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来自于木心写下的《从前慢》,他在诗里缅怀着过去缓慢的生活节奏,缅怀着过去的时光。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来说,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时常会让人患上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人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因此,人们会陷入巨大的困惑,有关于这个时代,有关于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也在自己的讲座中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社会正在变得更好还是更坏?

这样一个问题也是人们在思考着的,如果用数据来说话,这个世界真的变得更坏了吗?人们又是为什么会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就直接得出结论呢?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到底是人越来越矫情了,还是这个世界越来越糟糕了,种种这些究竟是什么呢?

时代变化莫测

中国社会变成什么样了呢?彭凯平教授给出的答案很肯定,中国社会变好了。他用了另一位教授的数据来说明这一点。

首先体现最明显的就是自杀率下降了。许多人就开始质疑,现在自杀的人应该是越来越多了才对,生活工作压力比以前大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自杀方式在现在层出不穷,自杀率为什么会降低?而事实是,过去的自杀不一定会处理为自杀,过去的压力来源远比现在要多。

温饱的生存压力、战争的安全压力、封建的人权压力,哪一个不比现在严重呢?彭凯平教授还特意提到了女性的自杀率下降,封建和父权的压力减轻,让女性有了喘息空间。那么过去会怎么样提到女性的自杀呢?守节。连说自己是自杀的权利也没有,人命就如同草芥。

体感其实没有人们想象之中的有效,用数据来说话比眼见为实和身边即世界要靠谱得多。许多想象之中的理所当然,其实可能在推理之中会缺少了重要的一环。

人们每天看着社会新闻,觉得这个世界藏污纳垢。人们每天看着感动中国人物,就会被人间真情所打动。世界本就是矛盾的伴生体,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邪,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概括的。如果因为几件事就概括了世界的本质,这一定只是概括了自己眼里的世界。

即使是身边人的故事,也可能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过了几手的故事,即使最开始再真实,也是添油加醋过,不知加了多少奇奇怪怪的细节。

反而,因为是很近的故事,所以人们在接受细节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以为身边人不会欺骗自己,让这一部分传播的故事反而成为了“灯下黑”。被身边人故事蒙蔽了双眼,其实自己根本没见过那些传说里的“真实发生”,却用想象力把事情说的有鼻子有眼。

真实不应该只存在于人们的口中,它还需要人们把它从一团迷雾中剥离出来,才能成为真正的事实,要不然它永远都只是一个令人听过就遗忘的民间故事。

关注幸福的不幸

那些被人们选择性遗忘的真相是出于什么原因被选择性遗忘了呢?彭凯平教授认为,第一这是出于对时代的怀旧,人的记忆会有美化性,这是正常现象。人们会记得过去的快乐,以此来讽刺现在生活的难过。

另一点就是,人们的关注。在填饱了肚子后,人们终于开始关心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是不是生活得不幸。人们把抑郁症归结为现代生活的痛苦,那么过去就没有抑郁症了吗?它从未消失过,只是过去它有各种各样的名头,郁郁而终,心病,思念成疾。

并不是它没有出现,只是人们一笔带过,藏在角落里的故事变得渺小了。它一直存在,只是没有被摆到台面上来。人们的痛苦被藏在了时光里的尘埃里。

自杀也好,不幸也罢,在人们还没有填饱肚子的时代不会受到任何重视,人们连保住性命都显得那样艰难,怎么会有多余的精力来关心这些看起来仅仅只是因为人的脆弱,才会有的问题呢?只有当人们开始关注幸福,才会发觉这个世界上有这样多的不幸。

关注一件事对于它的发展是不是好事呢?是。但是如果是过度关注,对于任何事都不会合适。发展是需要顺其自然的,过度关注就像是揠苗助长,一直盯着它的发展,眼见着还没长高,就动手拔一下。

人们会因为过度关注社会新闻感到焦虑,但社会新闻之所以会成为新闻,就是因为它的特别性。人们也因为自己转发的社会新闻还没处理,感到焦虑,怀疑行政效率。

但事实是正常流程也需要时间,被舆论压着加急处理的社会事件,是不是又占用了其他没有被关注事件的解决呢?过度关注其实才会产生错觉,错以为全世界都是一个样子。而这样最容易起反作用。越看着这些越觉得自己不幸,想着怎么会生在这样糟糕的时代。

从来不存在真正的完美,盯着不完美的缺点生活,又怎么让自己获得幸福呢?更糟糕的是,三人成虎,说得多了,人们自己都要信以为真了。一个人说着自己惨,一群人有了共鸣,便自大地以为所有人都这么想,看看转发数不过几十条,还有几条重复转发。

舆论具有煽动性和不理智性,如果无法做到在舆论的裹挟中保持理智,就容易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而法不责众,被伤害的一方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只能换来一句不痛不痒的抱歉。但真相从不会因为说得人就变成了虚妄。

学着积极生活

同样,那些不幸不会因为失去了人们不看就不存在了。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并没有错,它属于这个时代,人们会嘲笑它的功利性,会气愤于它的冷漠。它有自己的糟糕。但是李子柒画一样的乡村生活,人们又真的能适应得了吗?

人们是真的能适应自给自足不叫外卖,能适应那些不曾拍出来但真实存在的蚊虫,能适应看手机的时间被干农活占据。这些难题都是自给自足生活的问题。

人们难道不也会嘲笑不怎么使用移动支付的其他国家吗?大工业时代不是退步,农业时代的慢节奏被工业快节奏打散,习惯了大工业的便利,快节奏的人突然慢下来也很难以适应。

在彭凯平教授的眼里,幼时的他会去排队为了买到生存资料,而现在人们并没有这种烦恼了,这就已经是最大的进步了。如果说觉得这个社会越变越差,那么应该去学习的是积极心理学。

就像是世界有两面,情绪和看问题的角度也有两面,积极面对生活,即使外面是狂风暴雨,也会认为是浪漫彩虹的前奏。

消极面对生活,春暖花开的时节,在他们眼里,那也只是“花粉过敏症的烦恼”。消极的看待问题,无论看的是什么,最终都会归结为糟糕。社会是在一点点地去变好的,它会有那些它还没来得及改的东西,需要人们给它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改变,而不是一直盯着那些问题去指责。

与其选择消极而痛苦的面对,不如选择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小小变化,像呵护一颗小树苗,而不是像在指责一颗参天大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