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特殊人群要的不是优待是公平

□张川(吉首大学)

9月29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今年5月初,自己通过得力集团的三轮面试后,在入职报到当天因为走路跛脚问题被辞退。随后得力集团CEO在评论区留言致歉,表示将妥善处理此事。后续该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得力辞退跛脚员工事件后续》,表示考虑到若重新入职后有可能受到的舆论影响,目前不愿意回到得力,并且也在接触其他公司。

看见这样的新闻,着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特殊人群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就远超普通群体。好不容易获得的工作机会,最终却以这样的结局收尾,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二次伤害。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案例远非个例。从自闭症学生入学被劝退、历经波折才得以就读,到残疾员工通过多轮面试后,却在入职首日因走路跛脚被劝退……这些事件提醒我们,特殊群体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隐性的偏见。尽管社会在进步,但特殊人群在教育、就业等关键领域,仍然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更包容的社会环境。

说到底,这类事件背后往往有着现实的经济考量。在部分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中,雇佣特殊人群意味着更多照顾、更多麻烦、更多成本。在这一语境下,劝退显然成了规避潜在风险、降低成本的“最优解”。

一个真正文明先进的社会,其标志之一便是对所有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具备足够的包容度和人文关怀。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永远处于健康强壮的状态,每个人都可能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成为需要被关照的对象。一个缺乏人文温度、只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也注定难以获得长远的发展和社会的尊重。

引人深思的是,从当事人的发帖内容来看,其经历了三轮面试,包括两轮线上、一轮线下。按照该HR的行事逻辑,如果一开始就是线下面试,当事人可能连获得工作机会的资格都没有。从舆论角度看,事情若真那样发展,甚至没有机会通过发帖引发公众关注。没有入职,就没有被劝退的后续,事件也就不会进入公共视野,最终的结果便是“没有任何结果”。

对于特殊人群而言,能够正常融入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奢望。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并非如何应对工作压力或情感困扰,而是如何跨越门槛,获得一个产生这些“普通压力”的机会。他们的困境,在于连“成为普通人”的资格都需要争取。而这类人群想要的,从不是什么优待,只是公平。基于此,我们必须追问:劝退他们的,真的是“跛脚”,还是社会中那些有形或无形的歧视目光?

尽管如此,为特殊人群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能凭借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仍十分必要。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重演,还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坚持用关爱与宽容,为他们清除更多“拦路虎”。只有当政策有力度、企业有担当、社会有温度,特殊人群才能真正融入社会,拥有平等且有尊严的发展空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