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女皇的病加重了,她的寝宫迎仙宫内,不断传出令人忧心的消息。张氏兄弟仍在女皇身边,女皇更加离不开她的男宠,她似乎不相信任何人,只有二张在侧她才能心安。

她把国事统统交给二张处理,不许大臣近前,以为这样可以万无一失。但是,一场政变密谋却在迎仙宫外进行着,首谋是宰相张柬之。


1、神龙政变的幕后功臣——狄仁杰


政变集团的形成,当源于狄仁杰。李显被立为太子之后,为了增强太子李显的地位,狄仁杰就决心要把将来能够光复大唐的真正有能力的贤臣,推举为宰相及重臣。


他成功地推举夏官侍郎姚崇和秘书少监李峤二人,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一起成为宰相。

此时,任蜀州刺史的张柬之屡次上奏,他分析蜀(今四川)的形势,认为蜀州每年要派五百兵往戍姚州(今云南姚安县)。姚州道路险远,行军艰难,因此在姚州常驻这么多军队是毫无意义的。

为此他上奏道:

“姚州本汉哀牢夷国,山高水深,荒外绝域。国家自唐初武德年间置姚州,未尝得其盐布税利。而为姚州,蜀中每年征兵,受役蛮夷,死亡者多,府库空竭,臣为国家惜之。”

“请废姚州,以其地隶属璟州(今四川越雋县),每年朝觐之际,同于蕃国。”

这一奏请,皇帝没有采纳。然而狄仁杰却注意到张柬之的才能与见识。

张柬之曾在高宗第四子,萧淑妃所生的许王素节的王府里任仓曹参军。当时,武后以素节“有病不要入朝”的名义,给与长期禁止朝觐的处置。于是素节写了《忠孝论》一篇,由张柬之偷偷夹在公文中呈交给高宗,结果文章落入武后手中,使素节的境遇更加恶化,而张柬之也因此晋升极慢。

永昌元年(689年),武太后以贤良方正科广求埋没的贤才,张柬之去应试。应答对策者上千,而年已六十五岁的张柬之名列第一。

结果,张柬之被升为监察御史。九年以后,才升到凤阁舍人。

然而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派武延秀至突厥和亲,张柬之又上奏道:“自古以来未有中国的郡主娶夷狄之女为正妃的,这是国之耻辱。”

这又激怒了皇帝,当即被贬为合州(今四川合川县)刺史,不长时间后又转为蜀州(四川崇庆)刺史。

一日,武则天对狄仁杰说道:“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最为合适?”

狄仁杰问道:“不知陛下想让他担任何种职务?”

武则天说:“我想让他担任将相。”

狄仁杰回答道:“如要找文采风流之人,那么苏味道、李峤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如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却是真正的宰相之才。”

于是武则天提拔张柬之做了洛州司马。

几天之后,武则天又要求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回答道:

“前几天我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说:“我已经给他升了官。”

狄仁杰回答道:“我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做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做司马的。”

于是武则天又任命张柬之做了秋官侍郎。很长时间之后,终于任命他做了宰相。

狄仁杰死于久视元年(700年)九月,他在生前做宰相时,曾先后向武则天推荐了姚崇、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等人,而这些人都成为后来的政变核心人物。

狄仁杰在世时并无政变意图,但他的行动在实际上已经起了最初的组织作用。


2、神龙政变的首谋——张柬之


张柬之已经八十岁,他是去年十月出任宰相的。那时,女皇下令举荐外朝诸司宫中可以做宰相的人,姚崇说:

“张柬之恃重有谋略,能断大事,可以为相。但他人已老了,请陛下快些使用。”


女皇批准了他的举荐,将张柬之由秋官侍郎提升为同平章事。张柬之八十入相是女皇在用人问题上应该提及的一笔。她确实起用了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不过,她也很快尝到这位八旬宰相的苦头。

密谋是在张柬之的府邸中进行的。除了张柬之以外,还有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这几个人对二张弄权愤恨已久,所以很自然地走到一起。经过对形势的一番分析研讨,他们认定:现在女皇病重,只有二张在侧,事情不妙。

二张野心很大,且已取得了女皇的特殊信任,一旦女皇晏驾,二张矫造诏旨,夺取皇权,后果难以设想。现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与其任二张祸国,莫如先将二张除掉,迫使女皇传位太子。

身为大臣,就应以身殉国,国家危亡在即,人臣不可苟且偷安。计议已定,他们便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首先是抓兵权。他们深知,这件事光靠他们几个文臣是不能成功的,必须掌握足够的兵力,进行武装行动。

他们想到了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

张柬之亲自去找李多祚,做羽林军的工作。

他对李多祚说:“将军能有今天的权力和富贵,是谁赐给的?”

李多祚说:“是大帝啊。”他说的大帝是唐高宗李治。

张柬之进一步说:

“当今大帝的儿子正受到二张奸竖的迫害,很可能难保储位。值此关键时刻,将军难道不想报答大帝的恩德,为国家效力吗?”

接着,又把二张如何奸诈,如何想趁女皇病重抓过皇权的事说了一遍。


李多祚是一个耿直爱冲动的人,听罢张柬之这一席话,义愤填膺地说:

“只要有利国家,我愿听从相公安排,决不会只顾自身及妻子的安全而畏缩不前!”

张柬之很感激,说:

“将军为国除奸,舍身忘死,忠节可敬。复我大唐,全赖将军了!”

当即,二人指天明誓,并制定了具体计划。


3、张柬之的“朋友圈”


离开李多祚以后,张柬之又去找右羽林军将军杨元琰。杨元琰是张柬之的朋友,张柬之由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调朝廷供职以后,久视元年(700年),他的长史职务由杨元琰接替。

二人交接已毕,一同乘船到江中游玩。他们一边观赏两岸风光,一边亲切交谈。当谈到武则天改唐为周的事时,杨元琰心绪难干,言谈语吐中有欲恢复唐室的志向。当时,张柬之虽然没说什么,但很赞赏杨元琰的雄心,以为其才可用。张柬之当了宰相以后,引荐杨元琰当了右羽林军将军,杨元琰很是感激。

张柬之见到杨元琰,对他说:“你还记得那年我们在江中游玩时你说过的话吗?”元琰道:“当然记得。”

张柬之道:“你是个聪明人,一定会知道羽林将军这个职位的重要。我荐你担任此职,不是随便而为。你既有匡复唐室之志,希望能做好准备。”

杨元琰点头称是,暗自等待时机。

为了壮大力量,张柬之又把他的朋友桓彦范、敬晖和李湛提拔为右羽林将军,让他们统率禁军,为杀掉二张做好武装准备。

张易之见张柬之在羽林军中安插亲信,心中犯疑,张柬之为了稳住张氏兄弟,也将张易之的同党武攸宜提拔为右羽林大将军,张易之这才放了心。

不久,灵武道大总管姚崇因事回到洛阳。张柬之、桓彦范等听说姚崇归来,心中大喜,都说:“事情可以成功了!”


他们去找姚崇,把准备发动政变的计划告诉了他,姚崇表示赞同。

桓彦范怕母亲挂心,对母亲说:

“忠孝难以两全,做臣子的应先国后家,望母亲体察儿意。”

桓彦范的母亲,虽然知道这件事的严重和危险,但见儿子忠心为国,也感欣慰,说:

“国事要紧,你放心去做吧,不过当多留心才是。”

此时,太子李显从北门出入往大内问起居,桓彦范、敬晖秘密去谒见太子,说出了他们的计划。

李显这么多年一直处于受压抑的地位,对二张弄权也很不满,但因自己势单力薄,又畏惧他母亲的威严,敢怒不敢言。现在他母亲病重,仅让二张在一旁侍候,他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经过一番思考、权衡之后,李显同意了政变计划。


4、政变最弱的一环——太子李显


预定政变的时间一到,张柬之等便先派李多祚、李湛及东宫内直局内直郎王同皎,前往东宫去迎接太子,他本人则和崔玄韩、桓彦范、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左右羽林军五百多人来到玄武门,等待太子到来。

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东宫,焦急万分。太子李显是他们的旗帜,没有这面旗帜,不仅出师无名,而且缺少号召力,难服天下。

但是,东宫的事办得并不顺利。李多祚等人见到太子后,怯懦的李显突然变得迟疑不决。他头上浸着汗,来回踱着步子,不明确表示态度。他有心铲除二张,恢复唐室,但思想上还准备不足,他感到事情太大,弄不好就会身败名裂。

他的几个兄弟因谋反都被皇母杀掉,他现在要干的,是要用武力从他皇母那里夺权,万一…,他不敢去想了,几个被杀兄弟的影子在他眼前晃动,落地的头颅、殷红的鲜血…,他浑身哆嗦,心跳得厉害,脸上的神情惊慌紧张到极点。

王同皎见太子这副样子,十分着急。玄武门的羽林军在等待着他们,如果拖延了时间,暴露了企图,他们都将遭到厄运。

王同皎双膝跪在太子面前,眼泪汪汪地说:

“先帝将天下传给太子殿下,却被废掉,至今已整整二十三年了。朝臣和禁卫军将士都同心协力,誓除凶竖,重新迎立殿下,恢复李家社稷,这是上苍在帮助殿下,殿下万勿错过良机!愿殿下尽速前往玄武门,将士们都在盼着殿下发令呢!”

李显受感动了。他走上前去,亲手扶起王同皎,赐给他一个座位。但是。他的紧张心情并未消除。

他双手捂住脸,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用很低敞的声音说:

“二张弄权祸国,实当铲除。可是……,皇母卧病在床,担心会惊动她。我看还是先等一等,以后再说吧。”

在场的李湛是火暴脾气,听李显这样一说,暗想:太子如此软弱能成什么大事!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难道要等着别人将刀放在我们脖子上吗?

他带着几分不满的情绪对李显说:

“殿下!惊动圣驾虽为不妥,但事情紧急,不能顾及许多了。现在圣躬不豫,二张在侧,他们还没有准备,正是除奸良机。为了迎立殿下,复我唐室,将相们都把自己和家族的安危置于脑后,殿下怎能把他们往死路上推呢?迟疑只能致祸,果决才可成功,请殿下快去玄武门吧!”

李显经不住他们的一再劝说和催促,又考虑到自己已经置身于这个漩涡之中,只好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出了东宫。

王同皎将李显搀扶上马。一同来到玄武门。他们破门而入,径直奔向女皇所在的迎仙宫,张柬之等人也相随而来。


5、神龙政变的经过


此时,张易之、张昌宗正在殿庑下歇息,低声议论着女皇的病情。他们看上去很轻松、消闲,并没有因女皇病重而忧戚,相反,在他们俊美的脸上还表露着一种庆幸的神情。

是的,尽管女皇对他们恩重如山,但从他们内心深处讲,并不希望女皇延年益寿,或者说,他们希望女皇速死。因为现在的政局不过在他们两人的操纵之下,只要女皇眼睛一闭,这天下就会轻而易举地归他们所有。

届时,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假造一个遗诏,向朝野宣布:女皇已将皇权委之于他们,大周政权已不再姓武,而是姓张!

二人低声地议论着,他们踌躇满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似乎胜利在向他们招手,皇权在向他们微笑。

张氏兄弟正陶醉在美好的想象之中,一个银须飘拂的老臣带着一群兵士闯了进来。二张见是张柬之,正欲发问,张柬之向兵士们使了一个眼色,兵士一个箭步上前,嗖地亮出利刃。

二张吓得面如土色,跪地求饶。兵士不容分说,手起刀落,将二人劈死。

杀了二张以后,张柬之率众进入女皇的寝宫,将寝宫围了个水泄不通。

寝宫内,女皇正在昏睡,听到外面有吵嚷之声,又见这么多持械兵士闯了进来,猜想一定出了大事,便挣扎着坐起来,惊问:“是谁在外面闹事?”

张柬之跪地禀道:

“张易之、张昌宗谋反,我等奉太子殿下之命,已将逆贼杀死。事先恐怕泄漏秘密,没敢奏知陛下。臣等兴兵宫禁,有惊圣驾,罪该万死。”

女皇的脑袋“轰”地一下,身子也支持不住了。


张柬之上前,扶她躺下。女皇闭着眼睛,脸色煞白,喃喃地说:“反了,都反了…”

太子李显也随张柬之等人来到女皇寝宫,李显见他母亲这个样子,不禁垂下泪来。他走近他母亲的病榻,扶着她的肩头,轻声说:“陛下,请醒醒,请醒醒…”

女皇眸开眼,气力微弱地说:“这件事是你指使的吗?”李显点点头,女皇沉默了一会儿,说:“既然已把张氏兄弟杀了,事情了结了,你回宫吧!”

桓彦范赶紧上前,说:

“太子怎能老是住在东宫呢?先前大帝将爱子托附给陛下,现在太子年纪已经不小了,况且天意人心也都思念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和天皇大帝的恩德,才奉太子之命杀了逆臣。希望陛下传位给太子,以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这时,李义府的儿子李湛也在跟前,女皇问他:“你也是杀张易之的将军吗?我对你们父子不薄,你怎么会这样做呢?”李湛面有愧色,没有回答。

女皇又对崔玄暐说:“别人都经过推荐来到朝中,只有你是我亲手提拔起来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崔玄暐回答:“我这样做,正是来报答陛下大恩的!”

重病的女皇知道,事情已经是无法改变了,她仿佛是一个衰弱的人面对一群汉子的厮打,她无力阻止,也不可能左右局势。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单薄,也是第一次被迫服从别人的意志,她认输了,无力地闭上了眼睛,向着众人轻轻地一挥手。

迎仙宫又恢复了平静。不速之客们走出这座平日难以进入的宫殿时,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政变的本来目的是要翦除二张,政变的参加者有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武三思,包括了李、武两家全体头面人物,在力量的对比上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因此,张柬之等乐于发动,禁军的首脑李多祚勇于参加,因而政变也就顺利成功。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