔后来解释再多也没用。

普京为何称制裁俄的人是“蠢货”

【普京真正生气的点,其实是欧盟】

但令克里姆林宫没想到的是,欧盟这次不仅“犯蠢”,果断支持乌克兰,而且在对俄制裁方面,他们走得比美国还要远——整整17轮制裁,欧盟的办事效率是出了名的低,但在对俄制裁这块,效率却异常的高。

如果不是有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提出各种异议,估计各种对俄制裁会通过得更加顺利。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俄关系一度打得非常火热,尤其是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大吵一架后,俄罗斯国内的乐观情绪更是达到了顶点。但就在这个时候,欧盟却挺身而出,并从中积极协调美乌之间关系,坏普京的好事。

在进入4月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关税上的特朗普,逐渐失去了对俄乌谈判的耐心。欧盟以及美国国务院的技术官僚们则重新掌握局面,对俄制裁和对乌援军被重新提上议程。

普京曾在开战前相信欧盟不会制裁俄罗斯,或者就像2014年那样装装样子,各种制裁两三年后便浮于表面,“歌照唱,舞照跳”,能源各种买买买——但现在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战略误判。

当然了,普京不会承认这是一个战略误判,而是对方“太蠢”。不过有一说一,有时候没有判断出对方“太蠢”,应该也算是一种误判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