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巴黎奥运会,正在成为00后的主场。

先有小孩姐黄雨婷、小孩哥盛李豪在射击混合团体十米气步枪项目上,拿下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首金,靠网名强势出圈。

“光靠干饭就”淡定夺金的盛李豪,采访中反而说“教练太焦虑”。

阿条姐、干饭哥:暑期实践顺便来拿个金牌

再有新任网球女王郑钦文汗洒红土,拿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

泳池里,潘展乐横空出世,狂破100米自由泳的世界纪录,采访“凡尔赛”发言“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

“跳水梦之队”依然是稳稳的幸福,女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拿下金牌,陈芋汐和全红婵活泼笑对镜头:“小小巴黎,拿捏。”

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两位妹妹也都以断层领先的成绩,拿下了冠亚军。

“几年的努力,三场比赛,十五个动作”,全红婵卫冕,陈芋汐紧随其后。

比赛结束后,两人拥抱在一起

当大家在为如火如荼的赛事紧张兴奋时,全妹这边从人到奥运村开始就早已拉满了“超绝松弛感”。

向郭晶晶的镜头飞吻,和谷爱凌开心“贴贴”,赛后带着金牌转圈入场,在媒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痛包”(挂满自己周边徽章的包包)。

从东京惊艳首秀,到巴黎再创辉煌,三年时间,全妹直接从“社恐”进化成“社交恐怖分子”了。

01

人类对于全红婵的幽默

开发还不到10%

东京奥运赛季时,全红婵肉眼可见还是一个腼腆的小朋友。

观众们是实打实地“看着她长大”。

出征东奥之前,全红婵就像刚正式上班的00后,采访中透露出浓浓的“班味”,说自己“一训练就困”。

全红婵出征东京奥运会前的央视采访

彼时,面对镜头还不太熟练的全妹,贡献了许多可爱瞬间。

当记者提问时:“你性格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她满脸疑惑:“谢哥是谁啊?”

2021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会、全运会跳水资格赛赛后采访

到了今年的巴黎奥运会,自称“搞笑女”的全妹,采访能力已经进化到Next Level了。

从面对镜头就紧张,不知道说些什么,到现在主动和记者们开玩笑玩梗,秉持着“不白来嗷,大家都不白来”的态度,频频制造金句。

当抵达巴黎奥运村时,经过十几小时飞行行程,全妹顶着一副还没睡醒的“鸡窝头”和记者说:“我的头发巨油,可以炒菜了。”

巴黎奥运会中国跳水队抵达巴黎采访

别国选手的镜头里,她背包上满满的玩偶挂件,被网友调侃像迪士尼门口卖假货的。

在巴黎奥运会官网上,点击就能听到全妹用超萌广普奶音念自己的名字:

“全红肠,全——红——肠——”

可爱到让人怒听十遍。

巴黎奥运会官网

当双人10米跳台获得金牌之后,陈芋汐谈起带伤备战的担忧而眼眶湿润时,全妹先是担心地看了看姐姐并抱住她,然后嗔怪记者:

“我已经安慰过了,都是你!怎么赔偿你说吧!”

看得人心软软的。

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赛后央视采访

在奥运村,遇到外国路人问“How are you today?”,全妹竖起大拇指“good good”。

就算对方说英语听不懂,也丝毫不影响“社牛”全妹拿出金牌小小拿捏一番:“一般一般,世界第一。”

从各种可爱碎片中可以看出,人类对于全红婵的幽默开发还不到10%。

而在赛场上,从东京奥运会惊艳了世界开始,加注在全红婵身上的,仿佛就是天才叙事。

但“没有震惊水花,震惊了世界”的全红婵,一开始并不是万众瞩目的那个。

在这次的巴黎奥运会专访中,陈芋汐和全红婵都回忆起13岁时刚参加全国大赛时的“炸毛小黄毛”全妹。

奥林匹克运动会采访全红婵&陈芋汐|“想抱抱两年前的自己”

那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选拔首站,全红婵当时效力于广东省跳水队,身材瘦小,还有一头狂放不羁的黄色短发。

“黄毛”是因为经常训练,头发被泳池里含有化学成分的水漂黄。

当时,全红婵第一次见到国家跳水队的张家齐和陈芋汐,不知道怎么才能熟悉起来的她在一旁不知所措地捋着“黄毛”,被记者问到认识她们吗,全妹一脸懵圈地摇头:

“但是在电视上见过。”

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选拔首站石家庄站赛后采访

全红婵7岁开始学跳水,11岁由于跳水成绩优异,被输送至广东省跳水队,13岁参加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获得冠军。

而张家齐和陈芋汐,一个从小练跳水,一个来自体育世家。

本来未满14岁的全红婵年龄不够参加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也只是教练想让她见见世面、在全国赛场中露下脸才参加的。

结果正好赶上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刚好够上了参赛年龄和资格,全红婵成为出征的梦之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员。

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选拔首战赛后央视采访

或许正是因为她之前没有参加国际大赛的经验,才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强大心态和专注力。

当被记者问及和世界冠军同台竞技会不会紧张时,她说:

“没事跟谁比都一样,不管怎么样跳好自己就行了。”

2021全国跳水冠军赛赛后采访

于是,在东京奥运会的首次大秀上,全红婵就以5跳3满分、总分466.2的成绩夺得金牌,刷新女子10米跳台世界纪录,如破天惊雷一般横空出世。

纪录片《绽放巴黎》“跳水姐妹”

一时之间风光无两,“跳水满分教科书”、“水花消失术”、“大魔王红姐”的评价与称号也因此诞生。

如果光看热搜上活泼开朗的全红婵,可能观众们对她的印象,仅仅是“完美”且“轻松”的跳水天才。

毕竟每每出圈的,都是她的出色表现。

但竞技体育从来都不是天才二字能够概括,“天才出世”之后的故事,鲜有人知。

02

跳水天才的生长痛

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之后,全红婵迎来了身体发育的高峰期。

这个几乎每个跳水运动员都要面临的困难,对于天才也不会网开一面。

正值“发育关”的全红婵,能力的提升速度远远赶不上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

从14岁到17岁,身高长了7厘米,体重长了6公斤。

全红婵现在的指导教练,也是跳水大满贯、5块奥运金牌得主陈若琳曾在采访中说:“对于女子10米跳台这个项目来讲,胖一斤都会像是在负重训练。”

央视新闻专访陈若琳“我在全红婵身上看到了自己”

即使是日复一日重复的动作训练,好不容易练到完美,过一段时间又做不好了,需要像没学过一样重新再练。

发育期每天身体的体型与重量都在发生变化,身体需要不断地重新适应,训练的状态、比赛的表现也都相应不稳定。

以“207C”这个技术动作为例,要求运动员抱膝向后翻腾三周半后入水,难度系数3.3,属于偏难的动作。

其中“向后翻腾”是一个难点,完成动作和打开身体的时机影响入水角度和水花大小,需要运动员有极强的身体控制能力、起跳的爆发力与对视觉盲区的感知力,来精准定位入水点。

东京奥运会之后,全红婵在“207C”这个动作上要么是近乎完美,要么是“炸鱼”,一个动作得分就可以相差20分。

纪录片《人在奥运年》教练陈若琳

急速增长的体重和身高,使得整体表现远不如之前轻盈有力。

东京奥运会上,刚满14岁的全红婵身形又小又轻,做这个动作时恨不得刚起跳,还在跳台之上的时候就能翻两周。

而在近两年比赛和练习中,每次刚翻完第一周时,人已经落在跳台以下的位置了,正如全红婵自己经常提到的感受“跳不起来”、“跳不动”。

纪录片《绽放巴黎》“跳水姐妹”

当天才运动员遇到难过的发育关,这也是10米跳台运动员新旧交替如此之快、美丽却残酷的原因所在。

身体的变化、成绩的下降,甚至可能加倍训练也赶不上之前的自己。运动员在身体和心态上都被沮丧和不确定性持续折磨着。

纪录片《人在奥运年》

与此同时,不得不面对随时有可能天赋极佳、赶超自己的新人横空出世,以及还有极少数适应和度过了发育关、经验丰富的前辈在稳定输出。

跳水是中国观众在世界级比赛中最为期待的优势项目之一,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选手周继红夺下首枚跳水金牌后,到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中国跳水队人才辈出,40年间几代人的努力已经积累了50枚金牌。

因此在运动员的选拔上也秉持着一如既往的高标准。如果运动员挺不过发育关,拿不了好成绩,那么很快就有可能被更年轻更优秀的力量取代。

央视新闻专访陈若琳“我在全红婵身上看到了自己”

在2004年出生的奥运跳水冠军张家齐的身上,可以看到女子10米跳台选手近乎残忍的更新换代。

和全红婵一样天赋异禀,2016年首次参加全国大赛的张家齐勇夺金牌,成为一颗令人冉冉升起的跳水新星。同年里约奥运会时,却因为比参赛标准年龄小一岁,而未能入选。

然而5年后,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年龄上不占优势、正在经历发育关且有伤病在身的张家齐,遇到了横空出世的全红婵和比自己更年轻稳定的陈芋汐,因此没能获得女子单人10米跳台的参赛资格,仅仅参加了双人项目。

到今年的巴黎奥运会,当初被万众期待的“最萌跳水冠军”张家齐,没有参加任何一项跳水比赛。

北京青年×凉子访谈录《奥运冠军张家齐》

而如今,全红婵同样面临发育的挑战,让17岁的她说出:

“我也年轻过,但是我怎么都找不回年轻的感觉了。”

纪录片《人在奥运年》

随着年龄与心智的增长,向来活泼的全红婵也有了寡言多思的时刻。

14岁参加东京奥运会选拔赛时,她在采访中提到玩手游还会满脸兴奋,笑着抱怨因为未成年所以玩游戏有时间限制,一小时只能打两盘。

2021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会、全运会跳水资格赛赛后采访

而在今年的备战巴黎纪录片中,17岁的她显得有点心事重重:

“我就觉得之前很爱玩,为什么现在感觉不是很爱玩了呢?就觉得没什么乐趣了。”

纪录片《逐梦巴黎》

会意识到:跳水不仅是自己的“热爱”,也是“工作”。

纪录片《人在奥运年》

在训练和比赛中面临接连的失败时,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这样跳不好了,甚至是不是该放弃了。

纪录片《绽放巴黎》“跳水姐妹”

荣光背后,全红婵带着自己的成长心事,来到巴黎:

“如果以后要是不练了,他们(粉丝)还能喜欢我吗?他们应该喜欢的是跳水这个运动吧。”

纪录片《逐梦巴黎》

03

努力会兑现天赋

面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和变化,在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到2023年的10场比赛中,全红婵在10米台女子单人项目中赢下3枚金牌。

和她一起包揽近三年世界跳水赛事冠亚军的,是队友陈芋汐。

这一对跳水双子星,自从2022年组成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组合后,凭借“断层”实力和稳定成绩,可以说是“稳赢”的存在,这次巴黎奥运会也不负众望地拿到了双人金牌。

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夺金,左为陈芋汐,右为全红婵

然而,在这对双子星的单人赛事较量中,观众们常常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她们其中任何一人都在女台这个项目拥有“统治力”,但作为同届选手,不得不在每场比赛中分出高下。

但是对于她们来说,更多的是惺惺相惜、互相成就。正是因为有彼此的存在,才能让自己有突破极限、更进一步的动力。

纪录片《绽放巴黎》“跳水姐妹”

陈芋汐提及10米跳台的单人竞争时直言:“真的就是不停地卷,我都给自己卷成450(分)了。”

“当时都不太敢想我能跳到那么高的分,也是因为她(全红婵)的出现,不断地督促我去进步。”

纪录片《人在奥运年》陈芋汐《逆生长》

全红婵也在采访中感叹,“(中国女子十米跳台)太卷了,一个比一个卷”。

2022年央视体育频道采访全红婵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生长痛的困境之下,全红婵只能投身于训练场中,加倍地打磨自己的实力与心态。

央视新闻专访陈若琳“我在全红婵身上看到了自己”

在训练和比赛中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也会坚持去把它做到为止”。

奥林匹克运动会采访全红婵&陈芋汐|“想抱抱两年前的自己”

队友陈芋汐也非常佩服全红婵的韧劲:“她最早一个来,最晚一个走,包括她对动作的专注,然后对动作细节能不断地这么去打磨”。

纪录片《绽放巴黎》“跳水姐妹”

同时,心态上的细微调整,更是顶尖选手的必修课。

激烈的竞技体育会在电光火石之间分出胜负,而心态正是让运动员“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重要因素。

面对期待与压力,全红婵的心态也会不由变得微妙。

有时也会被“想要得满分”、“想要拿冠军”的想法干扰,导致动作发紧或者变形,出现失误。

纪录片《绽放巴黎》“跳水姐妹”,全红婵207C出现失误

即使自己训练过千百次的“2组”动作,依然会被“做不好”的担忧慑住,每场比赛都在和自己内心的恐惧重新较量。

“2组”动作是指面对板(台)向后跳水,包括207C

面对全力准备后依然失败的挫败和沮丧时,她也会在赛场上抱着师兄哭泣,眼含泪光地苛责自己:

“没有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吧,老是差那么一点,总是不够完美。”

但紧接着又调整自己说“过就过了嘛,下一场咱们能赢回来”,坚韧到有时候大家也会忘记她今年刚17岁。

来源:202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赛后采访

正是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害怕、失败与再调整,才逐渐淬炼出赛场上眼神坚定、心脏强大、动作利落的全红婵。

如今再提起“噩梦”一般的“207C”,她会说:

“现在站上去感觉就没有那种很害怕很恐怖的感觉。”

天才的背后,是一遍遍练习的兑现。

央视纪录片《绽放巴黎》“跳水姐妹”

今年夏天,全红婵再次成功站上了巴黎的十米台。

单人预赛中,全红婵跳出了教科书版的207C,取得了87.45的成绩。

决赛中,同样是第四跳选择了207C动作。

这次,全红婵拿下了92.40的超高分。

207C没能打败全红婵。

担任解说员的里约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陈艾森,在全红婵跳完后,说:“之前的(还)不太稳定,但她现在的207C完成非常好。”

曾有人说,“能打败全红婵的,只有全红婵”。

此刻,在全世界的见证下,全红婵,赢了自己。

“连水花都被训练得收紧自己,降低存在感!”

有教练曾经说全红婵,“胆子大,她不怕水也不爱哭。”

最后一跳完成之后,她却在和教练陈若琳拥抱的时候,落下了眼泪。

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故事,天才、伯乐、伙伴……努力没有被浪费,天赋得以被看见,大家的目光加持着这种幸运。

比起三年前手握跳水界大女主剧本横空出世的“大魔王红姐”,收获了巴黎的无数掌声和又一块金牌之后,全红婵依然做到了对自己的承诺:

“永远都向前。”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