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国庆阅兵上,攻击-11无人机以模型方式亮相,双前轮设计暗示了其大概率可上舰;2024年珠海航展上的攻击-11无人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暗示了舰载型的存在;现如今九三阅兵中,舰载型攻击-11无人机正式亮相。
这款与攻击-11相同的飞翼布局、机身背部还喷涂着“21”字样、编号为“H65180XX”的无人机在解放军空中无人作战方队展出,外界因此认为攻击-11海军型可能以攻击-21为名。
事实上,攻击-11并不是解放军第一款舰载飞翼式无人机,X-47B比攻击-11早了10年,为何攻击-21却能成为第一款服役的舰载飞翼式无人机呢?
原因就是相较于陆基的攻击-11无人机,“攻击-21”无人机有几处明显调整。首先翼展有所加大,机翼前缘后掠角缩小,机翼后缘的副翼从两个增加至3个,机身宽度和翼根厚度也相应增加,改善了低速性能。
更关键的是“攻击-21”的主翼上,有明显的外翼段分离面的缝隙,还有十分明显的折叠机构盖板。这意味着“攻击-21”无人机采用了可折叠机翼设计,机翼中段可折叠,且铰链位置使用了盖板遮蔽,从而减少停机时占用的空间。
基于这一发现,外界认为“攻击-21”将作为一款舰载隐身无人战斗机部署到“福建”舰或“四川”舰,以隐蔽出击的方式,执行持久侦察监视和对地对海火力打击等作战任务。
除此之外,攻击-11的尺寸仍旧未知,最大起飞重量仍旧有10吨和20吨两种不同的说法,最大起飞重量都不确定,航程、速度自然无从得知。但是攻击-11无人机的定位十分的明确,是一款具备隐身能力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如今在世界各国纷纷加注隐身无人机的背景下,攻击-11的诞生是顺理成章的。
而海军型的攻击-21则不一样了,攻击-21并不是第一款上舰测试的飞翼式舰载机。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海军就陆续推出了A-12隐身攻击机和X-47B隐身无人攻击机两款飞翼式舰载机,还曾计划研发F-117N舰载攻击机。但攻击-21为啥会成为全世界第一款进入服役阶段的飞翼式舰载机呢?
尤其是X-4B7与攻击-21同样定位为舰载飞翼式隐身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甚至两者的进气道设计、弹舱布局,机翼后缘轮廓都如出一辙,无非前者是比较注重速度后掠幅度较大,后者为了优化航程采用了两段式飞翼的设计。
X-47B飞翼式隐身无人攻击机,机长11.63米、翼展折叠后9.41米、最大起飞重量20吨、作战半径为1500公里、拥有两个弹舱可挂载2000磅的JDAM。2012-2015年,美国海军陆续完成了X-47B无人机的弹射起飞、触舰复飞,拦阻降落,自主起降、空中加油等任务,但美国最终还是决定将X-47B项目打入冷宫。
为什么两款无人机定位相同结局却截然不同?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076四川舰。
航母的飞行甲板寸土寸金,如何在甲板面积高度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航母的综合作战效能,是所有真正航母国都需要回答的问题。苏联的选择是给航母安装花岗岩、玄武岩这种战役级反舰导弹,美国的选择则是给航母搭载各种昂贵且强大的舰载机。
因此当X-47B无人机完成起降测试之后,美国发现X-47B无人机的折叠机翼停放时的占地面积和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F-35隐身战斗机差不多,而展开机翼整备时更是要比F/A-18E/F和F-35大不少。
而X-47B的性能却是远远不如F-35C,如果一比一用X-47B替换F-35C,那么性价比就太低了,尤其是考虑到制空能力之后,还是多用途的F-35C更适合航母的飞行甲板。
反看攻击-21无人机,他的尺寸固然小于歼-15,却也和歼-35差不多大,但中国拥有电磁弹射器和拦阻索的不仅仅是航母,还有076四川舰这种具有4万吨超大甲板空间的两栖攻击舰。
由于飞行甲板相对没那么金贵,076四川舰不需要像航母一样绞尽脑汁的琢磨如何腾出一定的甲板空间去停放攻击-21,而攻击-21无人机也比有人飞机更加适合执行两栖攻击舰的作战任务,可以说076四川舰是攻击-21得以落地的核心因素。
最后,全通甲板+弹射器+拦阻索+坞舱的076四川舰,更适合充当三线航母或者吉普航母使用,平常带上一定数量的固定翼飞机去远海溜达,去牵制对手航母。战时则伴随航母编队活动,充当支援航母使用才是更适合076的任务。
美国没有076这种两栖攻击舰,X-47B项目自然也就搁浅了,并且未来美国海军舰载忠诚僚机也会面临着一样的尴尬,体型比不上有人战斗机,综合性能极其有限,没法满足海军的需求,体型堪比有人战斗机时,性能倒是够用了,但体型不比有人战斗机小多少,为啥不直接让有人战斗机上呢?中国则不存在此类尴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