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广西:媳妇智力差,老公小儿麻痹症,同房靠老母搭手,生四个胖娃
389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这两天刷到广西那个特殊家庭,丈夫小儿麻痹拄拐,妻子智力障碍不识数,七旬婆婆当顶梁柱,硬是拉扯大四个娃。
可别急着感动,细看背后全是毛刺。
有意思的是报道都强调“坚强乐观”,但婆婆走两小时山路接送孩子这事,愣是轻飘飘带过。
要知道那老太七十八了,山路陡得年轻人走都喘,她摔一跤这家就塌了。
更扎心的是小儿媳妇采草药那段——智力障碍者独自上山,万一认错毒草呢?
这种“温情”简直是在悬崖边跳舞。
最让人膈应的是生育动机。
前三胎女娃,第四胎终于得男就停了。
有人洗地说山里没儿子被欺负,可资料显示这家早办了低保,村里也没人敢欺负残疾人家庭吧?
说白了就是传统执念作祟。
婆婆当年指导同房的细节更看得人心里发毛,这哪是帮忙,简直是把人当生育机器。
再看同村对比案例更有意思。
另一家连生四个女儿后直接躺平住危房,理由是“没儿子修房给谁住”。
合着生儿子是万能动力源?
女儿就不配住不漏雨的屋子?
这种扭曲价值观比贫穷更可怕。
说回这家四个娃。
报道夸孩子懂事会照顾人,可老大刚上小学就要扶爹走路,老二得盯着奶奶吃药,这哪是童年该有的样子。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本质是生存资源挤压了成长空间。
更现实的是山区教育资源,四个娃挤一个教室,老师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他们拿什么和城里娃拼?
当地给办残疾证发低保当然值得肯定,但治标不治本。
真正需要的是完善山区医疗点,落实残障人士就业帮扶。
让七旬老人不再冒险走山路,让智力障碍者能参与简单劳作,比煽情报道实在得多。
月光照在全家挤睡的土炕上时,这家人或许觉得日子还能熬。
但咱们旁观者得清醒:感动不该掩盖问题,生育权不能践踏人格尊严,所谓“生命奇迹”更不该成为忽视系统性帮扶的借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