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湘西地区解放后的首任行政长官是谁吗?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优秀的军事指导员、解放军开国中将——晏福生。
现在,大湘西有25个县市区,分属三个市级行政区——湘西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而解放初期,大湘西是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划——湘西区,行政管理机关称为湘西行政公署,第一任主任就是独臂将军晏福生。
早在民国31年,即1942年,民国湖南省政府就设立了一个“湘西行署”,其治所设在沅陵,下辖第八(驻永顺)、第九(驻沅陵)、第十(驻洪江)3个督察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湘西行署被撤销。
1949年七、八月间,正在常德、慈利一带集结待命的我47军,接到了中央军委“挺进湘西,经营湘西”的命令。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大军入川,他们路经常德时视察了47军,并提出:湘西是湖南的“盲肠”,必须消灭湘西的土匪武装。
47军攻克大庸后,军长曹里怀率领所辖139师、141师入川作战,晏福生率领14O师、军炮兵团、教导队和留守人员进入沅陵,14O师机关驻黔阳,部队分驻在几条公路线上。
1949年10月8日,湘西军区成立,由第47军兼,当时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军区机关设在沅陵,47军军长曹里怀兼湘西军区司令员,军政委周赤萍兼湘西军区政委。下辖沅陵军分区、会同军分区、永顺军分区。
同时,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中共湘西区党委在沅陵成立,周赤萍兼中共湘西区委书记。
1950年1月1日,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决定在沅陵设置湘西行政公署。1月8日,湘西行政公署成立,晏福生为主任,王含馥为副主任。下辖沅陵、会同、永顺3个行政办事处(后改为专区、专署),管辖着桑植、大庸、永顺、龙山、凤凰、泸溪、沅陵、黔阳、会同、芷江、怀化、绥宁等22个县。
先简要说说王含馥副主任。他是河北广宗县董里集村人。1937年入党。他曾任企之县县长、冀南四专署代理专员、冀南行署民政处处长等。建国后,历任常德专署专员,湘西行署副主任,后任湖南省副省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湘西行署主任晏福生,1904年2月出生于醴陵县,即今天株洲渌口区的仙井乡姚家大屋,原名晏国金。他曾任安源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1926年入党,1928年参加醴陵暴动,同年参加红军,历任醴陵赤卫团排长,湘东南独立师第3团副官,红8军第49团政委,红六军团第18师政委,第16师政委,西路军总部教导团政委等。
长征后,晏福生历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副政委,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政委,359旅政委等。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政委,第28师政委,第四野战军47军副军长等。
在革命战争中,晏福生曾经两次“牺牲”,真可谓“死里逃生”。
第一次,是1935年4月。当时,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围剿”湘西根据地。时任红六军团第49团政委的晏福生,指挥部队参加陈家寨战斗。战斗即将胜利时,晏福生突然发现一股敌人逃出包围圈,向西逃窜。战士们正忙于战斗,他就带着警卫员尾追而去......
战斗结束后,大家没有看到晏福生和他的警卫员,派人多方寻找也不见踪影,都认为晏福生牺牲了。师首长赶来,亲自主持了简短的追悼会,并提议:“为晏福生政委默哀3分钟。”就在全团万分悲痛之时,晏福生和警卫员扛着缴获的长枪短枪,押着几个俘虏回到部队!
第二次,是1936年10月。红六军团在罗家堡与国民党军激战,危急时刻,晏福生决定率领部分兵力牵制敌人,掩护主力转移。激战中,国民党飞机的一颗炸弹在晏福生的近处炸开,他右臂被弹片炸伤,鲜血直流。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突围,晏福生用左手掏出密电码本交给警卫员,然后挣脱搀扶他的战士,纵身跳下山崖。
红六军团主力突围后,模范师师长刘转连奉命寻找晏福生,他率部寻遍了阵地也不见其人,只好如实向军团首长报告。军团首长以为他已经牺牲,便为他召开了简单的追悼会。实际上,晏福生跳下山崖后,被山腰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他便躲进了一个岩洞,后被当地群众救起。第二天,晏福生忍着伤痛追赶部队,多次晕倒在路旁,又被群众救起,将他送到第31军某师。正巧老领导萧克调到红31军任军长,他得到报告后,立即把晏福生接到军部并实施截肢等手术。
晏福生虽然只剩下一只独臂,却在参加南泥湾大生产中,两次被评为“生产英雄”,毛泽东亲笔题词赞扬晏福生。
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晏福生既是大生产运动的领导人员,更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在他的带动下,官兵们纷纷响应,大部分勤杂人员都安排了生产任务。当年,他领导的717团的生产成绩名列全旅、全边区之首,晏福生被推选为生产英雄,在边区政府奖励的22名生产英雄中名列第三。毛主席还亲笔专门给晏福生题词:“坚持执行屯田政策。”
......
晏福生任湘西行署主任时,省委、省临时政府下达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交通,征粮支前,配合二野消灭国民党在西南的主力部队。由于留驻湘西的兵力不多,暂时无法全面清剿各路土匪,湘西22个县的大部分地区,一时还控制在土匪手里。
兵力不足,晏福生就组织展开政治攻势,迫使土匪和游杂武装纷纷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很快就收编或收降了湘西总队、绥保守备司令聂鹏升、暂编一军副军长汪授华等1.2万余众。另有一些土匪头子也先后派人与解放军接洽,表示愿意接受解放军的领导,我西进大军的后方安全得以保证。
47军主力回师湘西后,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晏福生等率141师攻打盘踞在八面山地区的陈子贤、师兴周股匪,以139师出击“杀人魔王”张平股匪......经过3个月的进剿,歼降股匪1万多人,解放了乾城、古丈、麻阳、会同、绥宁等县城。
为了巩固中心区,稳定夹心区,晏福生在湘西行署、湘西军区召开的联席会议上,提出了“剿匪重于整顿,先清剿后整顿”的工作方针,即“中心区以武装工作队为主,结合发动群众,要求捉净匪首,收尽匪枪;夹心区重点使用部队,进行包干清剿”;并创造性地提出开展“父劝子,子劝父,亲劝亲,友劝友,妻劝夫,弟劝兄,匪劝匪”的“七劝”运动,使大小土匪惊魂丧胆。
1950年底,800里边界会剿战役打响,晏福生采取了“分块进,分进合击,重点包围”的战术原则,指挥部队由西北向西南横扫。最后,湘西军区会合友邻部队,在贵州境内的九龙山,经7天7夜围剿,全歼杨彪匪部,匪首杨彪男扮女装逃向广西,后在贵州雷山县被民兵抓获镇压。湘西剿匪取得了彻底胜利。
1952年9月,上级决定,撤消湘西行政区和所辖的三个专区,设立湘西苗族自治区和芷江专区,分别管辖原有的22个县份。此后,晏福生先后出任省政府民政厅厅长,湖南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等,1955年,晏福生被授予中将军衔。
晏福生的妻子马忆湘,湘西永顺人。她1935年参加红军,当时才13岁。她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后任旅卫生部政治指导员。建国后,她先后担任广州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副政委等职务,著作有长篇小说《朝阳花》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