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迫在眉睫
兴盛一时的广州水上公交,陆续迎来停运。
最近,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以下称“水巴运营公司”)发布公告称,因长洲码头需进行升级改造,水上公交S10“鱼珠—长洲”航线于2025年4月29日首班起暂停营运,复航时间待定。
而在两周前,其刚刚停运了S05号水上公交。如今还在正常运行的广州水上公交,仅剩下2条航线,分别为S06(黄沙—白鹅潭艺术中心码头)和S09(白蚬壳—白鹤洞)。
水上公交是广州这座岭南水乡独特的交通方式,被当地人称为水上巴士(简称“水巴”),经历了数年辉煌。在20世纪80年代,广州水上客运年客流量一度超过一亿人次,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然而,和不少城市一样,广州的水巴正一步步退出公共交通系统。
广州水巴 图源/水巴运营公司官网
“最美水巴”线路迎告别
据了解,水巴S10“鱼珠—长洲”航线暂停营运是因长洲码头适应新要求进行升级改造。不过,随着水巴S10的暂停运营,不少广州市民发现,曾经在全市随处可见的水巴,如今只剩下两条还在运营。
作为岭南水乡,广州水网密布,全市有着1718条河流(骨干河流30条、河涌1688条),水域面积达755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05%。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主要河流有珠江广州段、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泥河等。这样的水文环境,曾经催生出多条水巴线路,在公众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十年前,广州的水巴线路,就有二十几条。
广州水巴 图源/水巴运营公司官网
广州水巴S05线是连接长洲岛上深井码头和海珠区新洲码头的水巴航线,也是目前长洲岛与海珠区唯一的水巴航线。今年4月10日21:45从深井开往新洲、22:00自新洲开往深井的航线,成为了广州水巴S05线的“末班船”。此前,该趟水巴仅有6分钟的短途航程、票价2元。现在,长洲岛往来海珠区将不再有水巴。
事实上,水巴S05还是一条“网红线”。2元票价,能看绝美江上日落,还可以去往长洲岛上游玩,被不少网友称为“广州最美水巴航线”。不少网友更开发了从鱼珠出发到长洲岛,然后游览深井古村,最后从深井码头乘船回到新洲的广州旅行线路。这条线路省钱的核心在于“游船”每段仅2元的票价。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两年,水巴运营企业陆续停运多条低客运量线路。
比如,2025年2月15日,水巴S04(西堤—鳌洲)、S08(省总—堑口)正式停运。2024年,S02(天字—中大)、S07(天字—纺织)、S11(中大—海心沙)、S13(黄沙—南浦)航线相继停运。
停运背后
在S05停运之后,不少当地市民表达了惋惜。有当地居民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现在S05停航,以后虽然能坐地铁出行,但总归没有轮渡乘坐舒适。”该居民回忆,在他小时候没有水巴,居民出行依靠划小船往返,十分不便。后来逐渐有了水巴,近两年还有了地铁。
据多位当地居民回忆,20世纪60年代,深井—新洲航线开通,开始使用的渡船为柴油机木壳船,单程票价为5分钱。
而日益严重的亏损,则被认为是越来越多水巴线路停运的直接原因。
水巴运营公司则对外表示,目前水巴S05投入使用一艘299客位船舶,数据显示,2024年S05“深井—新洲”航线平均每航班客运量约25人(车)次,平均上座率仅为8%左右。全年航线亏损超300万元。
而在上述广州居民看来,造成水巴S05号停运的直接原因,源于地铁对客流量的分担。“自从7号线开通之后,再坐S05,明显感觉人少多了。”
数据显示,2023年S05全年客运量超80万人次,广州地铁7号线开通后的2024年,客运量锐减超20万人次,年客运量仅为60余万人次。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水上巴士客运量仅为约850万人次,与水巴规划之初相比,客流锐减超六成。到了今年1月,广州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为1135万人次,水巴日均客运量为2万人次,占比仅为0.2%。
与此同时,广州地铁2025年3月公布的2024年客运量年度信息显示,2024年广州地铁日均客运量为888.04万人次,比上一年上涨了3.6%,单日最高客运量为1220.2万人次。
广州地铁7号线的二期工程(大学城南站—燕山站),于2023年底开通运营。其中就包括与此次S05线停运密切相关的广州地铁深井站,其位于长洲街道金洲南路,正是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的起点站。
此外,S05线水巴停靠的深井码头,是一个始建于1986年的水上交通枢纽,见证了广州黄埔区与海珠区之间往来的变迁。
有广州客轮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该航线取消的首要原因是沿线码头规格较小,大船靠泊存在安全隐患,但客轮公司连年亏损,无力承担码头升级的投入。
“水巴其实是一种轮渡,如果回到30年前,不少城市都存在大量行人和自行车依靠轮渡过江的现象。但随着陆路交通的不断发展,不少水网密布的城市修建了越来越多桥梁和地铁,轮渡的通勤通达性开始不断下降。”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出路何在?
据了解,在20世纪80年代,广州水上客运年客流量一度超过一亿人次,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随着越来越多桥梁和地铁的开通,水上公共交通会逐步走向终结?
随着多条水巴线路陆续停运,不少当地居民发现自身出行受到了较大影响。上述广州居民也表示,坐船上班与坐地铁上班感受完全不同。地铁虽然方便快捷,但在密闭空间中的感受,远不如在船舱中轻松自在。
不少在水巴沿线居住的网友也开始感到出行的便捷性大打折扣。在S05停运之后,有网友称其上班时间直接从十分钟变成一小时,需要乘地铁绕行很远;同样在今年2月,在广州水巴S04(西堤—鳌洲)和水巴S08(省总—堑口)两条航线停止营运之后,部分网友留言称“停运后,去对岸医院要绕很远”。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水上交通的竞争力取决于便捷性、经济性等维度,随着桥梁/道路完善,其作用自然下降,但局部需求(如未通桥区域)仍存在。
值得关注的是,多年来广州水巴单条航线的票价一直为2元。
“这其实涉及企业运营成本的经济性问题。公共交通企业一部分收入依靠政府补助,另外一部分则依赖票价收入,而客流量存在一个平衡点,一旦低于此,企业运营就会陷入亏损。相对而言,水巴本身的运营成本较高,如果想继续维持这一交通形式,票价可能需要一定调整,最终达到企业能经营下去的平衡点。”程世东分析。
除了调整票价,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调整线路吸引客流量则是另外一条路。
事实上,国内存在水巴的城市不少,包括重庆、武汉、上海等,但这些城市轮渡运行主要线路和目的,能明显感觉出是为了服务游客。
以武汉为例,在武昌中华路码头和汉口武汉关码头,经常能看到排着长队,背着相机的游客肩并肩,等待武汉轮渡。800人的渡轮几乎班班爆满。据悉,该轮渡票价在白天是1.5元,晚上8点之后为10元。
据了解,水巴运营公司,也逐渐开始探索水巴转型发展珠江日游。自2024年5月起,其已开通多条日游航线,覆盖了广州珠江沿线的多个知名景点。此前广州的游船旅游项目,多集中于晚上6点之后的珠江夜游。
作者:赵越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