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中国是不想办,不愿意办,但世界各国都盼着奥运会在中国举办。
特别是国际奥委会,这11月奥委会新任主席考文垂来中国,难道是看我们的全运会?明摆着就是怂恿咱们国家再次举办奥运会。
那就得说说中国为啥不想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花了440亿美元,建了37个场馆,光是“鸟巢”的钢结构就用了4.2万吨钢材,相当于6艘中型航母的用钢量。
2022年冬奥会更绝,把首钢的旧厂房改成滑雪大跳台,既省钱又有新意,赛事期间全球转播时长破了纪录,运动员村的智能床、饺子宴成了网红。
可办完之后呢?不是所有场馆都能像“水立方”那样改成水上乐园,有些地方的体育馆,一年到头除了办几场演唱会,多数时候空着,维护费比赚的门票钱还多。
地方政府心里算得清:与其砸几十亿办场奥运会,不如把钱投到学校、医院,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这种账,比奥运金牌的含金量还实在。
而国际奥委会馋中国啥?馋的是“靠谱”。里约奥运会开赛前场馆还在刷漆,运动员村没水没电。
东京奥运会亏了80亿美元,门票卖不动,赞助商怨声载道;巴黎奥运会还没办,预算已经超了30%。
对比之下,北京奥运会从申办到举办,预算没超一分,场馆按时交付,连志愿者的微笑都被外媒做成“教科书案例”。
考文垂这时候来中国,说是看全运会,不如说是来“实地考察”——全运会办得比某些国家的奥运会还热闹,41个大项、543个小项,从开幕式到赛事组织,滴水不漏。
可现在各国盼着中国办奥运会,其实私心也不少。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1.1万名运动员来了,带来的不光是比赛,还有商机——赞助商赚了21亿美元,旅游收入涨了30%,连非洲的运动员都在秀水街买了十件八件羽绒服。
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大家都想着“沾沾中国的光”:欧洲的体育品牌盼着借奥运卖货,东南亚的旅行社等着接中国游客的订单,连太平洋岛国斐济,都惦记着靠奥运期间的文化展示拉点援助。
印度的头痛,跟中国的“不想办”完全两码事。它前几年喊着要申办2032年奥运会,结果连申办文件都没按时交,国际奥委会去考察,发现德里的体育场馆一半是危房,地铁连运动员村都到不了,最后只能灰溜溜退出。
现在又盯着2036年,可问题一点没少:孟买的贫民窟离规划的奥运村只有3公里,拆迁得花120亿美元。
恒河的水污染超标20倍,赛艇比赛怕是得让运动员戴防毒面具;更别说印度的官僚效率,建个过街天桥都得审批两年,办奥运会这种大事,怕是得等到2056年才能准备好。
但中国这边的态度其实很明确:不是办不了,是得看值不值。
这些年办的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规模不小,花钱不多,赛后场馆全改成全民健身中心,老百姓下班能去打羽毛球、游泳,这种“惠民奥运”模式,比单纯追求“国际影响”实在多了。
国际奥委会想劝中国接2036年的活儿,怕是得拿出点诚意——比如分担成本、承诺赛后商业开发,光靠考文垂来“看全运会”说几句好话,怕是不好使。
毕竟中国现在的底气是:我家日子过得挺好,没必要为了面子硬撑着请客,真要请,也得是我愿意,而不是被人催着。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