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老炮儿》的人估计还记得,里面冯小刚饰演的六爷做人做事时透出来的那股旧时代江湖气。遇上天大的事,不服就约上地方打一场呗。 这个“茬架”严格来说就叫做民间私斗,在法律意识淡薄、地方管理混乱的年代,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纠纷做法。 打架斗殴是违法行为,但隔着时代的烟尘乍一看,似乎还真有点讲究江湖秩序那味。
带管制刀具上街也是要被没收处罚的 小朋友们不要学 但如果这事发生在以前的南方,事情的走向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剧情。 在偏远的南方,历史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摩擦私斗往往会演变成大规模械斗。都不用约什么地点,就是直接喊人抄家伙,然后往对方的住宅、宗祠、或者村落进攻过去。 这个,一般就叫做宗族械斗。
一些宗族械斗甚至有长枪阵法组织 有一些文章喜欢以闽南地区曾经凶狠的宗族械斗史为噱头,来探讨“中国哪里的人最能打”这种永远说不清的伪命题,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做法。 我国民间乡村地区从明清到9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的械斗冲突,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恩怨情仇牵扯数十代人。其中既有历史的缘由,也有地区经济的影响,更受到文化观念的左右。 一些被真实记载的案例说出来,年轻人可能都难以置信。那个处处充满危险与冲突的年代,离我们也不过只有一代人的距离。
宗族械斗,历来以福建、广东、广西这三大沿海地区为甚。细究其根因,大概得回溯到明清交替之际。 彼时大明国力衰弱,管控难抵边陲。而福建沿海倭寇频犯,百姓不堪其扰。当时流寇可不是小偷小摸那种,经商之人遇到海贼常常是人死船沉,财产尽失。 明朝时福建有一起史称“玻寨血案”的事件,就是数千流寇于除夕夜突袭碧溪村杨姓玻寨,一夜之间几乎屠尽全村将其灭族。
福建“闽清娘寨”:传说中一位姓严的女子在被土匪灭族后作为幸存者到此重振起家 在此历史背景下,沿海各地人民只能依靠加强族人间的联系,相互保护共同抵御外敌。现在在广东、广西、福建各地都能找到的碉堡式楼寨,很多就是当时同宗族的大家庭一起建起来抵抗匪寇进攻的。 宗族意识加强的同时,尚武之风也盛行于这片土地。 洪拳、白鹤、咏春、五祖拳……中国传统武术的诸多流派在此蓬勃发展。除了武艺,还有战阵。 传说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是见了当地人的“长枪阵”受到启发,研究出了独特的抗倭战法。是否真实暂且不论,但当地人作为俞大猷“俞家军”的主力和戚继光“戚家军”的帮手,岂有不骁勇善战之理?
戚继光独创的“鸳鸯阵” 既有武艺,又习得战阵。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历史上闽南人的“宗族械斗”打得那么大阵仗了吧? 光绪年间晋江的“都蔡械斗”因翻修祠堂冲突而起,两家各请来附近二十几地帮手,械斗时间持续长达6年之久,有记载的死亡300余人。 而泉州的“东西佛械斗”始于清康乾年间,据传一开始也是由两姓口角引起。后来有一次一方持其村中大帝庙乌旗去打,大获全胜;下次对方也学着持彼村中天后庙白旗去打,反败为胜。 于是他们的后人就每次都分别举乌白旗去械斗,一直从清朝相杀到解放前夕才告终结。诸如此类从一代人的恩怨变成世仇的案例不胜枚举。
举旗游神前的“出征合影” 引发械斗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争夺资源的问题。 沿海地区多聚族而居,村寨之间距离很近。但可供耕种的田地不多,更重要还有水利灌溉权的争夺。水利设施不发达的情况下,上流一截下游水田就旱坏了,争端一起,械斗就生。 此外还有码头港湾的地盘争夺,甚至风水坟地、迎神赛会过程中的争执也可能演变成一场长达数年的两村械斗。
演变成文明民俗活动的潮汕游神赛会 一些依旧保留了“争”的意头 到了清末民初,各式各样的枪械弹药开始流入民间。而沿海地区与洋人贸易往来发达,进口枪火弹药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推算1924年最动荡的时候,广东一省的枪支就多达四百万支。以当时全省人口不过两千多万计,每五个人就有一支枪。而有钱的商会、军事组织发达的宗族甚至搞来了一些土炮。 于是场面变得难以控制起来。1912年花县三华店乡与毕村械斗,双方动用了大炮互轰;1926年台山县官窦乡伍族内部械斗,动用步枪上百杆,大炮十余尊……
民国广西民兵团装备 在1994年,广西北海市两村械斗,现场有十门土炮对轰。最终当地政府出动了武警部队、武装民兵、公安干警、县工作队共1500人冒着生命危险突入现场,才平息了这次事件。 而1993年湖南郴州也是两村械斗,五千余人携各式武器装备加入战局。当时的械斗已经发展到村民会提前组织挖战壕、利用山地步炮协同作战进攻了……最终也是军警顶着枪林弹雨介入现场抓人调和止战,但在现代化武器的“加持”下,其死伤数目令人咂舌。 事后,警方清点缴获物资有炮车4部,炮95门,土枪57枝,炸药233公斤,雷管2590发,土手雷255枚,导火索350米,铁砂10斤。
民间械斗是绝对不可取的违法犯罪行为,现在在全国各地也已几近消失。
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存在了上百年的根本矛盾——生存资源不足问题才最终得到解决。
这也正印证了那句我们坚信不疑的老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