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王艳芝

我出生在山东北部的农村,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田到户,可是家家都不富裕,粮食虽然够吃,可经济上还是很匮乏。

父母生了我们姐弟两个,一家4口人还住在爷爷奶奶留下来的那三间土坯房子里。

83年我家盖房,娘收留一个落难女孩,十二年后,女孩再次登门

为了改变居住环境,父母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日积月累的攒了点钱,准备盖4间新房子。

父亲去大队找村干部批了4间房子的宅基地,于是,决定第二年也就是83年开春的时候,就建房子。

大姑从他们村里给找了几个瓦工师傅,小工就是自己家里的亲戚,还有村里处的不错的邻居。

父亲说,亲戚们算是帮工,但邻居要按小工给钱,可邻居们说啥也不要,说乡里乡亲的,谁也有需要帮忙的时候,还说父亲平常没少帮他们。

父母都是善良本份的实在人,在村里同姓人当中,辈份算是中等,不管平辈、晚辈的尊称他们一声哥嫂、叔婶,他们都是笑脸相迎,然后热情的回复一句。

父母常跟我们讲为人处事的道理:邻里之间一定要好好相处,不管谁家遇到点难事,能帮的一定要伸手帮一把,还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敬别人也是敬自己。

每逢村里有婚丧嫁娶,打墙盖屋,或者是谁家遇到点困难,父母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的能帮就帮,从不袖手旁观。

这次我们家盖房,邻居们也是记着父母的好,没用招呼,自告奋勇的前来帮忙,而且还不计报酬,父母很感激。

父亲说,虽然盖房子的钱很紧张,要节省着花,可节省要从咱自家人身上节省,不能亏待了来咱家帮忙盖房的瓦工师傅和亲戚乡邻。

父亲吩咐母亲,要多蒸馒头、多炒菜,毕竟搬石头搬砖的都是些体力活,一定要让人家吃好了。

从动工那天开始,每天管两顿饭,中午饭和晚饭,每顿饭母亲都是炒上八、九个菜,然后再炒上大锅菜。

当时是农历的二月初,自己家里有年前存下的大白菜、有土豆,买上猪肉、粉条、自己家做的大豆腐,每次都炒上大半锅。

那天中午,给我家盖房的人收工回来吃饭,母亲吩咐我快给叔叔、伯伯们打水洗手,然后她就忙着把早就做好了的饭菜端上了桌,招呼大伙吃饭。

忙完这些之后,母亲收拾了一下灶屋,然后提起一桶浑水想出去倒掉,可走到大门口外,看见有个女孩蹲在我家大门口的西边。

看女孩的样子有十三、四岁的年纪,长的眉清目秀,很清瘦,身上穿的衣服很破旧,面容很憔悴,手里提着一个布包。

83年我家盖房,娘收留一个落难女孩,十二年后,女孩再次登门

她看见母亲后,站了起来。

当母亲和她四目相对时,看见她的眼神里带着些许忧郁,这时,女孩的脸上勉强的挤出一点笑容,看着母亲,很小声的跟母亲说:

大婶,你能给我点饭吃吗?说完以后,低下了头,眼睛一直在看着地面。

母亲把提在手里的水桶放下,走到她的跟前,看到她的嘴唇上起了好几个水泡,其中有一个还破了皮。

母亲问她说,孩子,你这是从哪个地方来的,要去哪里?

女孩没有说话,只是抬起头看了母亲一眼,然后把头又低下了,母亲发现,她的眼睛里含着泪花。

这时,母亲知道女孩一定是遇到难处了,就不再追问了,然后拉起女孩的手说,走吧孩子,跟婶回家吃饭。

母亲盛上了一碗用猪肉、粉条、大豆腐炒的大白菜,又拿了一个馒头,递到了女孩的手里,说,孩子快吃吧。

女孩接过饭菜,看着母亲,眼里全是感激,开口说了一句:大婶,谢谢你,母亲说,快趁热吃,一会凉了。

女孩咬了一口馒头,触碰到了嘴上的水泡,疼的露出了痛苦的表情,细心的母亲看在了眼里,说,孩子,慢点吃,然后又倒上了一碗热水,放在了她的跟前。

干活的人吃完饭以后,就去了盖房子的地方,母亲正收拾碗筷,这时女孩也吃饱了,帮着母亲一起收拾着。

女孩并没有想要走的意思,而是走到母亲的跟前,好几次欲言又止,过了一会,才红着脸吞吞吐吐的用商量的口气问母亲说:

大婶,你们家盖房子还要人干活吗?我想帮你家干活,每天只要很少的工钱,可以吗?

母亲被女孩这一问,一时没答上话,看到女孩那期待、近乎乞求的眼神,母亲说,孩子,你是不是遇到啥难处了。

女孩听了母亲的问话,瞬间眼眶红了,用衣袖擦了一下快要流出的眼泪,跟母亲说了自己的身世与遭遇。

女孩名字叫陈素红,13岁,是外县人,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留下她和父亲相依为命,是个苦命人。

日子虽然过的很苦、很艰难,可有父亲在,还总算是有个家,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在身边陪着她。

可上苍并没有可怜这个没有娘的孩子,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个苦命的女孩身上。

就在刚过完年不久,她的父亲也因病离开了她,去世了,她成了孤儿。

她家几代单传,家里没有其它亲人,她父亲也是放心不下她,在临终前跟她说,让她去投奔远嫁的大姑。

女孩的大姑远嫁去了千里之外的地方,虽然很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可这是女孩唯一的亲人,她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女孩听从了父亲的话,前几天带着家里仅有的一点钱,离开了那个她住了多年的家,准备去投奔远在外地的大姑。

她坐上汽车,昨天走到一个站口,换车买票的时候,口袋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根本不够买下一站的车票。

女孩在车站看着来来回回的人,很迷茫、很无助,走又走不了,回也回不去,这距离大姑家还有一半的路程,心里着急上火的。

她无奈的在汽车站待了一晚,啥东西也没吃,心里像被火烤着似的,第二天早上,嘴上全起了水泡,而且嗓子还有点疼。

她走出车站,漫无目标的朝着北边走着,经过了一个个的村子,也不知道走了多远,中午的时候到了我们这里。

她看见有不少人在盖房子,就停下了,可那时正好到了饭点,盖房子的人收工吃饭。

她跟在给我家盖房子的人的后面,来到了我家的大门口。

由于从昨天到现在没有吃过任何东西,再加上又走了那么多路,她的肚子已经很饿了,而且也有些体力不支。

她想进门讨口吃的,可没好意思进门,蹲在了我家的门口,正好碰见母亲出来倒浑水,然后母亲把她领来了我家。

她想帮着我家干活,挣点钱当路费,去投奔她大姑,就和母亲说了要留在我家干活这事。

母亲听了女孩的话以后,觉得这女孩太可怜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从心里心疼这个女孩。

母亲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安慰她说,孩子,别着急,今天你先在我家里住下,晚上你叔回来,咱们一起想办法,别想太多,没有过不去的坎。

母亲看着神情有些落莫的女孩,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起身去找了几片消炎药,把药片压碎,用手把粉沫敷在了她嘴上的水泡上,说是能消炎止痛。

一边敷一边说,这些泡都是上火导致的。你这孩子这是上了多大的火啊,然后又拿起梳子,给她把头发整理了一下。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女孩很勤快,下午的时候,帮着母亲择菜、洗菜的忙着做晚饭,干起活来很麻利。

晚上父亲回来,吃过饭后,干活的都走了,母亲跟父亲说了女孩的事情。

母亲说,这孩子遇到这么大的难处,咱可得帮帮他,不然的话,她该怎么办。

这孩子的命真的是太苦了,小小年纪竟然经历了这么多事情。

父亲和母亲商量了一下,决定帮帮这个可怜的女孩。

父亲说,孩子,明天叔给你点钱,就把你送去车站,你坐车去你姑家吧。

只见女孩眼睛里含着泪水,扬头看着父亲和母亲,眼神中透着感动和感激,她用手抹了一把眼泪说:

叔、婶,我不能白拿你们的钱,我想给你们家干活,等你家盖完房子,你们给我点工钱我再走就行。

母亲说,那怎么行,打墙盖屋是力气活,你一个瘦弱的女孩子,哪能让你干这么累的活。

你们别看我是个女孩,可我很能吃苦,在家里常帮着父亲干活,还经常跟着父亲去干地里的活,说到父亲时,女孩的眼睛红了。

母亲看女孩执意要留下,就跟父亲说:这孩子的心情我能理解,她的心思太重,要不就让她留下吧,帮着我做做饭,这样她心里会踏实点。

女孩看母亲答应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她从来我家以后第一次笑,可笑着笑着又哭了,母亲急忙安慰她。

第二天早上,女孩起的很早,她首先把院子打扫了一遍,把锅底下的草灰掏出来,然后帮着母亲烧火做饭。

女孩的心情好了很多,眼里全是活,帮着母亲忙前忙后,和母亲说说笑笑的,就像是一对亲母女。

女孩和母亲无话不谈,有一天,她一边帮母亲揉着馒头一边说,她从七岁的时候就学着做饭,现在摊煎饼、包饺子、蒸馒头都会干。

她说,她对她娘没有任何印象,也不知道有娘是个啥滋味,也不知道她娘长得啥模样,不过她很想有个娘,有个像我母亲那样的娘。

母亲听着她的话,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女孩,叹了口气:老天爷真是不公平,怎么忍心让这个孩子遭受那么多的苦难。

当时10岁的我和6岁的弟弟也非常喜欢她,总是一口一个素红姐的叫着她,每当这时,她就会高兴的笑,笑的很甜。

20多天过去了,我家的房子盖完了,20多天的朝夕相处,女孩和我们家里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

走的那天,父亲给了女孩20块钱,女孩说,叔、婶,其实我知道,我帮的这点小忙,挣不了几块钱,你们就是为了帮助我。

这钱太多了,我用不了这么多,父亲说,穷家富路,万一路上遇到点啥事,身上有点钱,心里踏实。

母亲把她送到大门外,把给她烙的干粮递到她的手里,她看着母亲,轻声的说,婶,我从小没娘,我能叫你声娘吗?

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女孩叫了一声娘,母亲把她搂在怀里,两个人都泪流满面,女孩说,娘,谢谢你们,你们全家都是好人,我不会忘了你们。

父亲套好了毛驴车,女孩含着眼泪上了车,一直挥着手,车子越走越远,母亲还在喊:孩子,路上要小心点。

父亲把她送到车站,看着她上了车,车子发动了才回来。

母亲是个重感情的人,女孩刚走的那几天,母亲经常念叨,非常挂念那个女孩。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不知不觉间,十二年过去了,在这十二年当中,我们没有女孩的一点消息。

95年的秋天,我们正在家里吃午饭,忽然听到大门口有人喊:娘,我回来了。

83年我家盖房,娘收留一个落难女孩,十二年后,女孩再次登门

母亲放下碗筷出去了,我也跟在后面,看见一个穿着时尚的姑娘站在我家的院子里,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

眼尖的我一眼就认出了是素红姐,我跟娘说,是素红姐,是10多年前住在咱家的素红姐,这时母亲也认出来了。

素红姐紧走几步,一把拉住娘的手,又喊了一声娘,然后和娘拥抱在了一起。

父亲出来了,说,快进屋,别在院子里站着了,素红姐又喊了一声爹,然后回到了屋子里。

十二年没见,素红姐长高了,漂亮了,也比以前胖点了,脸色红润,和十二年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她和娘说着分别这些年的经历和现在的情况。

素红姐说:她去了大姑家之后,在大姑家里待了几年,18岁那年,她就去了当地的县城打工了。

在打工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男孩,叫孟伟,家是县城郊区的,孟伟对她很好,不久之后就带她回家见了父母。

孟伟的父母也是善良的人,听说了素红姐的经历后,也很同情她,21岁那年,孟伟的母亲提出要让他们结婚。

当时素红姐觉得自己无父无母的,早点结婚也好,也就同意了,在大姑的操持下,和孟伟结了婚。

结婚的第二年,素红姐生下了一个男孩,当时公公婆婆在县城经营着一家餐馆,生意不错。

素红姐生下儿子后不久,婆婆说,他们年龄大了,想退居二线,把餐馆交给素红姐两口子管理,婆婆在家看孩子,公公有时也去餐馆帮帮忙。

餐馆的生意虽然很好,可店面太小,正好相邻的一个水果店生意不景气,店主不想干了,就想把店面往外租,素红姐就和老公商量着把它租了下来。

他们把相邻的间壁打通,又进行了装修,把原来的小餐馆变成了一个小型的饭店。

饭店的生意不错,这几年下来,也挣了些钱,素红姐就想回来看看母亲,买了大包、小包的礼品带着就来我家了。

她给父亲和母亲都分别买了礼物,给父亲买了两瓶好酒,买的好茶,给母亲买的衣服,还有营养品。

素红姐在我们家里住了3天,走的时候拿出了两千块钱,父亲和母亲说啥也不要,可素红姐说:

爹娘,如果你们还把我当女儿,这钱你们就收下,以前是有心无力,现在我有能力了,到了孝敬你们的时候了。

她把钱硬塞进父亲的手里,动情的说:比起当年你们对我的帮助,这点钱不算什么。

6年后弟弟结婚的时候,素红姐带着老公和儿子回来参加弟弟的婚礼,给了父亲五千块钱,还帮着母亲忙前忙后的,就像是家里嫁出去的闺女一样。

素红姐经常给家里寄东西,每年都回来,每次回来都是给父母买衣服,买吃的,走的时候也都是悄悄给父母放下点钱。

母亲穿着素红姐买的新衣服在街上走着,既洋气又时尚,村里的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都说父母有福气。

父母的善举得到了回报,遇上了知恩图报的好女孩,正是应了那句话,善因结善果,善良的人必有福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