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称,“美国党”于当日成立,以还给人民自由。
这一枪直接对准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垄断百年的政治格局。
就在前一天,特朗普刚签署了争议巨大的“大而美”法案,而马斯克曾放话:“法案通过,第二天我就建党!”,他说到做到。
马斯克为啥要成立“美国党”?
可以说,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就是马斯克建美国党的导火索。这份法案直接捅了马斯克的命门,取消每辆电动车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让特斯拉一年少赚12亿美元补贴。
法案还猛加传统能源补贴,被马斯克骂成“疯狂支出”和“战略破产”。
法案通过前,他在“X”上连发8条帖文炮轰,甚至公开呼吁弹劾自己曾资助2.9亿美元的特朗普。
从政治理念上看,马斯克支持全球化、反对关税战,和美国政坛兴起的“新孤立主义”背道而驰。
他觉得美国再工业化应该培育新产业,这和传统政党的思路不一样。
更为深层的原因则可能是美国的选民厌倦两党政治极化严重,中间派选民的诉求老是被忽视,马斯克就想打着代表中间派利益的旗号,获得这部分选民支持。
美国社会对传统两党——民主党的“大政府倾向”与共和党建制派的“脱离群众”——积累了深重的疲惫与愤怒。
马斯克精准地捕捉到这股暗流。
现在,“美国党”以“还给人民自由”为旗帜,其潜台词直指两党都被特权阶层绑架,而他将代表被遗忘的“沉默大多数”。这面大旗,极具蛊惑力。
6月5日,马斯克就发起第一次投票:“要不要建个代表80%中间选民的新党?”
560万人参与,80.4%投赞成票。7月4日“大而美”法案签署当天,他再发起投票,124.9万人参与,65.4%支持建党。
两次投票,684万美网民用脚投票,成了“美国党”的起跑燃料。
“用10个席位撬动华盛顿”的疯狂计划?
马斯克可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临时起意。
他盘算着在参议院抢下2-3席,众议院拿下8-10席。要知道现在共和、民主两党在众议院只差6席!
这意味着只要“美国党”能拿下关键席位,就能让那些争议法案当场翻车。
“这就像用特斯拉颠覆汽车业,”政治分析师杰森·罗伊说,“他不需要多数席位,只要成为关键少数派,就能让两党像讨好国王一样讨好他。”
马斯克的战术极其精准:不搞全国铺开,他算透了美国“赢者通吃”的规则,2024年众议院共和党仅比民主党多4席,参议院两党51:49。
只要在佛罗里达、得克萨斯这类摇摆州拿下关键几票,他就能卡住法案咽喉。
比如“大而美”法案若多4张反对票就会流产,届时两党都得求他点头。
“美国党”的目标选民画像很清晰:对两党互撕厌烦的中间派、痴迷科技的Z世代年轻人、活跃在X平台的网红大V、硅谷自由派工程师。
政党纲领也直白:财政上抠门(反对乱发补贴),科技上撒钱(猛投AI、太空、脑机接口),外加“最大程度言论自由”,基本照搬他管理X平台的逻辑。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容易吗?
美国从19世纪中叶就形成了两党轮流坐庄,这么多年来,第三党就没成功问鼎过白宫。
“美国党”没成熟的政治网络,想马上出头很难。并且,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得是“自然出生公民”,马斯克出生在南非,当不了总统,只能靠代理人,这也增加了政治运作的难度。
再加上民主党和共和党跟各种利益集团深度绑定,把控着选举规则,对第三党那是各种排斥。
美国50个州对第三党选票准入规则苛刻:德州需8.3万选民联署,加州要收集7万签名,耗时烧钱。
更致命的是“赢者通吃”制度,1992年富豪佩罗拿下19%普选票,结果选举人票挂零。
共和党策略师已警告:马斯克建党只会分流共和党票仓,最后白送民主党赢更多席位。
所以,两党的反扑明枪暗箭齐发。
共和党筹款人莱文放话:“除非策反党内大佬,否则他一事无成!”
民主党则准备给他贴“富豪党”标签,刺激民粹抵制。马斯克的特斯拉已因他涉足政治遭殃:欧洲销量暴跌70%,SpaceX的NASA合同被特朗普威胁取消。
而马斯克自己的政治信誉也岌岌可危。
去年砸钱捧特朗普上位,今年骂特朗普“背叛”,共和党内部视他为“叛徒”,民主党敌视他垄断科技业。
连支持者都质疑:一个南非出生的首富,凭什么代表“美国人民”?
法律程序上,“美国党”仍是个问号。
成立合法政党需召开党代会、选举临时官员、注册政党名称,但马斯克仅靠一条推文宣告建党,具体合规性未知。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前顾问直言:“这更像行为艺术,除非他明天开始雇10万人扫街拉票。”
美国历史上,第三党往往是昙花一现,难逃“边缘化”命运。即使如此,马斯克的资源仍让两党不敢轻敌。
马斯克绝非普通挑战者,他手握万亿商业帝国、操控全球顶级社交平台、更具备打破常规的疯狂执行力。
他控制的X平台月活用户1.3亿,相当于全美1/3人口。
个人净资产超3500亿美元,抵得上2020年两党竞选总支出的25倍。
当被问到“钱从哪来”,马斯克只回了一句话:“我自掏腰包。”
“美国党”的诞生有何现实意义?
其一,或是对特朗普政府的“正面宣战”。
马斯克以无与伦比的舆论影响力和可能投入的天量资源,将矛头直指自己曾经的盟友——现任总统特朗普。
“大而美”法案由特朗普亲手签署生效,而马斯克成立新党的宣言,无异于是对白宫决策的公开反叛。
那些对增税法案不满的保守派选民、对共和党妥协姿态失望的民粹支持者,以及摇摆的中间派,都可能被马斯克“反建制”的旗帜分流。
特朗普的执政联盟,正面临内部撕裂的致命威胁。
其二,或是两党建制派的共同危机。
无论是民主党,还是被特朗普重塑后的共和党当权派,“美国党”的出现都意味着传统权力结构的崩裂。
它可能同时吸纳两党中的反叛者——厌倦党派恶斗的年轻选民、质疑经济政策的科技精英、呼吁财政保守的草根群体。
在选民基础本就极化的2025年,这一新势力的崛起,让明年中期选举的走向更加诡谲难测。
马斯克能否用“科技+流量”的组合拳,真正撼动两党铁桶般的选举机器?
“美国党”会成为搅动死水的鲶鱼,还是又一闪而逝的流星?
有一点毋庸置疑:当世界首富不再满足于商业版图的扩张,而是将目光投向最高政治权力,决心单挑整个两党建制派时,美国乃至全球的政治规则,都面临被重新书写的可能。
“美国党”的成立,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一个狂野的惊叹号!它标志着美国政治正式进入了一个充满未知、高风险与颠覆可能的“马斯克时代”。硅谷的代码,已经开始尝试编译华盛顿的权力方程式。
当金钱、科技、流量与颠覆传统的野心在美国权力场激烈碰撞,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或许,真正的答案,早已藏在每一个对现状不满的美国选民心中——他们手中的选票,终将决定马斯克这场豪赌,是封神,还是成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