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菱形主梁外形设计,优化盖梁端头造型,增设梁体结构抗拔构件……近日,随着房山区恢复重建工程全面加速,在十渡镇涞宝路施工现场,一系列经过全新设计优化后的科技之路、创新之桥正逐一与市民见面。设计方北京建工市政路桥所属北京市政专业设计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勇介绍,目前涞宝路沿线24.7公里受损道路和22座水毁桥梁已全部完成设计工作进入施工阶段,竣工后,这些道路桥梁不但将大幅提高抗洪和抗灾能力,更将成为包含科技元素的智慧路桥。

涞宝路沿线95%桥梁被毁

涞宝路位于房山区西南部,横跨张坊镇、十渡镇、蒲洼乡,全长50.75公里,是该区域最重要的道路,也是当地居民的生命通道,服务张坊、十渡、蒲洼3个乡镇4万余人日常出行。同时,作为房山区十渡景区必经之路,涞宝路是房山区的重要旅游通路,沿线分布着张坊古战道、乐谷银滩、孤山寨、拒马乐园、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蒲洼自然保护区等20余个旅游景区,3个乡镇高峰游客人数360万人次/年。

去年7月强降雨来袭后,涞宝路全线道路设施受损严重,水毁路段全长24.7公里,占比49%。涞宝路沿线上23座桥梁,除五渡桥保持完好外,其余22座均存在不同程度损毁,占比95.7%。为了满足沿线居民出行需要,为灾区重建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北京建工市政路桥所属北京市政专业设计院承担并完成了房山区10条县级公路、5个乡镇94条乡村道路共计328公里的道路重建设计,涞宝路是其中的代表项目之一。

“一桥一方案”提高抗洪能力

作为该地区水毁最为严重的道路设施,涞宝路的修复首先得经过严密的方案设计。通过20天实地勘察灾损情况,设计师们针对涞宝路22座桥梁,列出了630页的恢复重建设计方案。“为提升设计效率,我们12名设计人员,共分为3个专业设计小组,从基础加固、桥梁重建、附属修复、桥头路基加强防护等几大类别同时进行设计,用2周时间完成22做桥梁修复设计,基本平均每半天即可完成一个桥梁设计工作。”设计师郝建华说道。

由于大部分水毁桥梁位于十渡风景区,桥梁景观功能强,设计师们针对每座桥的特点量身打造了“一桥一方案”。比如,在六渡、九渡、十渡桥梁设计中,设计人员着重考虑了新建桥孔与老桥的衔接,新建桥梁的上、下部结构形式与老桥匹配等因素,最终的方案既提高了老桥的行洪能力又延续了老桥的景观效果。

不仅如此,每个方案都含有大量的创新因素。在保证美观度的同时,提高抗洪能力是本次设计人员的核心重点工作。在义合桥等重建桥梁中,由于多数桥梁地处洪水重点冲击点,设计人员特别采用抗洪水冲刷的技术创新,通过对主梁外形进行优化,首创菱形设计,削弱洪水的冲击影响;对盖梁外形进行优化设计,端头为船头造型,分流漂流物并阻挡大型漂流物对梁体撞击,提高结构在洪灾下的生存能力;主梁与下部结构增设抗拔措施,防止洪水冲击而导致梁体整体倾覆。此外,设计中在桥头设置弧形防冲刷挡墙,挡墙墙趾外侧增设扣墙,扣墙外侧增设铅丝石笼护坦,提升桥头路基防冲刷能力。

装配化护栏体系有效提高防灾能力

涞宝路全线冲毁的4座桥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原桥下部采用扩大基础,在裹挟着泥沙、石块等洪水的冲刷下,基础被掏空进而引起桥梁垮塌或完全冲毁。考虑到近些年极端天气频增的因素,同时拒马河河道蜿蜒曲折,洪水对基础冲刷严重,扩大基础的缺点被放大。此次冲毁桥梁的重建均采用桩基础设计,并根据现况河道规模布设桥梁,以满足河道行洪需求。

此外,本次设计人员还发现,由于原有桥两侧护栏通常采用固定式安装,不便于拆卸,因此当洪水来临后,护栏上将堆满洪水带来的各种杂物,严重阻碍河道行洪同时还造成了桥梁部分附属设施的次生破坏。为此,本次恢复重建中,设计人员专门设计采用了装配化的护栏体系,可于洪水到来前快速拆卸,洪水过后快速恢复安装,有效的提高了桥梁的防灾能力。

刘勇介绍,目前北京市政专业设计院正在进行设计验收工作,道路工程主体施工已完成,桥梁正在进行上部箱梁施工,全部重建道路和桥梁将于2024年4月底竣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通讯员 刘秀清

编辑/张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