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散伙饭背后,映照着制造业价格战的残酷与一位小老板的担当!
失业君小编 | 文
Markus Winkler | 公共图库图
7月30日,深圳市隆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一份停业解散通知被贴在墙上。通知中写道:“自2025年开始销售单价已降低到成本单价以下,现已无资金支撑每月的亏损。”
第二天傍晚,深圳龙岗四方埔路口河渔味库的包厢内,隆泰新材的全体员工围坐在一起。老板邓某端起酒杯,向每一位员工致谢——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企业,在亏损中走向终点,但所有员工工资已在五天内全额到账。
成立不到两年的深圳市隆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8月正式画上句号。在解散通知中,公司坦承困境:“销售单价已降低到成本单价以下,客户因单价原因大幅减少,现已无资金支撑每月亏损。”
这家2023年9月才成立的企业,主营氨基复合材料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餐具、娱乐制品、卫生洁具等领域。成立之初,隆泰新材也曾充满希望。然而不到两年时间,价格战彻底压垮了这家制造新兵。
与许多“跑路”老板不同,隆泰管理层选择了一种体面的告别:工资准时结算到每位员工的银行卡;坚守最后一班岗的邀请;还有那顿精心安排的散伙饭。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感慨:“记住这个厂,老板没跑路,工资准时发。就冲这晚餐,这格局,老板一定会东山再起。”
这家小工厂每月支付工人约一万元的工资,在解散时刻依然信守承诺。“虽然很累,但感谢这个厂不压榨员工的工资和底薪,让所有员工吃饱穿暖。”一位员工这样评价。
隆泰新材的困境并非孤例。化工材料行业正经历着成本上升与价格下跌的双重挤压。
早在2022年,上市公司广东榕泰就宣布全面关停化工材料业务,其公告中的描述与隆泰的解散通知如出一辙:“承担着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下游客户需求减少的双重压力,业务持续亏损。”
数据显示,广东榕泰的化工材料业务在2020年至2022年间营收占比急剧下降,从73.50%一路下滑至20.84%。曾经的主营业务,最终变成了必须割舍的包袱。
行业困境背后是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壁垒。一位行业观察者指出:“产品被人复制的难度低,无论是中小微企业还是行业头部企业,为了生存,大多数企业都将降本增效作为常规操作。”
这种环境下,价格战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唯一武器。当售价跌破成本线时,隆泰这样的企业只能在亏损中耗尽最后一点资金储备,最终走向解散。
隆泰新材的散伙饭不仅是情感表达,更体现了企业对法律义务的坚守。在劳动法框架下,工资结算是企业解散时的法定义务,但现实中“跑路”的老板并不少见。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须依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工资需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发放。企业不能以任何形式克扣或拖欠。隆泰在解散时坚守了这一底线。
那顿散伙饭则超越了法律义务,体现了人情温度。与“公司强制要求自费聚餐”或“不去聚餐扣工资”的违法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隆泰的散伙饭由老板买单,不附加任何条件。
“聚餐活动不属于工作内容,强制参与并扣工资属于违法。”法律人士明确表示。而隆泰的做法恰恰相反——用一顿自愿的晚餐,为劳资关系画上温暖句号。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隆泰的解散通知直指行业痛点:“现有设备效率不高,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这句话揭露了许多中小制造企业的真实困境——在技术与设备上缺乏竞争力。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产品同质化与产能过剩。当所有企业都在生产相似产品时,价格成为唯一的竞争维度。恶性循环由此形成:降价→亏损→更大幅度降价→更大亏损,直至企业无法支撑。
一位网友在隆泰解散新闻下的留言点出关键:“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高于售价,只有两种原因:一个是企业效能不足,质量不稳定,不良率太高;一个是竞争对手不断压榨工人工资,压榨供应商货款。”
这两种情况都指向行业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当企业只能通过压榨员工或供应商来降低成本时,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承受痛苦。而当效能不足的企业被淘汰时,工人又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隆泰老板在解散时的做法,为职场伦理树立了微小但珍贵的标杆。在制造业寒冬中,“准时发薪”成为衡量老板品格的试金石。
这种担当在当下尤显珍贵。网友的评论揭示了另一面:“希望这个老板也遇到有良心的员工就好了。我待的上一个工厂倒闭了,老板卖资产发工资,有几个人自愿不交社保多拿钱,后面却去仲裁公司。”
危局中的相互理解成为重建职场伦理的起点。员工对“不压榨工资”的感恩,与老板在绝境中坚守责任的态度,构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对职场人而言,隆泰的故事也带来了警示:“如今如果拥有好平台的打工人,在不降薪不裁员、能按时发工资的企业工作,一定要好好珍惜,发挥核心价值,时刻保持危机感。”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终究是相互成就的生态。
议
网友热议
@勤劳的996号蚂蚁(IP京):
解散前结清工资还请大家吃散伙饭,这样的老板现在太少了!多少工厂倒闭后老板直接跑路,工人讨薪无门。就冲这份担当,祝邓老板早日东山再起!
@周haha(IP沪):
成本比售价还高,这根本不是经营问题,是整个产业链的畸形!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客户压价,中小企业成了夹心饼干。隆泰的遭遇只是化工行业倒闭潮的缩影!
@金大苗Leila(IP黑):
工人提到‘每月一万多工资、不压榨底薪’,说明老板没靠克扣人力成本死撑。反观某些企业,靠拖欠工资、逼员工‘自愿’放弃社保续命,这种‘内卷’早该终结了!
@雪城路遥(IP豫):
两年前成立的厂,设备效率就跟不上?技术升级的钱从哪来!小厂贷款难、利润薄,买不起先进设备→成本高→卖不动→更没钱升级…死循环怎么破?!
@朱詹敬zjz(IPHK):
解散通知里那句‘现有设备效率不高’扎心了!制造业不能光靠‘降本增效’口号,设备智能化才是出路。
@金律练课中(IP云):
制造业寒冬里,能按时发薪的企业就是好平台。打工人珍惜吧!同时劝老板们:与其苦熬到血本无归,不如像隆泰及时止损——留得诚信在,不怕没柴烧。…
……
最后一条,
止损也是智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