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结果已出!特朗普让步程度远超预期,对华关税下降超100%!

环球网消息,中美经贸联合声明正式发布,这场关税拉锯战终于迎来一个结果。

美国对中国商品综合税率从145%断崖式降至约30%,降幅高达115个百分点。

中国同步将对美关税从140%高位回调至10%-45%区间。

可以说,这次特朗普的让步幅度远超外界预期。

就在声明发布后,美国三大股指期货应声暴涨,标普500指数期货单日飙升2.8%;欧洲股市开盘集体飘红,香港恒生指数更是一度冲高3%。

回头来看,特朗普是从什么时候发生转变的?

最初,美方在2025年5月10日会谈中提议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60%以下,并保留10%作为政治筹码。

但当中期选举前高达8.5%的通胀率转变成政治负资产,当共和党内部对关税反噬效应的不满日益公开化,但民主党则趁机抨击"混乱的外交路线"。这些分裂局面使得特朗普政府面临种种掣肘。

所以在瑞士会谈后,美国同意90天内暂停24%的关税,保留10%基础税率,同时取消4月初加征的特定关税。

专家:中美谈判打破“美国优先”惯例

而中方采取对等措施,同步暂停24%的反制关税,维持10%基准税率,并解除4月以来的非关税壁垒。

更罕见的是,美国接受了"对等保留"原则,对华征收的20%"芬太尼税"与中国在能源、农产品等领域实施的10%-15%针对性关税形成制衡。

这种完全平等的处理方式,打破了特朗普任内"美国优先"的谈判惯例。

此前美英协议中,美国保留对英国10%的关税,而英国未获对等报复权,日本、欧盟等经济体同样在关税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

现在印度恐怕心里五味杂陈。就在印度还在幻想"中美相争,印得利"时,日内瓦协议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这个曾宣称要承接"中国+1"产业转移的国家,此刻正陷入尴尬境地——既没能复制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韧性,又在边境问题上屡屡碰壁。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每当印度试图在中美博弈间隙渔利,最终都落得"竹篮打水"的结局。

特朗普政府的谈判套路在此次交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先通过极端言论制造恐慌,再在资本市场压力下寻求妥协,最终用阶段性成果塑造"胜利者"形象。

但这次,他的这些谈判套路在中国面前毫无用武之地。

专家:中美谈判打破“美国优先”惯例

中国从稀土的"精准卡位"到半导体产业的未雨绸缪,每一步都紧扣"自主可控"四个字。正如谈判桌上中方代表反复强调的:"核心利益没有谈判余地。"

荷兰AFS集团研究总监的评价一针见血:“特朗普降低关税的速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这让人质疑他未来是否还有筹码再度加码。”

所以,中美这份联合的背后绝非简单的“双赢”,我们不得不怀疑特朗普会随时“变卦”。

就像联合声明中,美方未提及放宽对华芯片禁令或实体清单限制,美财长贝森特在记者会上那就句“双方都明确排除了经济脱钩的可能性”,实则是白宫急需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以平抑物价。

在笔者看来,虽然联合声明墨迹未干,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中方“对等保留10%关税”的强硬姿态,就是在警告美国,别想耍花招,我们手里还捏着底牌呢。

香港Pinpoint经济学家张志伟提醒,这仅是“漫长谈判的开始”,90天的窗口期既是缓冲,也是新一轮博弈的倒计时。

专家:中美谈判打破“美国优先”惯例

未来90天将进入危险的"协议消化期"。

若美方不能在市场准入、技术管制等深层次问题上作出实质性调整,当前达成的关税妥协很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反之,若出现新的制裁措施,当前脆弱的平衡将瞬间崩塌。

中方已明确表示不会以牺牲发展利益换取暂时缓和,这意味着接下来的谈判将进入更艰难的深水区。

笔者预测,这三个关键领域将决定短暂休战能否转为持久和平。

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管制是否松动,将检验美方"去风险化"的真实边界;中概股审计监管等金融博弈,关系着资本流动的阀门控制;而新能源领域的补贴竞赛,则可能成为下个冲突爆点。

所以,对中国企业而言,此刻更需要冷思考。关税下调固然缓解出口压力,但"卡脖子"清单、实体名单等非关税壁垒仍在。

当然,这次谈判可能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转折点。当美国不得不以平等姿态与贸易伙伴谈判时,单边主义霸权的局限性已显露无遗。

而中国坚持的多边主义原则,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这种理念层面的博弈,其意义远超过关税百分点的增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