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有钱人,从来都不会张扬,炫耀自己有多少财富,
他们只会非常低调,然后闷声发大财,就像浙江的这家企业一样。
他们默默地从一家小厂,干到如今已经成为上市大企业,
市值已经超过1100亿,而且他们的营收还在年年增加,
那么它到底 是如何成功的,
它又做了哪些事,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三花智控2024年干得挺带劲,营业收入将近280亿,
比前一年多出14%左右,但从净利润来看,
也有足足的31亿,上涨了6.1%。
而且这家厂子不光账面好看,市值还冲破千亿,
2025年1月15日又递了港股上市申请,打算再往外扩一圈。
它没闲着,早就瞄上人形机器人这新路子。
早在几年前的时候,他们就定下目标,
把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当未来大买卖, 两年的时间,
他们家族直接砸50亿在杭州建了一个基地,就是布局未来产业的。
这步子迈得快,跟它当年闯市场的架势差不多。
现在的它,可以说正值巅峰,不光手里有钱,
眼光还放得远,可以说是一片欣欣向荣。
这家企业发家,是从80年代就开始的,
那时候它的规模还非常小,只是一家小厂子,
窝在绍兴新昌县,厂子破得不行,设备老旧,工人连图纸都看不明白。
直到一个名叫张道才的人接手后,厂子才逐渐有了起色,
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带着人拼,跑上海交大拉专家帮忙。
1987年,他们搞出二位三通电磁阀,卖了一年后赚1000万,厂子喘过气来。
而且他的眼光非常独到,他知道想要成功,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
后来他又盯上空调四通阀,这小东西能让空调制冷制热随便切。
生产线一跑起来,格力、美的、海尔这些家电大厂都找上门来,
他们厂子的订单一下就多得接不过来。
靠这俩产品,三花从村里小厂爬出来,客户越攒越多,名声传得远。
三花刚站稳脚,1998年就碰上硬仗。
有一家英国公司,是四通阀行业的大佬,就算放眼世界,
也是一流的存在,他们财大气粗,直接开价3亿要买三花的四通阀业务。
但是他非常明白,中国空调市场正热火朝天,卖了技术就等于卖了未来,就没松口。
兰柯没买成,眼瞅着三花四通阀卖得火,
2005年三花在深交所上市,募了2.95亿,第二年销量2500万套,占全球一半。
他们想要靠自己的财力,击垮这家中国企业,重新坐回行业老大,
但是仅仅两年的时间,局势就翻了个个儿,
三花反过来把兰柯的四通阀业务收了。
这十年,三花没服软,硬靠产品顶上去,
市场份额涨到60%,坐稳了这行头把交椅。
三花能混出头,技术是底气。张道才早年就明白,
企业要想发展起来,单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才,
所以他在刚接手厂子的时候,才会花大价钱去上海交大请专家,
后来还掏1万块办职校,让工人学画图管账。
他对这方面非常看重,他曾经花数百万,请来泄漏检测器发明人加入团队,
后来又请来了十几个外国人才,这给厂子后来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他甚至还花重金,在杭州建了一个研究院,专攻新东西。
他们引以为傲的三通电磁阀、四通阀这些,都是这么一点点钻出来的。
技术攒够了,他们的底气就变得非常足,
不光能把成本压下去,还能跟进口货硬碰硬。
这根基打得结实,才撑起后来的路。
他们能够成功,不仅靠的是技术的领先,
更多的是对整个市场的把控,他们并没有死磕家电,
而是在2006年,把汽车零部件拎出来,在杭州下沙开公司。
那会儿燃油车还多,可当张道才跟万向集团的大佬聊了一回,
就敏锐的发现,新能源车以后肯定是大趋势。
而且他不光是设想,很快就付诸了行动,他在杭州建研究院,
盯着新能源车热管理使劲琢磨。
他们用时4年,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终于把车用电子膨胀阀做出来了,
这个东西能管住制冷剂流量,省电效果好。
而他们坐拥这种新技术,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去找客户,
像是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厂子都主动上门,
他们甚至还在企业领域拿了奖。
电子膨胀阀卖得火,2023年占全球一半多,他们靠这趟车跑出一条新道。
而且他们永远想要走到时代的前沿,后来汽车行业也满足不了他们了,
他们直接把目光放在了机器人身上。
它早早定下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当新方向,
为此直接掏出50亿,建了一个基地,专门研究机器人。
这东西能让机器人动起来,跟他们热管理的技术搭得上边。
杭州政策好,宇树科技这些同行也在,三花想靠老本行闯新市场。
这步走得挺大胆,成不成还得看后头。
而且他们不光布局国内,在国际上同样很有知名度。
光是2024年上半年,他们在海外的收入就达到了90.51亿,
占企业总营收的44%。
它在美国、墨西哥、波兰这些地方开了13个厂,雇了5000多外国工人,
供着特斯拉、奔驰这些客户。
2025年港股上市这招,是想再往外冲一把。
全球化让他们家的订单多,可汇率、关税这些麻烦也跟着来。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00多亿,上涨8%还要多,可增速慢下来,
大客户需求没那么猛了。这路走得宽,担子也重了点。
他们家能够走到现在,
靠的就是超绝的眼光,还有技术第一的理念,
以及对市场的提前布局,这三次重要的选择,
创始人1984年接手厂子,带着人从啥也没有拼到全球跑。
到后来儿子当上总经理、董事长,
把家族企业往新能源车、机器人这些新路子带。
父子俩接力,稳住老本行,又没停下往前闯的脚。
2024年,他们家族财富已经将近250亿,绍兴首富位置坐得稳。
这接棒不光守住家业,还让三花变出新花样,账面跟眼界都撑得住。
参考信息:
《三花跃升:与巨人同行》
金融界:三花智控:已在波兰、墨西哥、泰国、越南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基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