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还在猜特朗普何时访华的时候,中方在北京会见另一位美国客人。7月10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北京会见了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要知道,保尔森虽已退休多年,但身份并不简单——他是布什政府时代的重要经济官员,也是保尔森基金会的创始人。这个基金会,近年来一直试图推动中美之间的经贸对话,调解两国在摩擦中不断升温的紧张局势。


特朗普还未登机访华,中方在北京会见另一位美国客人,信号不寻常


更重要的是,此人背后连接着的是华尔街和一大批美资跨国企业,而不是白宫政坛的鹰派。这就很有意思了:特朗普还没来,中国就先见了一个他政府外圈的重要经济代表,且规格不低。这显然意味着,我们并不想把所有筹码都放在特朗普那一边,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策略上的“先手棋”。


从目前资料来看,保尔森此行既不是政府任命,也不代表官方,但他在中美经贸事务上,一直都在发挥“影子顾问”的作用,这种身份反而灵活,能说白宫不能说的话,能探中方不便明讲的底。而中方的接待,也不是一次“顺带会面”,而是一次明确的政治信号——愿意推进稳定中美关系,也愿意和美国内的“理性派”“合作派”打交道。


说白了,中方希望的是一个能管用的对话渠道,不管你是不是政府人员,只要能推动务实合作,我们都欢迎。而保尔森本人也释放了积极信号,说愿继续推动美中合作。要知道,这句话在美国政治环境下,并不好说出口,他能讲,说明企业界已经开始对特朗普式“对抗外交”感到疲惫,甚至担忧。


特朗普还未登机访华,中方在北京会见另一位美国客人,信号不寻常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保尔森来华的当口,还有一场中美之间的重要外交同步进行——东盟系列外长会上,鲁比奥与王毅外长展开面对面会谈。这场外长会,虽然时间不长,只有一个小时,但意义不小。鲁比奥此前一直在中国的制裁名单里待着,但这次中方这次同意安排会面,说明愿意给美方一个“重启”的机会。


当然,外长会并不是为了“作秀”,而是有具体诉求,关税问题、战略安全问题,一样都没落下。最主要的是,这次鲁比奥主动提了两国领导人的会面问题,他告诉媒体,今年两国元首会晤的可能性“很高”。分析来看,特朗普可能有两个访华窗口:一个是九月初专门访问北京,另一个是趁十月底到十一月初去韩国参加APEC峰会时和中方见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次外长会面的时间节点也很关键。眼下恰逢美方一边对东盟国家施加新一轮关税压力,一边又试图拉拢这些国家“选边站”,这种前后不一的做法,在东盟内部引起了不少反感。相对来说,中国对区域合作的投入和尊重,让更多国家觉得“中国才是更靠谱的合作方”,媒体上也开始出现这样的声音,“中国更稳定,中国更可靠”。


特朗普还未登机访华,中方在北京会见另一位美国客人,信号不寻常


尤其是“中—东盟自由贸易区3.0”的推进,让东盟各国在应对美方压力时有了更多选项。在这个基础上,中美的下一轮博弈,其实不止于高层互动,更会体现在对区域国家影响力的竞争上。谁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稳定的合作机制,谁就能赢得更多信任。


回看中方的一系列举动,面对特朗普还未成行的访华计划,中方没有被动等待,而是以多元方式设置议题、引导节奏,同时通过东盟平台强化自身在地区的战略影响力。这释放的信号很明确:第一,中美之间的问题不是不能谈,但得有诚意、有节奏,不能今天谈合作、明天又搞制裁;第二,中国愿意合作,但不会等你一个人起舞,如果美方高层还在犹豫,那我们就和懂行的人先谈;第三,中国正在通过多边场合不断拉高自己的话语权。


特朗普还未登机访华,中方在北京会见另一位美国客人,信号不寻常


眼下的中美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清楚其实就一句话:打得再厉害,终究还是得坐下来谈。而谁能更早、更主动、更理性地开始谈,谁就能先占上风,这次会见保尔森,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说到底,美方若想处理好中美关系,就得拿出诚意、放下套路,别把外交当成巩固自身执政的道具。中美关系向前走,靠的不是嘴上的“重视”,而是真实的对话与妥善的处理方式,就看特朗普接下来要如何考虑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