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三大阅兵到长春航展,再到9月22号官方公布福建舰成功弹射三种飞机,中国军事装备的飞速进步震惊世界,让众多西方国家集体失眠的同时,也让2025年的9月,成了中国军迷的狂欢月。但狂欢的背后,也还存在一个问题,为何中国的新式装备,会以如此密集的姿态集中亮相?难道就单纯只是技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然后借着九三阅兵的机会做为一个集中的成果展示,亦或者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国际局势,需要这么一个强化战略威慑的形式,扬我国威?
显然不可能这么简单,或者说,有那么一方面,其实更像是一个标志着历史阶段性变化的转折,一个全新的将会由中国所引领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是和霸权主义体系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
9月军迷大狂欢
比如这个狂欢月,无数军迷看到了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看到了摆脱过往普通坦克所重视的甲弹对抗为核心,通过全域态势感知系统捕捉远距离目标,相对侧重超视距作战与体系协同的100坦克,还有和中国首款空基洲际弹道导弹惊雷一、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巨浪3,共同构成我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东风61,再加上九三大阅兵上正式亮相的全球首款双座隐身战斗机歼20s,各式陆上无人作战装备,以及包括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在内的反无人机装备等等。
各式全新装备的亮相和曝光,基本就没断过,很多军迷眼花缭乱的同时,甚至还调侃自己,怎么突然就变成军盲了,然后还没等大阅兵的热度消散,我国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舰,紧接着就于9月12号,通过了台湾海峡,赶赴南海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
虽然综合央视网信息,福建舰的此次跨区试验训练,就只是航母建造过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也不算正式服役,但是参考之前山东舰的海试经验,同样是在还未正式服役的情况下,通过了台湾海峡,赶赴南海,然后紧接着同年12月17号,也就一个月的功夫,就在三亚军港宣布其正式入列。
所以很多专家表示,福建舰正式入列的时间,可能也是不远了。
后来的9月19号到23号,中国空军更是在长春航展上,首次对歼20进行了地面静态展示,观众和歼20的距离,只有5到10米,机头、进气道、垂直尾翼等细节清晰可见,也让众多军迷,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零距离亮相。
在长春航展上,中国军迷还可以近距离观看并拍摄此前中国防空的主力机型,巅峰时期装备的数量,曾一度超3000架的歼六超音速战斗机,虽然其早在2010年,就已经正式退出了我军的战斗序列,但是中国军工出于变废为宝的务实创新思路,还是在继承其原型机超音速特性的情况下,将其改装成了作战半径约1368公里,最大起飞重量8.5吨的低成本多用途轻型无人战斗机。
既可以作为训练靶机和诱饵,还可以在空战中,将其看成是一款低成本的超音速无人攻击机。
当然,这么盛大的一个航展,自然也少不了曾在巴基斯坦,击落数架印度军机,威名赫赫的阵风杀手歼10c,甚至于在此次航展上,众多军迷,还能近距离观赏阵风杀手的特技表演拉烟秀。
不过我个人其实还是更为期待歼20的拉烟秀,再怎么说,之前2024年年底,在美国六代机还是一个PPt的情况下,中国沈飞和成飞已经接连试飞了两款六代机,虽然目前的公开信息还比较少,也没有明确其正式列装的时间表,但既然已经成功试飞了,自然,歼20拉烟,指日可待。
然后还没等航展结束,紧接着9月22号,新华社记者从海军有关部门获悉,在九三大阅兵上受阅的歼15T、歼35以及空警600等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在还未正式服役的情况下,就已经成了全球最先进的航母,成了全球首个使用电磁弹射系统,在航母上发射隐形战斗机的国家。
所以就像我开头说的,狂欢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的各种新式装备,为什么会突然以如此密集的姿态集中亮相,这背后所释放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号?
英德军备竞赛
因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每当一个国家出现类似的军事装备大爆发的时候,往往都会造成国际局势的巨变。
比如20世纪初期的德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一直对海权论狂热认同的威廉二世,在其登基以后,不出意外的产生了对外扩张的想法,同时希望能够摒弃俾斯麦时期的大陆均势政策,转向由他自己所主导的世界政策,并由此将德国的海军建设,提升为德国发展的核心战略,坚信德意志之未来在海上,同时将建立强大的海军,视为争夺殖民地、跻身世界帝国的唯一途径。
所以1898年,德国舰队法明确提出建设以38艘战列舰和20艘装甲巡洋舰为核心的大洋舰队,计划1905年完成,总投资约5亿马克。也正是因为这个计划,德国海军才能在20世纪初期异军突起,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世界第五,跃升至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法国。
但这个时候的世界霸主是谁,是英国呀,德国的崛起,尤其是威廉二世想要通过海军进行扩张的诉求,势必会威胁到以海军、殖民地以及海上贸易为核心的英国殖民体系。
英国的经济优势,也势必会因为这些国家的崛起和扩张而迅速缩小,可能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正在失去世界头号强国地位的英国,也顺势展开了新一轮的海军改革,于1906年,推动海军以无畏舰这一划时代的舰种,淘汰了英国所有的现役战列舰,并顺势开启了二十世纪第二波造舰竞赛。
第一波就是前面说的,德国海军的异军突起,而且不出意外的,在第二波造舰竞赛里面,还是英国和德国的竞争,最为激烈。
英国推出第一艘无畏舰的时间,是1906年,但是紧跟着1907年,德国也推出了自己的无畏级战列舰,而且其主力舰的建造速度,也从之前的每年两艘,进一步提升到了每年三到4艘。
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截止1914年,这短短几年时间,同时也是英国海军与德国海军发展最快的时间,不但在火炮口径、吨位、装甲以及推进力等各个维度上,都取得了飞跃性的提高,甚至还出现了围绕大舰巨炮主义为核心的超无畏舰。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射程和威力,将其火炮口径,增加到了15英寸,另外一方面,又因为射程增加了数十公里,导致其射程已经超出了战列舰的视线极限,所以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只能进一步的增加舰桥高度,以获得更远的视线极限。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很抽象的结果,1906年问世,一手拉开了战列舰发展史新革命的无畏舰,甚至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参加过几次战争,就在一战爆发之前,因为超无畏舰的出现,而成了落后的二线战列舰。
当然,这也不代表这些超无畏舰就一定能发挥作用,毕竟英国有的,德国也有,所以一战期间,因为德国展开的无限制潜艇战,超出了英国人的想象,英国海军损失惨重,虽然赢了,但也是元气大伤。
甚至都已经很难维持其传统的两强标准,也就是实力至少要与仅次于他的两支海军的总和相当,然后大幅度领先,而是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结束后,以5:5:3:1.75:1.75的比例,重新确定了英美日法意等五国之间的新的海军力量平衡,即当时的英国,在主力舰的吨位上,已经落魄到只能以微弱优势,领先于排世界第二的美国海军。
美苏军备竞赛
但是1941年,因为日军对珍珠港的偷袭,美国彻底激活了战时工业体系,从1941年到1945年,征召了数百万工人投入军工生产,各个船厂实行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制度,以至于短短几年时间,包括舰队航母、轻型航母以及护航航母在内,美国一共建造了155艘航母。尤其是1943年的峰值状态,平均每周下水一艘航母。
这里咱们先不用考虑这些航母的吨位数据,也不用考虑这些航母,在各项技术指标上跟现在的航母有什么区别,因为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当时的英国,一战过后元气大伤,紧接着又陷入二战泥潭的英国,同时还面临着民族解放运动冲击大潮的英国,已经支离破碎,行走在帝国瓦解道路上的英国,纵使其仍然抱有世界海军的幻想,但残酷的现实,已经注定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在潜移默化之间,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移交给了工业体系全开的美国。
后续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都清楚的很,为了应对苏联海军的崛起,美国和苏联跟当时的英国和德国一样,展开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先是美国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了第二次航母更新潮,因为随着二战末期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其远超传统螺旋机战斗机的重量以及起飞速度,就注定美国之前生产的航母,已经无力承载。
就像美国现在的电磁弹射系统,之所以迟迟没办法稳定弹射F35C隐形战斗机,有那么一方面原因,就是因为无法支撑F35C那满油满弹情况下31.8吨的起飞重量。
但是当时的世界军事局势,又确实还需要航母,所以只能是一方面不断的对舰载机进行更新迭代,以应对苏联的军事威胁,然后另一方面,又倒闭美国的航母进一步升级,重新且快速的建造适配喷气式战机的新型航母。
即1952年到1957年之间,美国集中建造的4艘福莱斯特级航母以及两艘小鹰级航母,批量交付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其实还是适配美国的各种喷气式舰载机,比如福莱斯特级所使用的蒸汽弹射装置,成功将美国舰载机的起飞重量,突破到了20吨。
还有传统航母所使用的斜角甲板,成功解决了舰载机起飞和降落并行的难题,也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突破,奠定了美国后续50年航母的基本架构。
释放的信号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中国在2025年9月所密集展示的各种新型装备,各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信息化、智能化的军事革命,甚至是重新定义未来战争的新式装备,其所可能释放出来的信号,跟前面所说的英德军备竞赛以及美苏军备竞赛,其实都是一样的性质,或者说,所代表的都是同样的意义,都是为了争夺这个世界的霸主地位呢?
就像美国陆军部长9月26号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示的,中国的技术现在看起来确实有可能相当有效,比如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北京可能很惊艳,在战场上或许也能发挥作用,但也可能完全失效。因为他不清楚中国,能否像美国一样,持续的投入资源培养高素质士兵。
同时强调,当所有的技术手段都失效,最终回归到地面士兵依靠指挥官意图作战的场景时,谁能获胜。
这里咱们暂且先不考虑这位陆军部长是不是错拿了我们的剧本,也不考虑这话里话外所刻意渲染的中国威胁论。
按照这位陆军部长的意思,他认为美国的士兵能够获胜,因为在他的眼中,现在的中国,其实就像是当年的列强。所以中国现在军事装备的爆发,正如之前的美苏军备竞赛、英德军备竞赛一样,都是出于对世界霸主地位的争夺。
就像我们网络上常说的一个梗,从被列强支配到世界的重要一极,到头来,列强竟是我自己。
但事实上,正如这个梗的调侃之意,我们中国目前在军事装备上的爆发式发展,所强调的,从来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列强。纵然过程有其一定的相似性,都需要以足够的武力保障为基础,但这也主要是因为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世界,当前国际社会的权利结构,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霸权主义叙事。
因为要想方设法的打破这个世界霸权主义体系,所以我们才需要基于传统的社会发展结构,去努力的建设国防,抵御霸权主义体系的侵蚀和破坏,保证世界的和平,能够持续的延续下去。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
如果不是这个所谓的世界霸权主义体系,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会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列强。因为中国的百年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的血腥掠夺史。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再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日军全面侵华战争,1950年的朝鲜战争,这一桩桩一件件,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一次次的打破中国的国防防线。
中国所损失的,绝不仅仅只是被掠夺的数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文物珍宝,也不是动辄上亿甚至上十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更不是那基于各种不平等条约,而被列强攫取的中国领土。
同时还有无数因战争、压迫和苦难而失去生命的中国人,以及被诸多列强反复践踏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底线。
光是一个日军侵华战争,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就有30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与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日军杀害、还有日军的细菌战、化学战、再加上日军在华北华东多地所奉行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14年抗战,中国军民的伤亡总数超3500万人,按1945年的币值计算,直接经济损失超6000亿美元。
日军的恶行,列强的恶行,罄竹难书。但是因为中国人民从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所以我们胜利了,我们从苦难中走出来了。
也正是因为我们从苦难中走出,才能真正的意识到和平的宝贵,意识到我们今天的繁荣,到底是有多么的来之不易,自然,也就绝不会允许任何人,去破坏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更不会重走霸权主义老路。
准确来说,我们的中国,其实更希望能够以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为核心,通过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等一系列实践路径为基础,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共同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然后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演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