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有钱也不行,9月3日的阅兵观礼台上,霍震霆这样的爱国商人才能,这说明了钱买不来祖国的信任!商人有两种,一种做生意像拨算盘,一种做生意像担使命。   在香港的社会与经济格局中,各大家族财团的地位和公众形象往往不仅由财富规模决定,更与其历史作为、社会贡献以及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密切相关。   霍氏家族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成员多次获邀参与国家级盛典,这种礼遇并非单纯源于商业成就,而是源于几代人对国家的深切认同与长期的实际付出。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霍震霆与儿子霍启刚、霍启山一同出席观礼。   霍家三人衣着整齐,神态庄重,即便天气炎热也始终保持端正姿态。   霍震霆在采访中表示,这是他第三次参与阅兵观礼,并提到对国家国防进步与整体发展的感受。   此外,霍家还宣布投资四千万元人民币支持内地体育事业发展,这一举动获得不少公众的赞许。   与霍家形成对比的是,同一时期香港首富李嘉诚并未出现在受邀名单之中。   李嘉诚的商业成就和财富体量在香港乃至全球都极为显著,但其公众形象与社会评价却颇具争议。   有评论指出,他虽从底层奋斗成为商业巨头,却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被批评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至被指责以投机手段推高房价、加重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   李嘉诚的经营模式常被形容为“囤地-捂盘-套现”,即早期低价购入土地,长期搁置开发,待地价攀升后高价转让,从中获取巨大利润。   例如,其在成都的南城都汇项目拖延开发长达十六年,最终转手获利逾三十八亿港元,这种行为不仅被地方政府列入融资黑名单,也加剧了住房资源的紧张和房价的上涨。   此外,在公摊面积的问题上,李嘉诚旗下项目被指设置过高比例,导致购房者实际得房率低,甚至通过公共区域二次出租获利,被批评为“三重剥削”。   他所控制的基建项目如港灯集团,电费水平也被指高于亚洲许多地区,加重了市民生活成本。   自2013年起,李嘉诚陆续出售于内地与香港的资产,并将大量资金转移至欧洲。   2025年,其出售四十三个港口的举动引发争议,由于这些港口承担着全国两成以上的货物吞吐量,且在关键时期将战略资产转予外资,被舆论批评为缺乏国家立场。   与李嘉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霍氏家族几代人所秉持的爱国传统。   霍英东在抗美援朝期间曾冒险组织船队,突破封锁向内地运送急需物资,包括燃油、药品和其他战略物资。   在那个特殊时期,他不仅要应对自然环境的挑战,还要躲避港英政府与国民党军队的拦截,甚至多次面临生命危险。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外资仍在犹豫观望之际,霍英东率先进入内地投资,成为最早支持经济建设的港商之一。   他投入巨资开发广州南沙,并在项目盈利后以象征性的一元人民币价格将其捐献给国家。   在体育领域,霍英东也作出过重要贡献,包括协助中国恢复在亚足联与国际奥委会的席位、推动北京申办奥运,以及设立体育基金以资助科研与运动员发展。   霍家在社会中所获得的尊重不仅源于其商业成就,更来自于家族成员长期以来的国家情怀与公开行动。   霍家成员日常出行并不依赖保镖随行,却从未遭遇安全威胁。   有分析指出,即便是当年以富豪为目标的绑架团伙,也明确避开霍家,反映出霍家在道义与社会认同上所占据的特殊地位。   霍英东逝世时以国旗覆柩,并以国葬规格安排后事,显示出国家对其贡献的高度认可。   而李嘉诚虽拥有巨大财富,其公众形象却始终备受争议,甚至出行常需保镖护卫,其子也曾遭遇绑架。   这种对比也从侧面反映出,在社会大众乃至国家层面,真正的尊重和认可是无法仅凭财富获取的。   纵观霍氏家族与李嘉诚家族的发展路径与公众评价,可以看出,在香港这样一个高度重视商业与社会并重的社会中,一个家族的价值不仅在于积累了多少财富,更在于如何运用这些财富,以及是否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霍家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尊重和荣誉来自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而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   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和传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